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灾“海绵城市”和排水系统不该“背锅”.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588118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水灾“海绵城市”和排水系统不该“背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市水灾“海绵城市”和排水系统不该“背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市水灾“海绵城市”和排水系统不该“背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城市水灾“海绵城市”和排水系统不该“背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城市水灾“海绵城市”和排水系统不该“背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城市水灾“海绵城市”和排水系统不该“背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城市水灾“海绵城市”和排水系统不该“背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水灾“海绵城市”和排水系统不该“背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水灾“海绵城市”和排水系统不该“背锅”.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城市水灾,“海绵城市”和排水系统不该“背锅”今年7月17日以来,郑州持续多日遭受暴雨袭击,尤其是20日16时至17时,雨量即达到201.9毫米,相当于1小时下了以往一年13的降水量。这也是全球大中城市的小时雨强的最大记录。根据初步分析,小时降水、日降水的概率、重现期,均堪称“千年一遇二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遭受极端暴雨袭击,损失惨重令人惋惜。洪水灾害自古以来都是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水、干旱、地震和滑坡等4种自然灾害中,洪水灾害发生次数、造成影响的人数和经济损失都是高居首位的,死亡人数仅次于最具破坏性的地震灾害。尤其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极端暴雨事件的发生更加频繁,洪水灾害也对城

2、市的威胁越来越大。假如遇到千年一遇的水灾,某某如何应对城市水灾?7月24日,记者采访了某某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利系教授、某某市水利学会防汛专委会主任某某。“海绵城市”应该“背锅”吗?当特大暴雨来临,“海绵城市”为什么屡屡失灵?“海绵城市”该为城市水灾“背锅”吗?某某认为,为城市水灾“背锅”,这是对“海绵城市”的苛责。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能及时吸水、蓄水、渗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首先,从目的来说,“海绵城市”本身就不是为应对郑州这样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建设的。“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解决中小

3、雨的径流蓄滞问题,可以缓解两年一遇或五年一遇的暴雨,但无法解决高强度暴雨所造成的内涝。“就像一块海绵,可以吸收一定程度的水,但如果远超标准,它也吸收不了J更重要是的,应对强降雨不是“海绵城市”的唯一目的。“雨水也是一种重要资源。”某某说,城市道路、建筑、空地多是硬化地面,降雨之后,雨水会留在地面洼处或顺管道排走,这对内陆或北方缺水城市来说,降低了雨水资源的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后,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部分水就可以渗到地下,减少洪水总量、延迟洪峰行程时间和防洪除涝的同时,还有利于城市雨水利用和地下水补给,同时还能帮助初雨污染净化。“所以,从顶层设计考虑,大力推行建设海绵城市,是为了

4、科学、全面、综合地解决城市地区的水问题。”某某认为,要客观认识“海绵城市”的作用,不能寄希望于其应对特大暴雨。一、没有排水系统可应对千年一遇的暴雨当特大暴雨来临,马路成游泳池,车辆被淹没,地铁、隧道灌水为什么一个现代城市的排水系统无法应对?事实上,对于城市型水灾害,尤其当暴雨洪涝达到超标准的规模,完全依靠工程措施来控制是很难的。俗话说,“有多大脚,穿多大鞋”。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也是因地制宜的,每座城市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因此排水系统建设标准也不一样。如果强行让内陆城市按照沿海城市的标准建设排水系统,显然是“大材小用”。“没有城市的排水系统可以应对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某某表示,无论从经济角度,

5、还是从自然条件,都不能要求一座城市为了备战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去修一条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用不上的下水道。如何平衡未来风险和当下利益,这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城市大范围的防洪,主要针对发生概率较小的大型洪水,以超标准排放系统来实现,如某某地区的某某等。某某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频发,某某这座超大型世界级城市也要考虑典型台风、暴雨、高潮位和上游下泄洪水多碰头的极端情况。他建议,在总结目前深隧试验段的基础上,制定深隧建设的规划。深隧,就是埋设在深层地下空间的大型储水排水隧道。暴雨来临时,多余的水可以流进“深隧”暂时储存起来,暴雨过后,开启地下泵站,将“深隧”里的水排走,循环利用于河

6、道、湖泊和地下水的补给,或作为城市绿化灌溉、路面和公共卫生设施的冲洗等。最典型的就是日本东京深邃工程一一东京“地下神殿”,工程按照“五至十年一遇”(以国内标准可达百年一遇)的排水标准建设,最大排洪流量可达200立方米每秒。历时15年,于2007年建成。二、当工程措施“失灵”类似郑州这样极端暴雨的灾难规模,已远超出了防洪排涝工程的调控能力。“现代智慧城市的防洪排涝设施体系建设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J某某表示,除了运用工程措施以外,非工程措施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如编制洪水风险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建立城市防汛智能监测系统、城市智能型防洪减灾决策支持系统、城市防洪智能调度系统等,大力发

