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疏通文意。2 .识记议论文文体知识,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3 .赏读并学习运用孟子的雄辩艺术。教学重点: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2.结合议论文文体知识,理解中心论点,理清本文论证思路。教学难点:赏读并学习运用本文孟子的雄辩艺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四书五经。老师口头介绍四书五经,然后考查学生瞬间记忆,通过练习检查文体知识,以激趣的方式打开孟子的学习。2.作者简介。请学生结合注释,介绍孟子。围绕“文学家、思想家,重点介绍孟子
2、的历史地位和他的作品价值。二、朗读课文1.自读。老师展示课文,划分停顿,学生朗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臼: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J2 .跟读。跟着老师一起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如夫(fu)畔(pin)、粟(
3、su)o3 .朗读成诵。学生大声朗读,熟读全文。三、疏通文意1 .读注释。2 .学生接龙翻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利形势。人和:有利于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如:比得上。不如: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利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利形势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3 .学生分工翻译。女生翻译“三里之城是天时不如地利也”,男生翻译“城非不高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女生组:城:内城。郭:外墙。环:围。得:得到。译文略男生组:城:城墙(前后两个“城”字的解释不一样)。池:护城河。委:舍弃。去:离开。译文略3.按句式
4、翻译文中还有1个排比句,“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J掌握句式特点,理解重点字词,即可翻译整句。域:限制,在句中翻译成“使定居、固:巩固。防:国防。威:威慑。师生问答老师说一句原文,学生回答译文,激趣翻译,加深理解。四、作业布置1.诵读全文,争取背诵。2 .阅读老师印发的连接资料。3 .复习议论文文体知识。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齐读课文2.课堂练习解释括号里的字词的意思。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委而去之(委)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亲戚畔之(畔)以天下之所顺(顺)句子翻译(注意加粗字,是给分点)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5、,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二、品析赏读课文导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混战不断,有的君主是为了生存,有的君主是为了一统天下,实现霸业。战争使老百姓生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种社会现实,孟子奔走呼告,希望各国君主能推行仁政,反对不义战争。有同学会说问,孟子光靠说,君主们真的能答应吗?我国有一句古话说: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古希腊的演说家也曾说过:雄辩的口才,要比准确的子弹更有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味这比子弹更有力的雄辩的艺术。老师:这篇课文属于议论文,请同学们说说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明确:论点、论据、论证。请同
6、学们根据这三要素,品味孟子的雄辩艺术。任务一:提论点(要雄辩先得有自己的观点)(板书:提论点)1 .找出孟子的观点。明确:孟子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 .解释“天时”“地利”“人和”的意思。明确:天时是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是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是指作战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3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句中的两个“地利”的位置。明确:运用顶真手法。作用:突出人和是作战克敌制胜的最重要的条件。教师小结:雄辩艺术1开门见山,亮观点。单刀直入,显力量。(学生齐读)任务二:找论据(雄辩得有自己的论据)(板书:证论点)1 .孟子为了
7、具体证明自己的观点,要列举具体的战例。请你把相关文字读一遍,找出论据。明确: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请女同学朗读这一句话,并说出翻译。2 .全班思考:攻一座什么城?如何攻?列举这个战例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说明城小,“环而攻之”说明攻势之大,结果却没有胜利,孟子通过分析这个战例得出:主动攻打,说明攻城方必得天时,结果却失败,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所以孟子用这个战例具体证明“天时不如地利这个观点。3 ,孟子列举“攻城不胜”的战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他还有列举其他战例吗?列举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还有一个“
8、守城”的例子。原文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可以概括出。守的是一座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武器精良,粮食充足的城,结果却弃城而逃,用这个战例来具体证明“地利不如人和”这个观点。4 师小结:雄辩艺术2一列举战例,来论证。一攻一守,很具体。5 .同学们还能说出其他“地利不如人和的事例吗?明确:赤壁之战,流水之战,解放战争。补充资料: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反动政府就忙于进行消灭共产党的战争。当时国民党有军队有430多万人,还配备有美帝国主义资助的先进武器装备,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连同地方部分加在一起才120万人,军事力量的悬殊是如此
