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及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教高(2020)314号)等文件精神,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进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2、任务,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协同育人格局,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每门课程都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引导广大师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结合我校财经类人才培养目标、育人特色、学生就业职业素质要求,培育形成“忠诚、诚实、守信的课程思政建设特色。选树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
3、样板课程,遴选一批德才兼备、教学效果优良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一批成果丰富、榜样引领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科研成果,全面推进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教学科研育人全过程。通过3年左右的改革和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水平。三、工作机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工作。学校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其他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院(部)在课程思政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党政齐抓共管,有效实现全员育人、协同联动,扎实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组长:副组长:成员:党
4、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教务处、人事处(教师工作部)、科研处、财务处、质量管理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等职能部门和各教学院(部)党政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协调开展各项工作。各职能部门、教学院(部)具体组织实施。四、基本原则(一)强化责任,统筹推进根据学校课程思政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价值教育资源,使课程本身具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体工作,坚持党委统一领
5、导、党政齐抓共管、全校协同联动。各教学院(部)具体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各项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规划、部署实施的基础上,统筹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构建专业育人、课程育人、课堂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统一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促使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二)把握关健,精准施策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直接实践者,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思政教育意识与能力是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提升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促进教师胜任、善任、乐教、善教
6、,通过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专业课教师应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及目标中,让学生在各类课程的学习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三)创新方法,注重实效积极推动课程建设与改革,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改革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完善课程设计,编审教材将课程思政作为教材讲义的必要内容,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做到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相互渗透。教师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优化课程内容供给、激活课程思政建设的内生动力,使课程思政要求与课
7、堂教学有机结合,增强课程全方位育人的实效性。严格落实教材审查和选用办法,严把教材政治关、质量关,严格按照要求选用“马工程重点教材,切实保证教材价值导向正确,政治立场鲜明,质量水平高。(四)示范引领,全面推动坚持重点建设与鼓励创新、以点带面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充分发挥我校学科专业优势,打造示范课程,推动课程思政创新,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通过示范先行、精准培育、逐步推广、全面覆盖,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与良性互动,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实现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五、主要举措(一)加强课程思政宣传工作,营造良
8、好建设第围扎实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系列活动,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特点,积极培育忠诚、诚实、守信的建设特色。及时挖掘、宣传、表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报刊、微博、微信、校园网等宣传平台的作用,为课程思政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引导激发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立校办学、育人育才全过程。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校团委、人事处(教师工作部)、教务处、科研处、各教学院(部)(二)开展多维度的专题培训,提升教师建设能力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进行专题辅导和深入解读,加深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及原
9、则的理解,丰富课程思政方法,完善课程思政手段。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组织骨干教师到国内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进行现场观摩和演练。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开展课程思政集体教研、教学实例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牵头单位:教师发展中心、人事处(教师工作部)配合单位:各教学院(部)(三)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实现圈层带动效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通过课堂主渠道,覆盖学校所有专业,面向所有学生。在教学运行中,须确保对应的课程、学分、课时等教学要求在规定框架内严格实施。
10、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改革,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多门课程,让制度自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探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其他学院(部)对接帮扶,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子”合作教学教研,鼓励支持思政课程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带头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带动效应。牵头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配合单位:质量管理中心、教务处、各教学院(部)(四)发挥示范课程及项目引领,建设基层教学组织积极推动课程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双重
11、功能,引导教学院(部)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明确大纲中每门课程除专业知识培养目标外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根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设计相应教学元素,在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环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在考核评价上。细化课程思政目标,深入挖掘提炼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遴选打造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线上、线下及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样板课程、教研科研项目,形成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建设基层教学组织,充分发挥互学互帮作用。以基层教学组织为单位,以专业或课程为平台,通过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等方式,
12、围绕教学目标、课程管理、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教学考核等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探索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式、专题式、讨论式、启发式、问题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渗透到教学设计中,有机融入到教学全过程。建设遴选一批教学效果优良、德才兼备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牵头单位: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科研处配合单位:各教学院(部)(五)推进课程思政研究,打造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各教学单位的课程思政骨干教师,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统领课程思政,组建跨学科的课程思
13、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成立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聚焦思政热点、难点、疑点和重点问题,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新方法、新载体和新机制,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布局。以建设高素质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为目标,以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为保障,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推进思政课和专业课协同育人教学改革的基础研究。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通过建设成果丰富、榜样引领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形成大思政联动工作格局,有效提升教书育人效果。牵头单位: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配合单
14、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各教学院(部)(六)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增强通识教育类课程育人功能。通识教育基础课、通识教育核心课、通识教育选修课根据不同的性质特点,把握好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
15、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业创业技能类和实践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树立职业自信、增强职业道德,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想价值引领。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结合教学内容与专业特点,寓诚信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增强学生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各教学环节,在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
16、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正能量。开发具有思政元素的特色课程。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结合学校2019-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具体要求,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专业通识课、财经特色系列课程、财经背景的科研探究课程建设,传承我校在财经领域方面形成的优势。牵头单位:教务处、科研处、创新创业中心(学院)、校团委、会计审计研究中心配合单位:各教学院(部)(七)加大课程思政表彰资助力度对思政元素突出、思政功能发挥较好、建设效果明显的校级课程建设个人、教学团队及单位进行表彰,对课程思政样板课程、教学团队等给予每项3000元的资助。在一流专业、一流本科课程等教学工程项目评审、讲课大赛等活动中,设置课程思政评审指标,获批立项后依据学校相应的建设管理办法进行资助。同时,择优推荐校级课程思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