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第三次诊断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第三次诊断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树德中学高2020级第三次诊断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城内出行强度是指城市出行人数与该城市居住人数之比。2020年初在新笈肺炎疫情影
2、响下,中国各地域内出行强度产生较大波动。下图示意广东惠州及江西赣州两地去年与今年春节前后农历同期的城内出行A.和B.和C.和D.和2 .正常年份,两地春节前后城内出行强度的变化差异主要受()A.假期长短影响B.政策干预影响C.电子商务影响D.人口迁移影响3 .城内出行强度降低将()A.抑制消费需求B.避免疫情市外扩散C提高交通通达度D.增加病毒家庭传播风险【答案】LC2.D3.A【解析】【1题详解】因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前后我国施行了居家防疫措施,对人员出行进行管控,城内出行强度低,持续时间长,所以图中表示2020年两地域内出行强度的曲线是低强度持续时间最长的和,C正确。故选C。【2题详
3、解】广东惠州和江西赣州两地经济差距较大,分别为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正常年份,随着春节返乡和节后返程,春节前赣州人口回流导致城市出行的人数会增加,城内出行强度指数变大;而春节前的惠州,很多人离开惠州返乡过年,人口减少导致城市出行的人数减少,城内出行强度指数变小。所以两市城内出行强度的变化差异主要受人口迁移影响,D正确。故选D。【3题详解】居家防疫,城内出行强度降低,商业活动受到限制,抑制了消费需求,A正确。城内出行强度降低可以减少城内扩散,对避免疫情市外扩散影响不大,B错误。疫情期间,虽然出行强度降低,但车辆通行需要进行消毒检测等,对提高交通通达度影响不大,C错误。家庭成员外出减少,减少与外界人
4、员接触,减少了病毒传入家庭的风险,D错误。故选A。传统村落也称古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及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截至2019年6月,国家先后公布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其中黄河流域(下图所示)现存673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主要分布于()A.湿润地区B.平原地区C.行政中心附近D.河流附近5 .黄河下游流域传统村落少主要因为()A经济落后B.开发历史短C.涝灾多发D.旱灾多发6 .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由于()A.保护措施加强,传统村落多B.基础设施完善,传统村落多C.城市化进程快,传统村落少D.生态环境恶化,传统村落少【答案】4.D5.C6.C【解析
5、】【4题详解】从图中分布密度分析,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主要分布于河流附近,黄河流域主要位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水源较紧张,河谷地区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合定居生产,D正确,A错误。古村落多在高原河谷地区,边远地区,BC错误。故选D。【5题详解】黄河下游地区为地上河,历史上多次发生决口改道,洪涝灾害多发,对人们的居住生产构成较大的威胁,传统村落分布少,C正确。下游村落分布少与经济水平、开发历史和干旱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6题详解】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多位于省会城市周围,由于城市化进程快,城市人口增加,工业化发展,以农业为主的传统村落逐渐被城市包围,建筑
6、物进行了拆迁改造,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分布较少。C正确。故选C。道尔顿公路(下图所示)建于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阿粒斯加州费尔班克斯直到达北冰洋边缘,是一条美景与危险并存的公路。一游人在游记中写到:“向北翻过布鲁克斯山脉,再无山峦遮挡,公路两侧增设了约三米高的标志杆,白天仍有多于12小时的日照用来赶路,晚上也有足够的黑夜留给极光。艳红的植被赶上一场初雪,一定是全年最上镜的一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6o34,)7.该游记描述的情景可能出现在(A. 1月初B.4月初C. 6月初D. 9月初8 .公路旁标志杆三米高,可避免()A.被水淹没B.被雪覆盖C.被风吹倒D.被树遮挡【答案】7.D8.B【解析
7、】【7题详解】1月初,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北极圈以北区域出现极夜现象,6月初,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北极圈以北区域出现极昼现象,而材料指出“白天仍有多于12小时的日照用来赶路,晚上也有足够的黑夜留给极光”,说明此时该区域没有极昼或者极夜现象出现,故AC错误。材料又提到“艳红的植被赶上一场初雪,”北半球的初雪不会出现在4月初,有可能出现在9月初,故B错误,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8题详解】布鲁克斯山脉以北,纬度较高,气温低,降雨和冰雪融水都比较少,不易出现较大的水流,故A错误。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会带来大量的降雪,标志杆高达三米,可以避免被雪覆盖,故B正确。标志杆
8、越高,越容易被风吹倒,故C错误。该区域的树木一般为针叶林,其高度高于三米,若标志杆附近有树木,也无法避免被树遮挡,若树木距离公路有一段距离,也就不存在被树遮挡的情况,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横断山区是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必经之地,其中三江并流区发育有三级夷平面,是横断山区抬升过程中,由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起伏平缓的陆地平面。下图为三江并流区夷平面横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B.火山喷发形成D.侵蚀、堆积作用形成B.高原盆地夷平面9 .每一级夷平面主要由()A.地壳运动形成C.风化作用形成10 .最早形成的是()A.高原面夷平面C.高原谷地夷平面D.高原深切河谷区11 .通过该区的川藏铁路
