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控量测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监控量测专项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长江上游区域大数据中心暨宜宾市大数据产业园(一期)项目基坑监测专项方案编制单位:2020年8月目录一、工程概况3二、基坑周边环境状况3三、监测目的及依据3四、监测内容及项目4五、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4六、监测方法及精度7七、监测期和监测频率10八、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11九、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12十、监测仪器设备13十一、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13一、工程概况拟建长江上游区域大数据中心项目一期一阶段基坑工程主要包括:数据中心、办公楼、指挥中心,以及地下车库等多层构建筑物。建筑物平面形态呈矩形,总建筑面积88000m2,地下车库平面形态呈不规则多边型,拟定地坪标高309.05
2、m,TF地下室标高303.05m-2F地下室标高299.15m,基坑周长约513.5m,左侧为TF地下室,右侧为-2F地下室。本基坑安全等级一级,北侧TF段采用“放坡+锚喷+排桩+承压型囊式扩体锚索+截水帷幕”;-2F段采用“放坡+锚喷+排桩+承压型囊式扩体锚索+坑内加固墩+截水帷幕”;东侧及西侧采用“放坡+锚喷+坑内加固墩”;南侧采用“放坡+锚喷+排桩+截水帷幕”,南侧靠近数据中心段采用“地基处理+放坡+锚喷+双排桩+坑内加固墩”,南侧TF段采用“放坡+锚喷+坑内加固墩”支护。鉴于H前基坑支护即将展开,为了确保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等的安全,我院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按规范及设计要求编写该基坑监测技术
3、方案。二、基坑周边环境状况基坑北侧及西侧为既有市政道路;南侧为本项目建设用地,局部为先建设的数据中心大楼,采用桩基础;东侧为待建荒地。三、监测目的及依据1、根据基坑的支护特点,为确保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确定对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地下水位、土体位移、锚杆应力、地下管线以及支撑立柱,进行监视性观测,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各方面的数据及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以便随时了解变形状况,分析变形原因,预测未来变形,预防事故发生,以制定进一步的施工措施和策略。2、本方案及本次监测工作的主要依据为:、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设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
4、0-99;、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52;、本工程甲方及设计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进行。四、监测内容及项目本基坑开挖深度较深,按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第3.8节、省标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第14.2节的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本基坑定为安全等级一级基坑,本工程进行监测的内容及项目有:1、基坑顶部水平位移观测:共29个点,编号:WlW29;2、基坑顶部沉降位移观测:共29个点,编号:ClC29;3、锚杆应力观测:共IO个点,编号:YLl-YLlO;4、周边
5、道路沉降观测:共8个点,编号:SnISn8;5、数据中心大楼位移观测:共5个点,编号:ZClZC2;6、数据中心大楼倾斜观测:共2个点,编号:ZXlZX2;五、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1、沉降观测水准基点的布置: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第9L3条规定要求;为了保证基准点的隐固可靠性和观测点的观测精度,根据基坑周边的实际情况;本测区设置3个基准点。水准基点设置尽量靠近观测对象,且便于观测的稳定处;水准点按建筑变形观测规程(JGJ/T8-97)第3.L1.3和3.1.1.4条要求设置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和安全地方,(具体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基准点采用深埋基准点,灌水泥砂浆
6、,地面端钢筋加焊球形钢珠,涂上黄油加盖保护。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及埋设要点:沉降监测点的布置按照基坑监测点布置图,将水准基点和监测点用红油漆标记。测点埋设方法与要求如下:、基坑沉降观测点的布置间距为15-20米。、设在较为明显,便于施测,通视条件好,在全部观测期内均可使用的地方。、设在受震区域以外,易于保存点位的地方。因此结合本工程的特点,观测点主要布在基坑顶部周边及拐角外,距基坑边约0.10-0.20m左右。观测点布设采用带“+”钢筋埋入锚面IOCnb且预留6cm,然后用水泥砂浆做成四方块便于保护观测点,最综钢筋头露出Icmo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的埋设由观测单位完成,观测点保护井(网)的制作
7、由委托方委托现场施工单位完成,观测单位派人现场指导。水准基点、观测点的保护、管理工作极为重要,是取得准确观测数据的关键。因此在施工期间不得破坏和损毁,委托单位应责成基坑施工单位负责保管,如需移动观测点,应提前通知观测单位,采取处理措施,以保证沉降观测顺利完成。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成果,观测单位将不承担任何责任。3、水平位移基准点的布置: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第9.L3条规定要求;为了保证基准点的隐固可靠性和观测点的观测精度,根据基坑周边的实际情况;本测区设置3个基准点。基准点设置尽量靠近观测对象,且便于观测的稳定处;基准点按建筑变形观测规程(JGJ/T8-97)第3.LL3和3.1.
