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应注意的问题(PPT5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输血应注意的问题(PPT53).ppt(5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临床输血应注意的问题我院输血申请过程中常存在的问题 输血指征掌握不够准确,少数医师仍固执地要求全血,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悬液进行全血再构成(表现为输血处方上一定量的红细胞悬液加等量的血浆),一次领血或血浆量太多,以致长时间放在病区工作台上,影响血液质量,也易使血液滋生细菌。红细胞出库后在室温下放置不要超过30分钟,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在10中放置不要超过120分钟。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得再放回冰箱冷冻。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血液出库后不得退回。因此输血科结合临床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规定:一般情况下每张处方红细胞不超过2个单位、血浆不超过400ml。没有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审批制度。暨南大学附属第
2、一医院合理输血督查制度(暨一医2005134号)规定:每次用血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主治医师同意并签名。一次申请输血量大于600毫升须经专科主任签字同意、大于2000毫升须经输血科会诊同意,紧急抢救者除外。上述文件以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管理办法(暨一医2005135号)规定,对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当班医师、护士应及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并送输血科保存。请广大医护人员切实执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输血申请单填写存在的问题 输血目的填写不当,把病人血型写错,甚至随意把Rh D血型写成(+)或(),而病人实际上并未查RhD。忽略患者的既往输血史或妊娠史(女患者),不填写血红蛋白水平,上级
3、部门检查输血适应症掌握恰当与否主要就看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输血目的。主管医师未认真审核、未签名,抽血护士未签名,抽血护士未把标签贴在相应的血标本试管上。有些医生甚至把患者姓名、或性别、或住院号写错!输血申请单是重要的医疗文书,各位医师务必认真填写、把关!科科 学学 合合 理理 用用 血血 输血是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不少医护人员对输血适应症、对实行成分输血的科学内涵至今认识不足。有些医护人员仍抱着“全血比较全”的旧观念,把成分输血这一科学合理有效的输血原则当作行政命令,勉强执行。有些医护人员对输血治疗风险认识不足,认为输血仅是一种辅助的治疗手段,多输一点或少输一点都没有关系,其表现之一是只要患者有
4、贫血表现就常规输血1-2单位(红细胞)、手术出血量不多亦在术中或术后常规给患者输血、久病体弱的患者经家属要求也给予输血、肿瘤患者经化疗后常规输入1-2单位血,等等。一全血输注的弊端,为什么提倡成分输血?目前,不少医务人员在输血方面还存在两大误区:误区一,认为全血比较误区一,认为全血比较“全全”,全血可以顺,全血可以顺便补充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以提高抵抗力,便补充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以提高抵抗力,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以增补止血功能,甚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以增补止血功能,甚至把全血当作补充蛋白的营养品。至把全血当作补充蛋白的营养品。其实,全血虽然含有血液的全部成分,但一旦离开了循环就发生变化。因为采血
5、后通常用针对红细胞保存条件配制的ACD 或CPD-A 保养液在4 2 条件下保存,用ACD液保存的全血保存期为21天,用CPD-A液保存的全血保存期为35天。在此条件下,全血中的粒细胞1 d 后即丧失功能;血小板在12 h 后丧失大部分活性,保存1 d 后丧失全部活性;凝血因子在全血内保存24 h,活性下降50%;因子保存35 d 后也损失50%。比较稳定的是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故而全血中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其它如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含量远不足一个治疗量,因此输全血达不到补充蛋白和/或凝血因子的目的。广州血液中心提供的血液均用CPD-A保养液保存。人血白蛋白也不宜作补充
6、营养用,因其半衰期太长(20天),所含氨基酸释放缓慢,而所含必需氨基酸中主要的氨基酸如色氨酸含量较少。如给白蛋白正常者输注时可反馈性抑制体内蛋白的合成,加速其分解,使循环负荷过重,所以从理论上和实际上看,血清白蛋白正常者不宜补充白蛋白。有些医生现在仍习惯用血浆扩容,现代输血学不支持这一方法。由于血浆既能传播疾病,又能引起过敏反应,故现在临床不主张用血浆扩容,可以采用更安全的替代治疗,如晶体液、人造胶体液(如右旋醣酐、羟乙基淀粉)以及白蛋白或血浆蛋白溶液(PPF)进行扩容。误区二,误区二,认为血越新鲜越好。认为血越新鲜越好。现代输血学否定了这一陈旧观念。新鲜血至今无明确定义,目前认为用ACD 保
7、存5 d 或用CPD-A 保存10 d 的血可以视为新鲜血。1过于新鲜的“热”血中含有大量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对新生儿、有严重疾病及严重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可以增加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率,这是一种致命的输血后并发症,一旦发生,死亡率高。2输当天血传染疾病的风险更大,因为未经冷冻库存的血中致病微生物活力更强,且当天鲜血未对肝炎、艾滋病等进行第2 次和第3 次复检,漏检率相对较高。而且12 d 的血由于未经过低温储存,不利于病毒的灭活,可能易导致疾病的传播。病毒在全血中不是均匀地分布于各种不同的血液成分中。在细胞成分中,白细胞传播病毒的危险性最大,在血浆成分中,大部分病毒
8、集中在冷沉淀中,未灭活病毒的凝血因子制品属于病毒高危品。进行成分输血可以选择性地输注患者需要的血液成分,避免给患者输注不需要的血液成分。3人类的血型抗原系统相当复杂,估计全血抗原表型达1017种,输注全血可导致人体不需要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抗原致患者产生同种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下次输注时可能会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危害患者的健康。所谓同型输血,实际上是指献血者和受血者红细胞上某一部份血型抗原相同(如ABO血型、Rh(D)血型)而已,而红细胞上的其他抗原,以及其他成分的血型抗原都是不相同的。这些血型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都不可避免地使受者产生相对应的特异性抗体并贮存在体内,当受者再次接受输血