9、最适宜布局在()高原面夷平面高原盆地夷平面高原谷地夷平面高原深切河谷区A.B.C.D.【答案】9.D10.A11.B【解析】【9题详解】地壳运动是横断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却不是夷平面形成的原因,故A不选。该地位于欧亚(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有些山体地形地貌的确是由火山喷发形成,但却不是每一级夷平面形成的原因,故B项不选。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风化主要是指岩石发生破坏和改变,并不是这种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故C项不选。该系列小题的解答,首先要读懂“夷平面”三个字的具体内涵。所谓的“夷平面”,即指在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夷”,在现代汉语语
10、境中有“平坦,使平坦”之意,所以“夷平面”,即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所以该地的每一级夷平面主要由侵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的。故D项正确。故选D。【10题详解】地面经过长期剥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准平原;在这之后,地壳抬升,准平原受切割破坏,残留在山顶或山坡上的准平原,称为夷平面。所以最早形成的应该是位置最高的,最早形成的高原夷平面,故选A项。其他的高原盆地、高原谷地夷平面、高原深切河谷区,原则上都晚于高原夷平面,它们依次形成的顺序是:高原夷平面、高原谷地夷平面、高原深切河谷区,故B、C、D三项错误。故选A。【11题详解】川藏铁路沿线地区多处于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地形崎岖,居民
11、点(城市)分布主要在山间谷地和盆地,为了照顾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多经过其间的居民点。其次,穿过谷地、盆地,海拔适中,线路只需要适当起伏(坡度),就可以尽量照顾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点睛】铁路布局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是地质、地形、水文、水系,社会经济因素是城市分布、人口分布、资源分布等。第II卷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我国贵州省农业机械特点是小型化、多样化,而东北松嫩平原农业机械特点是大型化、专业化,近年
12、来还出现了专门的秸秆还田机械。下面分别是贵州省和松嫩平原地形图。105(1)与东北松嫩平原相比,分析贵州省农业机械特点是小型化、多样化的原因。(2)说明秸秆还田机械的使用对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3)说明相对于小型农业机械,大型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缺点。(4)从耕地状况分析松嫩平原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的原因。【答案】(1)小型:地形崎岖,地块小;人多地少,地块小。多样:水热条件好;地势起伏大,发展立体农业条件好,农业类型多样。(2)减轻劳动力负担,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便于推广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3)灵活性差:精确性差,对田地边缘难以处理;质量大、体积大,来回碾压土地,容易破坏土壤结构
13、。(4)地形平坦;旱地为主,集中连片。【解析】【分析】本题以农业机械化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小型化的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耕地面积狭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人口数量较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多元化的原因:该地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充足;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明显,水热组合状况多,适宜发展立体农业,农业类型多样。【小问2详解】秸秆还田可以减少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有利于减少劳动力负担,释放大量农村劳动力,便于开展多种经营;可以促进秸秆还田的实
14、施,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少土壤侵蚀等。【小问3详解】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作业半径较大,机动性、灵活性较差;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对于田地边缘的处理能力较差;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质量较大,对土壤的碾压程度较高,容易破坏土壤结构等。【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松嫩平原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该地以旱作农业为主,耕地集中连片,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的实施等。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滇池位于昆明市西南,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是一个呈南北向、断裂作用形成的湖泊,地势北高南低,四周环山,盘龙江是其主要入湖
15、河口,螳螂川是现在滇池唯一的出水口。滇池在水经注中注释为“滇池者颠也”,即颠倒而流之意,主要指滇池西侧螳螂川的流向,有自低向高“倒流”的假象。历史时期,盘龙江和螳娜川都是自北向南汇入滇池的,南部河流流出汇入红河,属于红河流域;后经地质作用,螳螂川沟通了金沙江,自南向北流入金沙江,南部河流也不再流入红河,整个滇池流域属于长江流域。左图示意古滇池主要水系及流向分布,右图示意现代滇池主要水系及流向分布。(1)简述滇池的主要形成过程。(2)推测滇池流域中螳螂川流向变化的主要原因。(3)说明古今滇池水域面积的变化及其主要自然原因。(4)指出滇池东西两侧湖岸线的变化速度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答案】13.滇池地处构造断裂带区域,地壳断裂下沉,形成低洼地区(湖盆);四周环山,地势较高;降水、河流不断汇入低洼的湖盆区,积水成湖。14 .历史时期,地势北高南低,螳螂川的流向是自北向南流入滇池;后经地质作用(南部地壳抬升),使地势变为南高北低;螳螂川沟通了金沙江,流向自南向北流入金沙江。15 .变化:面积变小。主要自然原因:由于地势改变,导致湖泊注入径流量减少,外泄量增加,导致湖泊水量支出大于收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