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慢性脓耳的诊疗.docx
《中西医:慢性脓耳的诊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慢性脓耳的诊疗.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西医:慢性脓耳的诊疗慢性脓耳是因脏腑虚损,耳窍失养,邪毒滞留耳窍所致,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耳病。又称底耳、耳疳、缠耳等。本病相当于西医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慢性脓耳之名出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古代文献无急、慢性脓耳之分,但有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如明代薛己外科枢要卷2认为,脓耳有因“中气素虚”、“肾经虚热”、“肝火血虚”、“肝火伤脾”者,当主要指慢性脓耳。清代高秉均疡科心得集卷3认为脓耳”或因肾经真阴亏损,相火亢盛而发”,当指慢性脓耳。病因病理1 .水湿侵耳:原有耳膜穿孔,复因外感风寒或污水入耳,肺气不宣,肃降不行,水湿停聚,上干于耳,致耳内淌水、流
2、脓。2 .风热犯耳证:素有慢性脓耳,复因外感风热或污水入耳,少阳枢机不利,甚则引动肝胆之热循经上蒸,致脓耳复发或流脓增多。3 .气虚邪恋耳窍:久病脓耳,脾胃亏虚,气血不足,驱邪不力,湿浊之邪久滞于耳。4 .阳虚寒凝耳窍:久病脓耳,阳气不足,肾虚骨弱,浊阴上干,蚀损耳骨肌膜。5 .阴虚痰凝耳窍:久病脓耳,阴精亏损,虚火上炎,与邪毒互结,灼损耳骨肌膜。西医认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主要是由于急性期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病程迁延所致。其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较多见。临床表现与诊断1 .病史:有急性脓耳病史;病程在3个月以上。2 .症状:耳内流脓,时作时止,
3、或持续不已,听力减退,呈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3 .分型:按病变可分为三型。单纯型:耳内经常或持续性流脓,呈粘液性或粘脓性,量多少不定,每于感冒后增多。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鼓室粘膜肿胀,增厚。耳聋一般不重,呈传导性聋。X线照片或见乳突气房模糊,无骨质破坏。骨疡型:经常性耳内流脓,量一般不多,味臭。鼓膜呈边缘性穿孔或松弛部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听骨链破坏。有较重的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X线照片示乳突气房和骨壁有边缘模糊不清的透光区。胆脂瘤型:耳内分泌物量少而有特殊恶臭,常为鼓膜松弛部边缘性穿孔或紧张部后上边缘穿孔。在鼓室或上鼓室内可掏出豆渣样胆脂瘤物。有较重的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O乳突X线照片见
4、有边缘致密、整齐的透光区。辨证论治1 .水湿侵耳证主证:平时耳内少许湿浊不干,听力轻度减退,因感冒或污水入耳而耳聋加重,耳内流出稀薄分泌物如清水,量多不断。鼓膜多为中央性穿孔,鼓室肌膜肿胀,色淡红或偏淡,苔薄,脉浮缓。治法:宣肺利水。方药:三拗汤f合五苓散刈加石菖蒲。2 .风热犯耳证主证:平时耳内少许湿浊不干,听力轻度减退,因感冒或污水入耳,耳聋加重,耳内流脓增多、粘浊、色微黄,口苦口干,小便黄,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弦数。治法:疏风清热,利湿化浊。方药:小柴胡汤的加减。加减:加银花、连翘、石菖蒲、夏枯草之类。若鼓膜充血显著,脓液黄浊量多,并见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等肝胆湿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医 慢性 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