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题读书班上关于“四下基层”研讨发言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专题读书班上关于“四下基层”研讨发言材料.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在专题读书班上关于“四下基层”研讨发言材料“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制度,为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了根本遵循。领导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做到既要身下基层更要心入基层,让身和心均贴近群众,以知民情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的实效,获群众满意,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把心贴近群众,聚力于民。基层工作难开展的痛点在于群众不支持、不配合,原因在于干群间存在“隔阂”。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而我们党与人民显然是“同道共谋”,隔阂来源于认知和思维方式差异。正如“三观”一致,利于朋友交往,思想一致,干群关系必然融洽,工作必然容易开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
2、政策下基层,正是让群众知晓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共谋民族复兴的有效举措。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解决思维差异,让群众用科学的理论思考问题、指导实践,就会自觉破除封建、向往科学、解放思想,配合干部工作。领导干部宣传更有说服力、感召力。领导干部下基层宣传,更易让党的创新理论被群众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被群众信任,当干群有着同样的奋斗目标、正确的思维方式,基层工作势必势如破竹,民族复兴势必势不可当。诚拜群众为师,问计于民。拜群众为师,不能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空话,而应是发自内心、用心践行的实话。“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农可能目不识丁,但他知道何时播种、何时收获;老农可能见识不广,但他
3、知道当地风土人情、古往今来。行军请教当地百姓,才能掌握地利;工作拜群众为师,方能获得人和。实践出真知,群众是“宇下”的“知屋漏者”,是“草野”的“知政失者”。调查研究下基层,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走马观花跑一趟、漫不经心问一圈,最后“自以为师”得出群众难以为师”的荒唐结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调查研究下基层要带着计划和目的,更要带着问计于民的诚心,做到问对题、问对人。要向群众要问题,弥补工作不足;向群众要妙计,破解工作难题;向群众要人才,盘活人才资源,群众是“百宝箱”,拜群众为师必得“真宝”。同坐一条板凳,心系于民。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不能既嫌信访人堵门难看,又无动于衷、推拖绕躲。“与其群众跋山涉水上访,不如我们干部直接下访,几个干部下去,总比那么多群众上来要强一些。”问题理解有些分歧,法律政策知晓上有些差距,但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事情就能说开,问题就好解决。问题在下面,能解决问题的干部在上面,是基层信访问题难解决的主要原因。领导干部同群众和基层干部同坐一条板凳,一线调度、一线推进,问题更直观,剖析更深入,既获得了群众信任,又鼓舞了干部干劲。现场办公下基层也是如此,在一线发现问题、一线解决问题,对易解决的马上就让人办、立说立行,对难解决的责任具体到人、滴水石穿,“见”招拆招必然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