8、1.4条要求设置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和安全地方,(具体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基准点采用深埋基准点,灌水泥砂浆,地面端钢筋加焊球形钢珠,涂上黄油加盖保护。4、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置及埋设要点: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置按照基坑监测点布置图,将基准点和监测点用红油漆标记。测点埋设方法与要求如下:、基坑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置间距为15-20米。、设在较为明显,便于施测,通视条件好,在全部观测期内均可使用的地方。、设在受震区域以外,易于保存点位的地方。因此结合本工程的特点,观测点主要布在基坑顶部周边及拐角外,距基坑边约0.10-0.20In左右。观测点布设采用带钢筋埋入锚面IOCnb且预留6cm,然
9、后用水泥砂浆做成四方块便于保护观测点,最综钢筋头露出Icmo基准点及水平观测点的埋设由观测单位完成,观测点保护井(网)的制作由委托方委托现场施工单位完成,观测单位派人现场指导。基准点、观测点的保护、管理工作极为重要,是取得准确观测数据的关键。因此在施工期间不得破坏和损毁,委托单位应责成基坑施工单位负责保管,如需移动观测点,应提前通知观测单位,采取处理措施,以保证水平位移观测顺利完成。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成果,观测单位将不承担任何责任。5、锚索测力计布置与埋设要点:将锚索计安装在锚梁与锚头之间,安装时锚索应从锚索计中心穿过,如图(1)所示。(2)安装过程中应随时对锚索计进行监测,并从中间锚索开始向
10、周围锚索逐步加载以免锚索计的偏心受力或过载。(3)在施工阶段,应注意对轴力计导线的保护。7、道路沉降布点方法:沉降布点采用16(l8)mm螺纹钢筋(打)入道路土层中(螺纹钢筋的端部应深入到管线上方IOcm左右;顶部应磨成光滑的凸形球面并高出地表l2cm);再在其外埋设一段长度比螺纹钢筋短2030cm、内径25mm的钢筋套,(套管上口与地面平齐,但一定要比螺纹钉的凸球低数毫米),这样可保证测到道路深度部分的土体沉降。8、建筑位移、倾斜的布点方法:在立柱顶部埋入钢制测钉,利用精度水准仪观测及经纬仪测点变化情况。六、监测方法及精度1、沉降项目观测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锢钢尺按闭合路线法测量,结果由
11、闭合差并根据测站数进行平差,准确计算出各点的高程。通过相邻两次不同周期的观测的高程差相比较,确定是否沉降。、监测方法:、布设水准控制路线水准控制路线可以布设成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具体采用那种路线,根据观测点分布情况和建筑物密集程度决定。在布设水准控制路线时,为确保前后视距差满足精度要求,同时满足变形监测的“三定”要求(测站固定、仪器固定、人员固定),在布设的同时量测出每次仪器的安置位置,并用红油漆在地面做出标记。、监测前对水准点的高程进行校核,对监测仪器、测尺进行校验;、水准观测进行水准控制点观测时采用闭合水准路线可以只观测一次(相同点将进行两次观测),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测。取两次
12、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野外作业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A、水准环线闭合差WLOnmm,n测站数B、视线长度W50m:C、视线高度20.2m;D、前后视距较差2.0m:E、前后视距累积差W3.0m:F、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读数较差W0.5mG、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所测高差较差W0.7mm:、数据检核及质量保证现场监测得到的观测数据,首先要进行测站平差,对于电子水准仪,可以利用仪器自带的软件进行检查和平差,确认观测数据无误后再加入数据库中,数据库不仅要保存经计算处理的数据,还必须保存原始观测数据。经测站平差的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上后,再利用统计模型进行粗差探测检验,确认不含粗差后再整体平差,并最终提交以下观测
13、成果:观测点平面布置图、观测成果表,以及业主要求提供的其它成果。另外为了准确反应变形量,作为起始值的首期观测值必须保证观测质量。、监测精度:沉降观测精度:精确到Slmm,估读到0.01mm。2、基坑顶部水平位移观测:(1)、监测方法:、布设水平位移路线在布设水平位移路线时,为确保水平位移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同时满足变形监测的“三定”要求(测站固定、仪器固定、人员固定)。、监测前对基准点的坐标进行校核,对监测仪器进行校验;、水平位移观测:极坐标法1、坐标系统:采用磁北定向的独立坐标系统,坐标轴与基坑边线方向一致。坐标起算假设基准点A的坐标为X=300,Y=300mo2、观测方法:分别在基准点A、B
14、和C上设站,按极坐标法进行观测。3、仪器设备:采用TOPCONGTS-332N型全站仪,仪器标称精度为测角土2.0”,测距2mm2PPmDmmo4、位移量计算公式:坐标增量AXn=Xn-Xn-l,Yn=Yn-Yn-I,选取与基坑边线垂直方向的坐标增量作为观测点的本次位移量,各次位移量之和即为该点的累计位移量。5、测边角法:检查极坐标法。(2)、监测精度:水平位移精度:精确到Imm。3、裂缝观测:、监测方法:基坑开挖前应记录监测对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基走向、长度、宽度。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两侧贴埋标志,用游标卡尺直接量测,裂缝长度监测宜采用直接量测法。、监测精度:裂缝宽度精度::精确至
15、Jlmm;长度:精确到Imm。4、锚杆应力监测:(1)、锚杆拉力监测一般通过在锚杆的锚头安装应力计的方法来监测其应力变化。目前工程中采用较多的是钢弦式应力传感器,相应的读数仪分别为频率仪采用振弦式测频仪。观测精度,精确到0.1赫兹。钢弦式钢筋应力传感器工作原理为:当传感器外壳钢管受轴力作用后,引起钢弦张力变化,从而改变其自振频率,用便携式振弦读数仪直接读数,通过标定曲线即可计算得到钢筋所受应力的大小。来自于振弦传感器的读数信号;(2)、当被测载荷作用在锚索测力计上,将引起弹性圆筒的变形并传递给振弦,转变成振弦应力的变化,从而改变振弦的振动频率。电磁线圈激振钢弦并测量其振动频率,频率信号经电缆传输到振弦式测频仪上,即可测读出频率值,从而计算出作用在锚索测力计的载荷值。为了尽量减少不均匀和偏心受力影响,设计时在锚索测力计的弹性圆筒周边内平均安装了三套振弦系统,测量时只要接上振弦式测频仪就可以直接读数三根振弦的频率平均值;(3)、通过相邻两次不同周期的观测值相比较,了解锚索应力损失情况。七、监测期和监测频率整个监测工作视施工工况及监测对象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