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心得体会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心得体会发言.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心得体会发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生态文 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将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积极践 行“两山”理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变化,自然资源事业 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有力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坚持底线思维,筑牢耕地、生态、自然资源节约利用三条生命底 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耕地红线和建设高标准农田 是“藏粮于地”的重要体现。自“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最严格的 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从中央到地方始
2、终把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视为农业生命线,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修 订实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黑土地保护法, 严格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底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 提出,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自然资源与生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复杂而重要的生命 支持系统,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 力。可以说,生态保护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 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 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实 施设置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
3、与管理限值,确保经济社会生杰效益相统 一。十年来,全国各地始终坚持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科学划定生 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安全。通过将国家生态功能极重要、敏感的地 区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格局, 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沙化土地重点治理区实现由“沙进 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自然资源节约利用是提升自然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自然资源利用 质量,确保自然资源安全,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Q人多地少 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国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 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自然资源节约利用特别是节约用地制度。十年来, 全国各地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按照
4、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 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五量”管控目标要求,全面开展自然资源 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实施自然资源总量管理,严格控制建设 用地规模,逐年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 提升,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践行“两山”理念,打造“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中国。绿水 青山既是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同时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生命 的起源来自大自然,归于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立 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人类社会现代化建设本质就是推动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只有在坚持生态优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前提 下,通过不断创新,探寻科学转化方式,才能最终
5、实现绿水青山永续 不断地为人类造福。十年来,全国各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的理念,全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通过持续不断地生态保护和 生态修复,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整体保护和有序利用,自然资源 禀赋多样性的价值和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通过全面开展乡村全域土 地综合整治进行生杰修复,不断挖掘和发挥林草资源“四库”作用, 助力乡村绿色振兴;通过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助力美丽中 国建设,实现“生态美、百姓富”。强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种 高级文明形态,是人类现代文明体系的基础,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 谐统一。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建
6、设 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久大计。推动生态文 明建设不仅关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关系政治和社会建设。必 须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放到首位,通过不断强化体制改革,推进生态 文明制度建设。十年来,我国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基 本保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制度建设Q将生态文明写入宪 法,制定湿地保护法,修改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编制完成第一部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积极 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建立覆盖土地、矿 产等主要门类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通过“三区三线”划定, 为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
7、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提供 了重要制度保障。深度参与国际合作,积极推动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全球治理。为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是世界上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应尽的义务,也是必然的责任。作为负责任大国, 十年来,我国在坚持“两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国内 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工作的同时,积极与国际社会携手合作,率先发 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向联合国交存巴 黎协定批准文书,支持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积极推动绿色“一 带一路”建设,利用双边或区域合作等方式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 中国方案,积极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生态系统恢 复十年”倡议,为推动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全球治理贡献出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