9、之大!但这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战争,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以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而告终。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共产党有人民的支持,即“人心所向6 .“解放战争”事例可以作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补充论据吗?明确:可以。这个事例从悬殊的军事力量到最后共产党的胜利,可以看出“人和”的重要,正是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7 .解放战争的事例正是印证了这句话: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并思考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明确:排比,双重否定句的排比。突出守城方地理条件非常优越,更有力地说
10、明了“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语言也更有气势。教师小结:雄辩艺术3排比句式,增气势。大气恢宏,有气场。任务三:找论证方法1 .还有哪些句子运用了排比,请一起找出来并读一读。明确: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 .请学生翻译这句话,并说出自己的理解。明确: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前面两个事例是事实论据,这一句还是在讲作战吗?显然不是,作者是在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所以是道理论据。从作战到治理国家,以此类推,这是使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3 .从事实论据到道理论据,这个顺序可以调换吗?明确:不可以调
11、换,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先讲事实论据,再讲道理论据,容易使人信服,更有说服力,也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教师小结:雄辩艺术4一一类推治国,靠人和。两方论证,更全面。4 .找找文中还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在最后孟子还运用了对比论证,将“得道者”和“失道者”进行对比,突出“得道”就能“天下顺之”,“失道”就会“亲戚畔之,最终得出实行仁政的君主“战必胜矣”,来强调“施行仁政”的重要性。施行仁政,支持和帮助他的人就多,支持和帮助他的人多了,就能达到“天下顺之”,天下顺之”的君主一旦作战,战必胜矣。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和二由此得出雄辩艺术5。教师小结:雄辩艺术5一一对比论证,巧结论。得道多助,战必胜
12、。(板书:得结论)5 .总结:雄辩艺术之论证思路。结合议论文文体知识,复习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并口头讲述孟子的论证思路(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归纳概括)明确:孟子先提出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列举攻城不胜和守城而逃的两个战例来具体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类推到国家治理也需要“人和”。最后通过运用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教师小结:雄辩艺术6层层深入,逻辑强。开合自如,真雄辩!四、拓展巧运用。1 .现场演示请学生到台上来演示孟子的雄辩艺术(两人上台,一人扮演君主,一人扮演孟子)。从古代的礼仪到语言的魅力,老师重点引导学
13、生学会辩论。不能单纯使用原文,可适当加一些语句。明确:孟子:君上,您听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吗?君主:没有呢,请爱卿详细说来。孟子: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君主:说得好!请举例谈谈。孟子:您看,有这么一座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七里的外墙,四面包围起来攻打这座城,您认为他们能赢吗?君主:当然能赢啊,这么小一座城,已经四面包围了,不是势在必得吗?孟子:可最后却攻城不胜啊!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啊,他们的地理形势没有准备充分!君主:有道理!孟子:再说一座城,地理形势非常优渥,高高的城墙,深深
14、的护城河,精良的兵器,充足的粮食,可是城里的人却舍弃这座城而离开了,您说为什么呢?君主:难道是因为有人背叛吗?孟子:是啊!“地利不如人和”是也。治理国家不也是这样吗?我们不能光靠疆域的边界使人民安居乐业,不能靠山河的险要来巩固国防,不能凭借锐利的兵器来威慑天下,您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君主:难道是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孟子:英明!这就是我要向您推荐的仁政啊!您看,实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这样就能做到天下人都归顺他,那么这个多助之君不战则已,一旦作战,战必胜矣。2 .现场背诵五、作业1 .最近我们班有不少同学抄作业,影响恶劣,请你运用这节课学到的雄辩艺术,劝告那些经常抄作业的同学,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附论证思路:首先提出观点,接着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然后以此类推,类比论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最后通过正反两个事例,对比论证独立思考的好处,得出结论。(引导学生用好连接词)2 .默写全文,识记重点字词。(本篇教学设计借鉴了欧阳艳老师教学设计中的“雄辩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