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组研讨发言】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心组研讨发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圣哲老子指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J“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这些远大的事物、宏大的目标,无不发端于“毫末”“累土”“足下”。荀子在劝学篇中也提出了和老子相近的观点。荀子坚信“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而且笃定地认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二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的是要立下“千里之行”的理想,是坚持日进日新的躬行,是实现“道法自然”的积累。推动工作、打拼事业,一帆风顺的概率是不大的。创意有了,想法有了,但是想到世事难料、前路多艰,越发觉得
2、心里没底,不少人还没迈出第一步,就打起了退堂鼓。那些本来还不错的思路、点子胎死腹中,终致日复一日碌碌无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创业艰难百战多,这是常态。但是只要我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踢开头三脚,并以坚持不懈的恒心和毅力向着心中的目标笃行,那就“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二在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圣哲老子指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这些远大的事物、宏大的目标,无不发端于“毫末”“累土”“足下二荀子在劝学篇中也提出了和老子相近的观点。荀子坚信“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蹉步,无以
3、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而且笃定地认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的是要立下“千里之行”的理想。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让我们浑浑噩噩、无所作为,而是要告诉我们怎样做才能顺应自然、日积月累,怎样做才能水到渠成、达到目标。理想如火种、明灯,能引领我们以积极的心态走出平庸,实现多彩人生。没有理想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波澜不兴、毫无生机。没有理想的人,心似枯井,人生也是灰暗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杰出人才,莫不是矢志不渝地坚守着自己心中的理想,正是这些伟大的理想,照亮了他们的前行之路,指引着他们九
4、死不悔、拼搏奋斗,最终实现了伟大的抱负。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的是坚持日进日新的躬行。唐代有位禅师,他的修行方式很特别,不住寺庙,不住庵棚,而是在大树上搭一个像鸟窝的棚子,人称“鸟巢禅师唐元和年间,时任杭州太守的白居易,听闻鸟巢禅师之名,于是前去拜访。白居易问:“吾自小学佛,几十年来,还没有入门之处,请师父指教什么是佛法大意”鸟巢禅师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白居易笑了,说:“这不过是三岁孩童都会说的道理,何必用这教训我这个老头子呢?”鸟巢禅师说:“这的确是三岁孩童都会说的道理,可惜许多八十老翁也没有做到啊!”鸟巢禅师这一席话,放在今天仍然值得人们深思。“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口中日行千里,脚下不迈一步,什么理想、什么愿景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什么创意、什么思路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的是实现“道法自然”的积累。老子提倡立言立行、日进日新,但是他并不鼓励任性而为、盲动蛮干,而是强调要遵循“道法自然”之原则。老子教导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理想、前进有目标,但也明确反对好高鹫远、心浮气躁。“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事情三分钟热度,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看似干得热火朝天,到头来哪一件事也干不好。定目标不切实际,违背规律去干,做起来必然不接地气、没有头绪,妄想挟山超海,也只会让我们碰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