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病因病理概述.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677691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耳鼻咽喉病因病理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耳鼻咽喉病因病理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耳鼻咽喉病因病理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医:耳鼻咽喉病因病理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医:耳鼻咽喉病因病理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医:耳鼻咽喉病因病理概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医:耳鼻咽喉病因病理概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耳鼻咽喉病因病理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耳鼻咽喉病因病理概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耳鼻咽喉病因病理概述耳鼻咽喉位于头面颈部,是经络循行交会和清阳游行聚会之处,属清空之窍,与外界直接相通,与脏腑密切相关。凡六淫、疫病侵袭及外伤、七情、饮食、劳逸所伤,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失调,皆可导致耳鼻咽喉疾病。一、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热)等六种病邪,是耳鼻咽喉常见病因,其中风、寒、湿、燥、火,可因外感,或因内生,而暑邪纯属外感,较少见。1 .风邪:风为百病之长,四季均可为患,常与寒、火(热)、湿、燥相兼。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伤人上部,故凡耳鼻咽喉疾病属外感初起者,多有风邪。风胜则痒,耳鼻咽喉病证,凡作痒者,亦多责之于风,如旋耳疮、鼻疳、鼻孰等病。风性主动,善行速变,故耳眩晕、

2、黄耳伤寒、急喉风等急重病证,多责于内风或热盛动风。2 .火(热):耳鼻咽喉疾病之火热为患,因外感者,直袭清窍;由内生者,循经上蒸。火分虚实:实火者,其性燔灼,多致患处红肿热痛,甚则溃腐成脓,见于耳鼻咽喉多种急性外感病;虚火者,多由阴虚,虚火上扰,以致清窍失养,功能失司,可产生耳鼻咽喉多种慢性疾病。3 .湿:属阴邪,其性重浊粘滞,为病则多缠绵难愈。湿邪干于清窍,郁于肌肤,多见局部肿胀隆起,或肌肤糜烂,黄水淋漓。郁于内者,可见分泌物多,或肌膜肿胀。4 .寒:属阴邪,其性收引。寒邪外袭,闭郁肌表,清窍室塞。若见于耳鼻咽喉外感病初起者,容易化热;见于脏腑阳气亏损,则遇寒加重。寒邪内生者,多因脏腑阳气亏

3、损,清窍失却温煦,甚则与湿浊互结,上干清窍,可见于耳眩晕,或其他耳鼻咽喉慢性病证。5 .燥:燥胜则干,易伤津液,致清窍失养,引起肌肤皴裂、脱屑,肌膜干皱少津。常见于鼻槁、旋耳疮、鼻疳、慢喉痹、慢喉瘩等病证。6 .暑:属阳邪,其性炎热,仅见于夏季发病,导致耳鼻咽喉疔疮拜肿、蚓血等病证。耳鼻咽喉疾病,六淫为患,以风、寒、湿、热居多,且多相兼,常见有风寒、风热、风热湿、湿热、寒湿、风燥等病邪。二、彷气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其致病则“皆相染易,无间大小,症状相似(素问刺法论)。疣气侵袭,多通过空气飞沫,转相传染,亦与季节气候和体质有关,多由口鼻而入,可引起咽喉或鼻的病变,尤以儿童多见。大多具有发

4、病较急,来势猛,传染性强等特点,如白喉、疫喉痛等皆是。三.七情、饮食、劳逸及外伤1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反应。在耳鼻咽喉科,七情所伤,主要是大惊大恐,暴怒伤肝,肝气郁结,或肝郁犯脾等,可见耳鸣耳聋、耳眩晕、鼻蚓、肝郁失音、梅核气等病。2 .饮食:暴饮暴食,过饥过饱,恣食醇酒厚味或辛辣炙燃之品,以致脾胃受损,运化失职,可进一步导致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致清窍失养;或湿热浊邪内蕴,上干清窍,产生耳鼻咽喉多种疾病。严氏济生方说:“饮食劳役,致鼻气不得宣调,清道壅塞,其为病也,为蝴,为痈,为息肉,为疮疡,为清涕,为窒塞不通,为浊脓,或不闻香臭。”另外,饮食不洁、偏食等,也都可导致

5、耳鼻咽喉疾病的发生发展。3 .劳逸:过劳如劳力、疲劳,或过度发声、多言、多听(如噪声不息),则可伤精耗血,或致气血瘀滞,间接或直接导致耳鼻咽喉疾病。严氏济生方说:“若疲劳过度,精气先虚,遂致聋耳贵耳鸣,热壅加之,出血出脓,则成聘耳、底耳之患。”古今医统说:“因争竞大声号呼,以致失声,或因歌唱伤气而声不出。”4 .外伤:如枪弹伤、金创、跌扑伤、拳击、爆震伤、撞击、挤压伤、化学药物伤、冻伤、烫伤,以及拔鼻毛、挖耳等外伤致病,轻者可引起皮肉、肌膜损伤,血脉瘀阻,发生疼痛、出血、瘀斑、血肿等,重者骨折或生命危险;若邪毒入侵伤口,或损伤重要部位,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亦可引起重症,甚则危及生命。四.其他

