《2023年5月12日召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5月12日召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3年5月12日召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石家庄市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代代相传,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循环往复的使用,帮助我们找准“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向。随着时代的变化,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利用好数字化手段,接受人民群众最真实“反映”,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把问题“可视化”“具体化”“过去化”,在“众口交传”中,赢得人民群众的喝彩和点赞。让数
2、据“开口发声”,找出问题根源,把问题“可视化”。数据是调查研究自我检视最有效手段,在时间维度上前后对比之间,既有对过去成绩的比较,也有对将来发展的预测,在空间维度上的横向比较,既可找出本地区、行业发展的闪光点,也是我们“查缺补缺”的关键。数据波动起伏间,“峰值”与“均值”正负差距,隐藏着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盛衰兴废的信息,找出数据波动的原因,让桎梏本地区、本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跃然纸上”,才可以把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握在手里。调查研究要让数据“开口发声”,通过数据的汇总分析、横纵向比对,在错综复杂的关联之间找出问题根源,才能不被感性认知掌握发展“航向”,不被问题的“表象”遮住瞭望的“望眼”,
3、调查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及时准确地掌握实际情况。让群众“开口反映”,写实问题本质,把问题“具体化”。问题可视化是为了找出调查研究的方向,唯有站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接受群众最真实的反映,才能把问题的“本质”写实,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既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广袤乡村、城市街道、产业末端、行业最前沿收集最真实、最直接的反馈,也需要利用互联网“察民情、访民意、听民声”的“前沿阵地”功能,经常到互联网“打卡”,收集来自四面八方群众意见和建议,秉持“闻过则喜,知过不讳”的调研态度,不害怕群众掀开“伤疤”、捅出“家丑”,在不断收集群众的期盼和诉求过程中,为本地区、本行业存在的问题“精准画像”,开出去病良方”
4、。让结果“开口问效”,摆脱问题束缚,把问题“过去化”。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群众难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歌功颂德”“集体批判”式的调研,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在调研结束后把调研报告“束之高阁”“置之不理”,既违背了调查研究的本义,也没有“站稳人民立场”。让调研结果“开口问效”,把发现的问题形成整改清单,逐一销号处理,让“当下改”和“长久立”有机结合,在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的同时,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管控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把问题的反复出现扼杀在摇篮之中,把问题存在的“现在时”“将来时”变成“过去时”,才能以群众的“鼓掌了”“点赞了”“叫好了”为调查研究画上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