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2023.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681565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20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20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20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20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20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202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202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202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202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2023.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2023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dyskinesia,TD)是与长期服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dopaminereceptorblockingagentzDRBA)相关的一种异常不自主运动,可累及面颈部,引起伸舌、咀嚼、嗽嘴、歪颌或转颈,也可累及四肢和躯干,表现为舞蹈样动作。67%-89%的TD患者不自主运动状态永久存在,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drug,APD)的患者中,估测TD的平均患病率为25.3%o目前T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多巴胺受体超敏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和突触可塑性失调学说。与TD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APD的

2、种类、用药剂量和时间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临床上治疗TD较为困难,预防至关重要。本文就TD的临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以进一步加深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01、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关于TD的报道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即APD应用于临床后不久,Schonecker首次描述了这种现象。1964年,Faurbye首次使用tardivedyskinesia这一术语,用于强调症状出现与APD应用的时间延迟性。在长期服用APD的精神病患者中,TD的患病率为20%-50%o一项针对908例长期服用APD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发现,TD的累积发病率在第1年为5%第5年为27%第10年为43%l

3、20年后为52%,表明TD发病率随APD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Carbon等对41项关于典型和非典型APD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发现,所有精神病患者的TD平均患病率为25.3%,与高患病率相关的因素包括APD种类(典型APD的患病率为30%,非典型APD的患病率为20.7%)、精神病持续时间、急性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史。T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在服用APD的老年患者中,1年后TD的发病率约为26%,3年后约为60%,显著高于年轻患者。除此之外,既往研究证实的TD危险因素还包括头外伤史、认知功能减退史、精神疾病史、精神障碍家族史、非洲裔、女性、吸烟、饮酒和药物滥用、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人类免疫缺

4、陷病毒阳性等。2021年,国内一项纳入9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显示,中国人群TD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高龄、低文化程度、吸烟史、高住院频率和长病程。02诱发药物及发病机制2.1 诱发药物除APD外,止吐药、抗帕金森病药物、抗惊厥药均可引起TDoAPD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或有精神症状的患者,主要包括典型和非典型两大类。研究表明,服用典型APD的精神病患者TD的患病率为32.4%,服用非典型APD的精神病患者TD的患病率为13.1%这种差异可能与非典型APD与多巴胺D2受体的亲和力较低、结合时间短,以及5-HT2A/2C受体的相关拮抗作用相关。甲氧氯普胺是一种多巴胺拮抗剂,临床应用于严重恶心、

5、呕吐的患者。研究发现CYP2D6基因突变的患者其甲氧氯普胺的代谢能力降低,更易出现TD症状。卡马西平、拉莫三嗪、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抗惊厥药均与TD相关,具体机制可能与增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影响多巴胺通路有关。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障碍可发生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尤其是早发性帕金森病。除此之外,抗组胺药、抗胆碱能药物、抗抑郁药、抗焦虑药、锂剂、兴奋剂等药物均与TD相关。2.2 发病机制T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假说:多巴胺受体超敏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和突触可塑性失调学说。长期阻断多巴胺受体可能导致D2受体逐渐上调,并伴有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超敏。该理论可解释TD的某些特征,如随着DRBA剂

6、量的增加,症状暂时减轻,突然停药症状加重,但不能解释TD的慢性病程(多巴胺受体超敏性的发展在几天至几周内发生,TD在数月至数年后发展XDRBA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和退行性变。在接受DRBA治疗的患者中,多巴胺神经元每10年损失15%,明显高于自然状态下的5%,提示DRBA可加速多巴胺神经元损失。氧化应激可能需积累数月至数年才可以观察到临床变化,这与TD发展的进程一致。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通过某些机制调节神经递质传递的能力,由胆碱能、Y-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能和多巴胺能系统共同调节,被认为是许多运动障碍的基础,如亨廷顿病、抽

7、动障碍和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障碍。长期使用DRBA可导致突触可塑性失调,产生异常不自主运动。总体来说,多巴胺受体超敏反应仍然是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发病机制假说。03遗传学研究部分患者服用APD数十年后未产生TD,而有的患者仅数月即可产生TD症状,说明遗传因素在TD的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2018年,Zai等的一项系统性回顾研究将TD相关基因大致分为以下六类:(1)药物代谢酶相关基因:CYPIA2、CYP2D6;(2)多巴胺通路相关基因:DRD2、DRD3、COMTxVMAT2(3)GABA通路相关基因:SLC6A1、GABRB2、GABRG3;(4)5-羟色胺通路相关基因:HTR2A、HTR2C;(

8、5)氧化应激相关基因:MnSODxGSTM1xNQ0、N0S3;(6)突触可塑性相关基因:GRIN2B、BDNo其中,研究热点为编码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多巴胺受体的相关基因。CYP2D6基因(ID:1565;5.35kbat22q13.2)编码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D6,参与APD及其他TD高风险药物的代谢,有100多个等位基因变异。Koola等研究发现,TD发生风险与CYP2D6基因的代谢能力相关。据文献报道,与TD相关的CYP2D6基因突变位点包括rs16947.rs1135840.rs5030656xrs1065852、rs28371706.rs28371725xrs35742686srs