6、病因1 .先天与衰老:如父母近亲婚姻,或孕期不善调摄,胎禀不足,或产期胎儿受伤,可导致耳鼻咽喉器官缺失、畸形、发育不良而成为先天性疾病。衰老者,多因年老体弱,肝肾精血不足,清窍失养,产生如老年性耳聋等疾病。2 .继发于其他疾病:多见于某些全身性热性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伤阴耗精,致清窍失养而为病,如乙脑、流脑、麻疹、猩红热等病后之耳聋、聋哑,肺跨病而致的咽喉癣等属之。3 .药物中毒:多由于奎宁、水杨酸盐以及氨基糖贰类抗生素如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引起耳鸣、耳聋、聋哑、耳眩晕等病证。4 .异物:各种外来物误入耳鼻咽喉窍道,皆可成为异物,引起耳鼻咽喉异物病证。如飞虫、水蛭等昆虫类异物;

7、稻谷、豆粒等植物类异物;砂子、珠子、弹片等金属矿物类异物;鱼、鸡、猪等骨类异物,以及其他如纸团、棉纱条等等。其中咽喉、气管、食道异物常以骨类异物为多见。五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失调脏腑失调1 .邪盛:邪气盛则实。主要由于邪气客于体内,或由内生,易致脏腑机能失调。邪气亢盛,正气未衰,邪正相搏的病理变化,在耳鼻咽喉多表现为肺胃热盛、肝胆火热、脾胃湿热、热毒内盛等。见于耳鼻咽喉实证热证的急性病中。2 .虚损:精气夺则虚。主要由于素体虚弱,正气不足或思虑过度、饮食不节、生活失常、嗜酒贪色、久病缠绵等耗伤体内正气而引起脏腑虚损,在耳鼻咽喉科常有肾元亏损、肺脏亏损、脾胃虚弱、心脾两虚等,见于耳鼻咽喉虚证寒证

8、的慢性病中。3 .正虚邪实:正气本虚,机能衰退,易致邪毒滞留;或正气虚弱,邪自内生;或七情、饮食、劳逸等内伤,造成正虚兼夹邪实等病理改变。在耳鼻咽喉科常有虚火亢盛、脾虚湿聚、气血瘀滞、痰浊凝聚等证,常见于耳鼻咽喉慢性病,且病程缠绵,或反复发作。经络失调凡与耳鼻咽喉有关的经脉、经筋失调,皆可导致耳鼻咽喉病变。其中,以少阳、太阳、少阴经脉失调与耳病的关系,以阳明、少阳、太阳、督脉经失调与鼻病的关系,以少阴、太阳、厥阴、少阳经脉失调与咽喉病的关系,尤为重要。1 .外感六淫,经络受邪:若外感六淫,经络受邪,循经上传,可发为耳鼻咽喉疾病。如素问热论说:”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

9、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噬,多腹满而噬干。”2 .脏腑失调,经脉不和:若脏腑失调,致经气不和,发为耳鼻咽喉疾病。如灵枢经脉说:“大肠手阳明之脉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孰蚓、喉痹。”“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孰蝴,口咽唇脍,颈肿喉痹。”“肾足少阴之脉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噬干及痛。”3 .经络自病:若经络自病,亦致耳鼻咽喉疾病。如灵枢百病始生说:“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蝴血。”素问阴阳别论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经筋失调,亦致耳鼻咽喉疾病。如灵枢经筋说

10、:“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眦急不能卒视。”气血津液失调1 .气血两虚:多因久病耗伤,气血两亏,清窍失养。在耳鼻咽喉科表现的共同特点,如隐痛,皮肤粗糙,时有作痒,肌膜色淡,气不摄津而清稀分泌物增多等。2 .气血瘀滞:凡跌扑、外伤,七情内伤,可致气滞血瘀;又久病入络,入络者,乃经气痹阻不通,气血瘀滞之谓,究其所因,与气虚、阴虚、郁热、痰浊有形之邪有关。气为血帅,气虚运血无力,可致气血瘀滞;阴虚津少,脉络空虚,经气痹阻,可致气血瘀滞;郁热于内,气血壅滞于经脉,可致气血瘀滞;痰浊有形之邪痹阻经脉,亦致气血瘀滞。临床表现如刺痛,久痛不减,痛处不移,瘢痕粘连,肌膜肿胀色暗红,出血,瘀斑,肿块,以及官窍功能障碍等。3 .津液不足:多由于燥热之邪灼伤津液,或大汗、失血、吐泻、多尿,或过用燥热之剂,耗伤阴液,清窍失养。临床表现如干痛或灼痛,皮肤粗糙脱屑作痒,肌膜干枯少津、结痂等症。4 .痰湿凝聚:主要由于脏腑失调,水湿停聚蒙蔽清窍。产生如积液、囊包、肿块、小结、息肉、肥厚、小腺等病理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