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提优拔尖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06836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常谈》提优拔尖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典常谈》提优拔尖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经典常谈》提优拔尖卷(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经典常谈》提优拔尖卷(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经典常谈》提优拔尖卷(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典常谈》提优拔尖卷(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常谈》提优拔尖卷(附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经典常谈提优拔尖卷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一、填空题1.经典常谈是作者在1942年受著名学者鼓励而写的一部著作。2 .、,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3 .(新考法)经典常谈入选教材名著导读后,李老师在班级里组织阅读。下面是小组阅读成果分享现场。请你参与其中,结合作品内容,记录各位同学的发言。李老师: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是一个很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同学们在阅读了经典常谈后,有什么收获?甲同学:阅读这部作品后,我对人们常常提到的“四书”有了全面的了解。知道“四书”是指,其中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乙同学:我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我

2、重点阅读了史记X汉书第九,了解到除史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部“正史”,都采用了的体制,断代为书。丙同学:除了这些我还知道了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汉书表、志由和马续补写。丁同学:我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了解了我国古代诗经楚辞以及诗歌的发展脉络,获益匪浅。阅读经典常谈,我们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了文化自信。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与经典常谈一书不相符的一项是()A.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颇的造的。B.秦朝李斯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C.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分别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D.秦以后只是

3、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2.某同学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做了许多笔记,下列笔记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商代的卜辞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文。不过卜辞很少有一章一节的,只能算是些句子。B.诗经旧有十五国风,关雎出自周南,兼葭出自秦风,周南和秦风都属于“十五国风”。C.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其中“离骚”是“别愁”或“滥忧”的意思。D.元代出现了“话本”。“话本”是“说话”的底木,后世白话小说是由“话本”发展过来的。三、图表题1.经典作品中多有成语典故,请将下列成语典故填入表格对应位置。经典作品成语典故(来历)论语史记战国策A.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

4、读易,韦编三绝。(韦编三绝)B.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亡羊补牢)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善而从)2 .诗第十二一章介绍了许多诗人及其诗歌的特点,小文向同学们展示了制作的读书笔记,请你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诗人与诗歌特点相符。诗人诗歌特点他的诗逞才使气,不怕说尽,是“沉着痛快”的诗。他的生活态度是出世的;他作诗也全任自然。人家称他为“天上谪仙人”。他是个爱君爱国的诗人。他的诗有两种:一种是感激豪宕,沈郁深婉之作;一种是流连光景,清新刻露之作。他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四、简答题1.“墨子里只讲守

5、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诸子第十篇回答。3 .唐代以前,一般文人多偏爱汉书,唐代以后则偏爱史记。原因是什么?4 .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结合名著阅读方法,说说你的看法。5 .作者在序言中说“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作者的两个比喻“一只船”“以筌为鱼”对我们阅读这部书有什

6、么指导意义?五、综合性学习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表。【材料一】有些倾向于守旧的,便起来拥护旧文化、旧制度,向当世的君主和一般人申述他们拥护的理由,给旧文化、旧制度找出理论上的根据;也有些人起来批评或反对怕文化、旧制度;又有些人要修正那些;还有人要建立新文化、新制度来代替旧的;还有人压根儿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材料二】部分诸子及其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苟子)、墨家(墨翟)、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倾向代表人物拥护旧文化、旧制度建立新文化、新制度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2.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对这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的经典做了梳理与讲解。本期

7、班刊以“走近诗经”为主题,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1)【任务一:辨析正误】下面对经典常谈Y诗经第四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言志”是一句古话,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B.孔子采取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C.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之上。D.毛传只在有比的地方标出,不标赋、兴;想来赋义是易见的,比、兴虽都是曲折成义,但比在发端,往往关系全诗,比较更重要些,所以便特别标出了。(2)【任务二:理解运用】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诗经

8、名句与理解相符。诗经名句出处理解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天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A.以雎鸠的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B.用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好。C.现在化作成语“投桃报李”,用来比喻互相赠答,礼尚往来。D.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六、阅读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

9、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悼,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徒歌也有节奏,手

10、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合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杏;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废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1)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2)如何理解歌谣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3)请结合材料,概括歌谣与最初的诗的不同之处。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经典常谈序(节选)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

11、,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中迅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丰才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我国旧日的教育,可以说整个儿是读经的教育。经典训练成为教育的唯一的项目,自然偏枯失调;况且从幼童时代就开始,学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残了他们的精力和兴趣。新式教育施行以后,读经渐渐废止。民国以来虽然还有一两回中小学读经运动,可是都失败了,大家

12、认为是开倒车。另一方面,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国文课程标准里却有“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的话,高中的标准里更有“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的话。初、高中的国文教材,从经典选录的也不少。可见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不但没有废止,而且扩大了范围,不以经为限,又按着学生程度选材,可以免掉他们圆圈吞枣的弊病。这实在是一种进步。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朱子似乎见到了这个,他注“四书”,一种作用就是使“四书”普及于一般人。他是成功的,他的“四书”注后来成了小学教科书。又如清初人选注的史记菁华录,价值和影响虽然远在“四书

13、”注之下,可是也风行了几百年,帮助初学不少。但到了现在这时代,这些书都不适用了。我们知道清代“汉学家”对于经典的校勘和训访贡献极大。我们理想可能的采取他们的结论:一面将本文分段,仔细的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这需要见解、学力和经脸,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所能成就的。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一些学生国学丛书,似乎就是这番用意,但离我们理想的标准还远着呢。理想的经典读本既然一时不容易出现,有些人便想着先从治标下手。顾颇刚先生用浅明的白话文译尚书,又用同样的文体写汉代学术史略,用意便在这里。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

14、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签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1)说说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2)体会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你怎样理解“文化”的含义?(4)联系全文,概述学习经典的重要性。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朱自清;杨振声2 .史记;汉书3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汉书;班超(四大家)二、选择题1.B2.D三、图表题1 .C;A;B2 .屈原;李白;陆游;杜

15、甫四、简答题1 .因为墨家坚守“非攻”主义,反对侵略的打仗,只帮助被侵略的弱小国家做防卫的工作。2 .在文辞上,汉书比史记更华丽整齐。唐代以前的人崇尚骈文,唐代以后崇尚散文,所以才有了这种现象。3 .同意。这种阅读方法属于选择性阅读,读整本书,特别是读经典常谈这种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诗经第四专门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诗第十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介绍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将这三篇组合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完整的了解。4 .示例:首先,作者表达了自己编写这本书的美好愿望,读者通过阅读经典常谈这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