9、3892097和rs5030655(表1%其他细胞色素氧化酶,如CYP1A2.CYP3A5,也参与某些APD的代谢,尚未作为TD的危险因素进行广泛研究。2021年,Vaiman等对编码多巴胺受体基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整理,目前与TD相关的基因包括DRD1rs4532(A/G)、DRD2rs6277(C/Trs6275(C/Trs1800497(C/T)TaqIA多态性、rs1079597(A/G)TaqIB多态性、rs1799732(141CInsDelrs1045280(C/T1DRD3rs905568(C/GX表2VMAT2基因(ID:6571;38.4kbat10q25.3编码VMAT

10、2。TSai等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发现了rs2015586xrs2015586和rs36224A与TD关联,其中rs36224A被认为对TD具有保护作用。HTR2A基因(ID:3356;65.5kbat13q14.2)编码5-羟色胺2A受体,通过影响钙电流的变化调节多巴胺释放。研究发现,rs6313(T102CXrs6311(A1438G)和rs6314(H452Y)可能与TD相关。HTR2C基因(326kbatXq23)编码5-羟色胺2C受体,以色列首次报道了女性TD患者的Ser23Cys基因多态性。SOD2基因93.5kbat6q25.3)编码锦超氧化物歧化酶,作为线粒体中的一种抗氧化酶,在

11、神经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HSPG2基因(115kbat1p36.12)编码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2,参与组成血脑屏障。Syu等发现了rs2445142与TD的关联,以色列和欧洲的两项研究验证了这一发现,该结果在2018年的一项荟萃分析中得到进一步证实。遗传学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有助于识别TD的遗传危险因素,提示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涉及表观遗传学、基因表达和全基因组测序的相关研究比较匮乏,现有5项关于TD患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GWAS)研究,详见表3o较早的GWAS研究提示了SLC6A11、GABRB2xGABRG3xZNF202、H

12、SPG2与TD的相关性。2021年,Levchenko等研究发现,F0XP1基因与TD具有相关性,特别是口面部TD。既往研究表明,F0XP1涉及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分化和纹状体中等棘状神经元的分化,不但与精神障碍相关,还与语言障碍、智力残疾和行走困难等表型相关。Lim等通过对东亚、欧洲和非洲裔美国人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TD相关GWAS研究,确定了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B(TNFRSF1B红细胞膜蛋白区带41L2(EPB41L2)和钙结合螺旋结构域1(CALC0C01)的TD风险。未来需更多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同时需投入更多研究阐明各种TD易感性标志物之间是否具有协同作用。04

13、评估与诊断由于对TD缺乏足够的认识,临床上常将TD误诊为精神疾病,为此开具的APD可能使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TD的明确诊断是防止此类问题发生的必要条件。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MentalHealthzNIMH)研发的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bnormalinvoluntarymovementscale,AIMS),可对TD患者进行简要评估和诊断。临床上常用的TD诊断标准为Schooler-Kane标准:(1)至少有3个月的APD服用史;(2)经AIMS评估,表现为至少1个部位的中度不自主运动(AIM3分),或至少2个部位的轻度不自主运动(AIMS2分);(

14、3)排除其他可能导致不自主运动的疾病。推荐的评估频率:服用典型APD的患者每6个月1次,服用非典型APD的患者每12个月1次。若患者存在有TD其他危险因素,则推荐监测更为频繁:服用典型APD的患者每3个月1次,服用非典型APD的患者每6个月1次。05预防与治疗TD治疗比较困难预防至关重要。首先临床医生应了解TD高风险药物,充分评估长期用药的必要性,在开具此类药物之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讨论风险与获益,应用低TD风险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其次,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进行AIMS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异常不自主运动并及时处理。对于无精神障碍且停用APD后不会使其症状恶化的患者,可在数周或数月内尝试缓慢、逐步

15、减少药物剂量。然而,对于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停止APD后疾病复发风险增加,其不是最佳选择。从典型APD转换为低D2受体亲和力的非典型APD(如氯氮平或噬硫平)可有效改善症状,但可能需数月或数年时间。VMAT2抑制剂通过阻止多巴胺被包装进突触小泡,减少纹状体中突触前多巴胺输出,从而减少不自主运动。丁苯那嗪(tetrabenazine,TBZ)作为早期的VMAT2抑制剂,在20世纪50年代被批准用于治疗亨廷顿病。201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先后批准后丁苯那嗪(deutetrabenazine,DBZ)、缴苯那嗪(Valbenaz

16、ine,VBZ)用于治疗TDo目前,DBZxVBZ被视为TD的一线治疗药物(A级证据)02020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APA)建议与APD治疗相关的中重度或致残性TD患者使用VMAT2抑制剂治疗,结合患者意愿和社会功能损害情况,轻度TD患者也可考虑接受VMAT2抑制剂治疗。DBZxVBZ在给药频率和剂量及不良反应方面存在轻微差异(表4%尽管DBZ和VBZ可延长心电图QT间期,但在推荐剂量的预期浓度下并不显著,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或与QT间期延长相关的心律失常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一项为期72周的临床研究表明,VBZ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接受治疗超过1年的成人患者中,TD持续改善。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针对此两种药物的研究分别来源于各自的安慰剂对照研究,暂时无针对DBZ与VBZ的头对头临床试验,且缺乏此两种药物的长期双盲安慰剂对照数据,建议后续的临床试验开展此方向相关研究。此外,目前所有研究均针对TD患者开展,未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