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ppt.ppt(4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l一、一、中成药的概念中成药的概念 l二、二、中成药分类中成药分类 l三、三、中成药安全性中成药安全性 l四、四、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l五、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 l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挥了重要作用。l中成药的
2、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l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期等内容。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药无需煎煮,可直
3、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贮、携带方便。l中成药分类的方法较多,按中成药的功效可分为以中成药分类的方法较多,按中成药的功效可分为以下下2020类:类:l1.1.解表剂解表剂 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l2.2.泻下剂泻下剂 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l3.3.和解剂和解剂 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l4.4.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
4、清脏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退虚热、气血两清。腑热、清退虚热、气血两清。l5.5.祛暑剂祛暑剂 祛暑清热、祛暑解表、祛暑利湿、清暑祛暑清热、祛暑解表、祛暑利湿、清暑益气。益气。l6.6.温里剂温里剂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l7.7.表里双解表里双解 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里。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里。l8.8.补益剂补益剂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阳、阴阳双补。l9.9.安神剂安神剂 重镇安神、滋养安神。重镇安神、滋养安神。l10.10.开窍剂开窍剂 凉开、温开。凉开、温开
5、。l11.11.固涩剂固涩剂 固表止汗、涩肠止泻固脱、涩精止遗、固表止汗、涩肠止泻固脱、涩精止遗、敛肺止血、固崩止带。敛肺止血、固崩止带。l12.12.理气剂理气剂 理气疏肝、疏肝散结、理气和中、理理气疏肝、疏肝散结、理气和中、理气止痛、降气。气止痛、降气。l13.13.理血剂理血剂 活血(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温经活活血(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温经活血、养血活血、凉血散瘀、化瘀消癥、散瘀止痛、血、养血活血、凉血散瘀、化瘀消癥、散瘀止痛、活血通络、接筋续骨)、止血(凉血止血、收涩活血通络、接筋续骨)、止血(凉血止血、收涩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l14.14.治风剂治
6、风剂 疏散外风、平熄内风。疏散外风、平熄内风。l15.15.治燥剂治燥剂 清宣润燥、滋阴润燥。清宣润燥、滋阴润燥。l16.16.祛湿剂祛湿剂 燥湿和中、清热祛湿、利水渗湿、燥湿和中、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风胜湿。温化水湿、祛风胜湿。l17.17.祛痰剂祛痰剂 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温化寒痰、化痰熄风。l18.18.止咳平喘剂止咳平喘剂 清肺止咳、温肺止咳、补肺止清肺止咳、温肺止咳、补肺止咳、化痰止咳、温肺平喘、清肺平喘、补肺平咳、化痰止咳、温肺平喘、清肺平喘、补肺平喘、纳气平喘。喘、纳气平喘。l19.19.消导化积剂消导化积剂
7、 消食导滞、健脾消食。消食导滞、健脾消食。l20.20.杀虫剂杀虫剂 驱虫止痛、杀虫止痒。驱虫止痛、杀虫止痒。l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合理使用包括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合理使用包括正确的辨证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正确的辨证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症、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禁忌症、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引发药物不良事件。合理节有问题都可能引发药物不良事件。合理用药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用药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
8、要保证。l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中成药既能起到防病治中成药也不例外,中成药既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l(1 1)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毒性成分引起)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毒性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不良反应;l(2 2)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l(3 3)方药证候不符,如辨证不当或适应证把握)方药证候不符,如辨证不当或适应证把握不准确不准确;l(4 4)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
9、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l(5 5)不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的联合应用。)不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的联合应用。l临床可见以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粘膜系临床可见以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粘膜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血液系循环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精神症状或过敏性休克等为主统症状、精神症状或过敏性休克等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其中一种要表现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或几种症状。l
10、(1 1)加强用药观察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完善中药不良)加强用药观察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完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反应报告制度。l()注意药物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注意药物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防止发生严重后果。l()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尤其是对特()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损害功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损害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用药方案。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用
11、药方案。l(4 4)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意避免因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意避免因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l(5 5)需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需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l1.1.辨证用药辨证用药 l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l2.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l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辨病用药是针对
12、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临床使用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l3.3.剂型的选择剂型的选择 l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l4.4.使用剂量的确定使用剂量的确定 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超
13、剂量使用。有使用剂量范围的,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的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l5.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能口服给药的,不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l6.6.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l(1 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者应慎用。l(2 2)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用
14、,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l(3 3)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l(4 4)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谨慎联合用药。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一定的时间间隔。l(5 5)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必要时采取积极药反应,发现
15、异常,立即停药,必要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救治措施;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用,加强监测。l(一)中成药的联合使用(一)中成药的联合使用l1.1.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l2.2.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相同
16、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l3.3.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重复使用。l4.4.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l5.5.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外用药联合使用。l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l1.1.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遵循主治功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符合中医传统配伍理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符合中医传统配伍理论的要求,无配伍禁忌。论的要求,无配伍禁忌。l2.2.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时,应谨慎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时,应谨慎考虑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考虑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等问题。l3.3.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严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严禁混合配伍,应分开使用。除有特殊说明,中禁混合配伍,应分开使用。除有特殊说明,中药注射剂不宜两个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