7、展适应时代的智慧防洪排涝设施体系。首先,以调查为基础、评估为支撑,客观认识当前全市和各区水旱灾害、海洋灾害致灾风险水平、承灾体脆弱性水平及风险水平、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以便科学预判。“编制洪水风险图,掌握不同频率暴雨风暴潮及其组合下的城市高风险点和重点隐患地区,深度剖析城市自身的防洪能力非常重要。”洪水风险图,是对可能发生的超标准洪水的演进路线、到达时间、淹没水深、淹没范围及洪水流速等洪水特征进行预测,以标识受洪水威胁区域各处危险程度的一种地图,还包含逃生区域和逃生路线等避难信息。其次,实现水灾的实时监测和预报预警。现代智慧城市的防洪排涝设施体系建设,需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遥感等现代化技术,努

8、力实现实时监测、精准预报、精准预警、精准调度、精准处置。“除技术层面外,多部门协作配合非常重要。”某某提醒说,城市防洪涉及多个部门,如水利部门、气象部门、住建部、应急管理部等,利用城市智能化管理平台,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智慧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体系。“城市防洪不单单是政府或某些部门的工作,更需要全民普及防洪知识,提高全民防汛意识。只有政府、社会协同,全民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洪灾损失。”某某说。城市如何应对极端降雨事件?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角度重新审视城市建设标准郑州暴雨给城市建设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城市如何应对极端降雨事件?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河水沙调控和重大水利工程设计

9、学术带头人某某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必须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重新审视城市建设标准!”某某认为,首先要从保障国家安全的底线思维来重新审视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郑州市是国家中心城市,地处西南山前丘陵和东部黄河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洪涝灾害频发,是全国31个防汛重点城市之一。目前,包括郑州在内,城市大量的配电设施包括强电和弱电均布置在地下空间,一旦遭遇超标准洪水,地下空间进水,城市电力、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都将中断,甚至导致整个城市瘫痪,应从保障国家安全的底线思维来审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应能防范化解“黑天鹅”事件带来的重大风险。“其次,要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

10、全的角度重新审视城市建设标准,应分级分类建立相应标准。”某某说,近年来,我国极端气象事件总体增多增强趋势明显,由极端气象事件引起的多灾并发特征十分明显,对经济社会影响十分复杂。城市规划建设除按照国家标准要求,除防洪排涝体系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外,对城市地铁、住宅小区、大型办公楼、地铁、地下车库等各类建筑物应该建立分级分类防洪安全设计标准,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同时,城市地铁、住宅小区、大型办公楼、地铁、地下车库等规划建设应该由相关管理部门开展洪涝风险安全评价,做到以低成本的规划建设换取高的防洪效益。其三,应区分“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防洪之间的概念。某某表示,“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

11、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是低影响开发城市雨水系统构建。“海绵城市”在应对雨水带来的内涝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但是,再好的“海绵城市”建设也无法还原天然下垫面的吸存能力,因此,“海绵城市”并不能包打天下,若遇远超标准洪水也无法吸收,城市依然会发生洪涝灾害。因此,应高度重视城市防洪规划和设计建设,对郑州这样的国家中心城市的防洪问题,既要重视“排”,也要重视水系联通对水量的消纳和平衡,更加要重视“蓄”,应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在郊外低洼地区开辟湿地公园和城市防洪相结合的引蓄(导引滞蓄)洪水工程。某某表示,还应对城市上游水库进行彻底加固改造。在郑州市内河上游共有水

12、库12座,其中中型水库7座,小型水库5座,多为建成年代较早土坝。土坝坝身散粒体结构,遭遇超标准洪水极易溃决,对郑州城市安全影响巨大。因此,对溃坝风险影响城市安全的大中小型水库,应进行彻底改造,提高工程韧性,遭遇极端自然灾害大坝缓溃甚至不溃,最大程度减轻自然灾害风险和损失。最后,还应加强市民避险意识和非工程预警建设。应通过各种途径向市民深入宣传内涝风险、风险区域及相关防灾减灾避险措施,使各种加大洪涝风险和防洪压力的社会行为得到控制,加强市民的防灾避险意识。应强化集内涝监测、预测预警、调度决策、灾情宣传发布于一体的城市内涝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结合预报降雨资料进行预测预警,并建议建立城市重大自然灾害警报机制,及时有效地提醒市民进行紧急避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