9、时,产生的这些特异性抗体便与输入的相应抗原结合,产生同种免疫输血反应。因此,限制不必要的血液成分输入有限制不必要的血液成分输入有利于降低免疫反应的发生率。利于降低免疫反应的发生率。总之,全血的成分复杂,将无明确适应症的成分输给患者,从同种免疫和传播疾病的角度考虑,对患者有害无益。因此与成分血比较,输全血不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二输血有传播疾病的风险 在正常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占0.5-3%,虽然采供血机构对每一个献血者的血都要进行严格检测(HIV、HCV、HBV等),但由于存在以下因素,目前尚不能保证所有检测合格的血液(包括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等)百分之百没有病毒。(1)献血者
10、献血时处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即从病毒感染到血液中可以检测到抗体需要一段时间。即使直接检测病原(如Hbs Ag)也同样存在窗口期。目前最先进的检测方法亦无法检出。(2)机体感染后无免疫应答。(3)病原体发生变异。(4)检测方法灵敏度不够。(5)检测人员操作误差。因此,输血仍有传播疾病的风险。三、输血适应症、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什么成分就输什么成分的输血方法。(一)常用的成分血制剂:品名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备注红细胞悬液(CRCs)400ml或200ml全血离心后除去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
11、后制成(2或1个单位)。42CCPDA:35天需做交叉配合试验洗涤红细胞(WRC)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加150ml生理盐水悬浮。白细胞去除率80%,浆去除率90%,红细胞回收率70%。规格:由400ml或200ml制备(2或1个单位)42C24小时需做主侧配血试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PC-2)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从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每袋内含血小板2.51011个,红细胞含量0.4ml。规格:150250ml/袋222C(轻振荡)24小时(普通袋)或5天(专用袋制备)ABO血型相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PC-1)用400ml或200ml全血制备。40
12、0ml制备:血小板含量为4.01010/袋 规格4050ml/袋200ml制备:血小板含量为2.01010/袋 规格 2025ml/袋(同PC-2)需做交叉配合试验,要求ABO相合,一次足量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自采血后68小时分离并速冻成块,含有全部凝血因子。血浆蛋白为68克%;纤维蛋白原0.20.4克%;其他凝血因子0.7-1单位/ml规格:50ml,100ml,200ml-20C以下一年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37C摆动水浴融化普通冰冻血浆(FP)FFP保存一年后即为普通冰冻血浆规格:50ml,100ml,200ml-20C以下 五年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冷沉淀(
13、Cryo)每袋由400ml全血或250ml新鲜血浆制成。含有:因子80-100单位;纤维蛋白原约250mg;血浆20ml规格:20ml-20以下 一年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二)输血治疗的指征二)输血治疗的指征1红细胞输注的适应症(1)出血及休克:最重要的措施是维持血容量。出血量大时,应输入红细胞。输浓缩红细胞加晶体液或加白蛋白与输全血一样有效。可以输任何未超过贮存期的库存血。(2)手术或创伤 成人出血量在总血容量1/3以下时,可补充晶体液及人造胶体液,不一定要输血,由具体情况而定。由于输血的危害性,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避免用输血来补充血容量。(3)贫血 病情稳定的贫血病人血红蛋白在6
14、0 g/L以上时,一般不应输血,但老年病人、合并心肺疾患的病人对贫血耐受性差,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输血。注意:无论输红细胞、全血、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输前必须征得病人和/或家属的知情同意,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自体输血 可避免许多输血反应,如经输血传播的疾病、同种免疫等。手术病人自体输血有三种方式:贮存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术中自体血回收。稀有血型者可贮存自体血以备急需时用,血中有不规则抗体无法进行配血的患者,也可贮存自体血备用。自身输血没有异体输血的复杂免疫问题,无传染他人疾病的风险,也为社会节约了血源,避免了血源紧张的问题,值得大力提倡。自身输血有稀释式、贮存式
15、和回收式三种,可根据病人情况酌情选用。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1/3的患者,但一般可用红细胞悬液加胶体液代替。以前体外循环需用全血作“底液”,但现在可用白蛋白溶液加红细胞悬液来代替,避免了输全血的弊端。因此现在真正需要输全血的情况是换血疗法。回输自体全血不受上述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1)血小板输注的指征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指征是:血小板计数 20 109/L,并伴有导致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的因素存在,如发热、感染、败血症、凝血机制紊乱(如DIC)、脾肿大等;对于病情稳定、无发热、出血、血管异常者,当血小板计数
16、 10 109/L时应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当血小板计数 100 109/L。(2)血小板输注的剂量 目前主要用机采单个供者血小板应用为主。我国卫生部规定1个单位机采血小板(即1袋或1个治疗剂量)血小板含量应2.5X1011个。成人每次输注1袋(2.5X1011个),严重出血或已产生同种免疫者应加大剂量,如一次输注2个治疗剂量。儿童病人应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将1袋血小板分2-4次输注(5-10)X 1010/Kg。对于新生儿,一次可输入成人剂量的1/5-1/10,体积控制在20-30ml。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输入血小板数1.0X1011个约可提高血小板(5-10)X 109/L。血小板输注尚无其他方法替代,因此目前血小板输注的主要策略就是预防输注无效的发生,首先是防止同种免疫,特别是HLA同种免疫。3血浆输注(1)适应证单纯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肝病病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 大量输血是指在24小时之内输注相当于病人总血容量或更多的血液。大量输血的病人病理性出血常见原因为: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稀释性凝血因子减少。虽然大量输血导致凝血因子稀释是客观存在的,但凝血因子水平只要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