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人才强市工程专题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人才强市工程专题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在全市人才强市工程专题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年以来,我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引才聚智、平台搭建、人才孵化、益企惠才,释放人才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根据会议要求,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抓好聚才蓄能,促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围绕文旅融合发展和都市型特色现代农业两个重点产业方向,聚焦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瞄准发展需求,构建特色人才队伍。制定区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升方案,出台西安市区关于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十一条,对特殊、急需人才实行“绿色通道”,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能用实用,具有我区特色的人才队伍。强化项目带
2、动,“靶向”引才强产。以实施省市级人才项目为抓手,围绕文旅融合、现代农业、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吸引集聚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在我区创新创业。累计推荐省市级人才项目34个,认定高层次人才14名,地区优秀人才234人,实用储备人才1959人。打造城市名片,着力聚集高端人才。依托市高端人才服务基地(区级)院士驿站,用好我区特色文旅禀赋和康养资源,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学术交流、产学研对接、旅游康养、创新成果展示等全方位服务。今年以来,共接待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欧美发达国家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53人次,举办10期高端人才沙龙及学术论坛。抓好创新驱动,促进产才校企融合发展。以强化秦创原“一总两带”发展为引
3、领,积极探索多维主体协同机制,释放引才聚才磁场效应。拓源提质,创建协同联动载体矩阵。深化与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农业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促成陕鼓动力与交通大学、五砂机械和工业大学等4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成工程大学“石榴+”智能化创新产学研合作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成功创建3个市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创新驱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持续举办“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以先进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为主题,为高校、企业、金融机构搭建合作桥梁。加强秦创原示范平台建设,依托番茄智慧谷成果转化“加速器”、银桥乳业技术中心两链融合“促进器”示范平台,切实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体
4、系构建。强化协同,加强资源汇聚流动。建立22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全年选派83名科技特派员,实现全区涉农行政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利用特派员自身丰富的科研成果,对农业发展进行技术实践与指导,实现科农双赢。全年累计开展技术指导及培训749次,惠及农民9685人次,农业企业、合作社147个。抓好人才孵化,促进本土人才释放动能。广泛发现储备优秀本土人才,使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多渠道挖掘,使乡土人才“破土出圈”。将挖掘培育乡土人才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摸排筛选出245名“土专家”“田秀才”,纳入“乡村振兴人才库”,绘制我区乡村振兴“人才地图”,实现人才资源供给与乡村发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精准
5、对接。构建“农广校+”模式,培育高素质农民。整合农科院校、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培训资源,完善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创建省市区认定的综合类实训基地41个,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445人,新型职业农民3010人。厚培沃土,开阔发展新思路。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堵点,举办人才论坛、“乡土人才谋振兴”“干才潼行”等活动,搭建交流互动、共享合作、抱团发展平台,全面推动人才紧跟产业走、产业依靠人才兴互融局面。抓好益企惠才,促进人才生态全面优化。构建覆盖全区、上下贯通、精准高效的人才服务体系,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动能。建立“精细式”服务政策。落实高层次人才“4+2+N”联系服务机制,出台人才分级分类服务管理办法、“榜单人才”专项服务保障实施细则等区域特色人才机制,全方位做好联系服务和礼遇工作。搭建“管家式”服务平台。推出“益企惠才”全周期服务,建立高层次人才帮办服务机制,构建“行业部门牵引、属地街道保障、因人制宜服务”的人才服务格局,主动走进重点企业单位走访宣传人才政策,切实提升人才知晓率、申报率。延伸“环绕式”服务触角。打造人才服务实体空间网络,成功创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复活的军团等7个西安市“人才交流活动基地”“人才服务驿站”,保障各类人才享受全方位交流服务、特色服务、便利服务。汇报完毕,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