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课从“磨课”开始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好课从“磨课”开始 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上好课,从“磨课开始摘要:课越磨越精,好课须多磨。磨课对一线教师而言是经常的事。只要参加公开课展示或者教学评比,教师都少不了反反复复的磨课、试教、修改,最终都能在听课教师面前呈现出一堂比平常课精彩得多的课。磨课,是每个老师必备的工作,对于每节课来说,老师不磨课,很难讲的精彩,同时磨课也是为了更适应学生,针对学生来进行的。关键词:磨课,合作,反思,成长引言:我们都知道,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同样也离不开老师反复地推敲,不断地调整与修改,这就是常说的“磨课磨课,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好课多磨”,意味着课堂教学应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应体现在教
2、师的教学行动和思维中,更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中。所以上好课,从“磨课开始,那么,磨课究竟是磨什么?怎么磨课效率才更高呢?我就拿上次在学校教学评比的磨课来说吧。一、磨课,究竟在磨什么?学校参赛前的磨课,教学设计和课件来来回回修改了好几次,还是效果不好,眼看上讲台的截止日期就要来了,不得不通宵达旦地磨,让人实在忍不住叫苦:哪在磨课,就是在磨人!叫过苦之后,我还是不断地在想:磨课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一堂课,需要反反复复地磨?一开始我会觉得是为了熟练度,但实际是,因为第一次用的是自己的班级,不但学生基础好,而且对他们太熟悉,反而到目前为止效果是最好的。之后的打磨,全是在解决这两个问题:1 .怎么让语
3、言基础没有那么好的学生,达到我原本预期的教学效果?2 .怎么让和我没有过任何接触的学生,尽快地理解我的教学意图?而这两个问题归根结底,其实是一个问题:怎么弥补我和学生之间因为彼此不了解,而导致课堂时间的浪费。表面上的相互不了解,也就是接触时间的问题,我觉得没有必要太纠结,因为纠结也没用。毕竟是在别的班上课,不像自己的学生,因为有长期的磨合,有些时候一个眼神学生就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这种默契,需要时间,不是靠不断磨课能解决的。但还有一种不了解,也就是对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学习风格的把握不到位,是可以靠磨课来缓解的。我们备课之初,除了教材、课标、基本的教学规律、教学手段这些东西,还会基于自己对学生的预
4、设来设计整个教学流程。但问题是,因为不了解别的班学生,我们的预设很多时候是不准确的。很多环节,我们原本预计学生会给出怎样的反馈,但到了真实的课堂里却没有。这就导致,一堂课本身从教学设计来看可能还行,可一旦真正操作起来,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学生听不懂我的指令,学生甚至可能听不懂或者看不懂教学内容,又或者是,花的时间比我预计的要长得多,导致我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完成计划好的教学内容。反复地磨课,其实是在不断地缩减我们的理想情况和学生真实情况之间差异。像我自己,因为平时习惯了折腾自己的学生,导致教学任务设置得比较多而且难。所以整个教学过程里,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降低难度,不管是语言的难度,还是任务
5、形式上的难度。对我来说,这确实挺折磨人的,主要是难以取舍。有些东西去掉,觉得逻辑不连贯;有些东西去掉,又觉得是个亮点,不用好可惜。是要展现我自己的设计水平,还是要让学生能够展现出他们的真实水平,整个过程有点像个博弈。总而言之,明确目标,确定磨课内容:(I)磨目标,找准教学目标是什么?(2)磨环节,怎样处理各个教学环节?怎样在细节上精雕细琢?(3)磨方法,要因材施教。(4)磨特色,怎样求新求异体现具有自身特色的亮点?(5)磨自身,怎样在课的设计中体现自身优势,并针对不足进行磨练?磨课的真谛在于高度关注教学细节,放大点滴变化。专注细节的反复实践、反复琢磨、反复改进,磨出优质课、精品课。二、怎么磨课
6、,效率才更高?1.磨好课,成就有“底气的教师如果注定磨课就是要反复修改,那一定要做到“有底线的修改,不要本末倒置。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底线,那就是哪些东西是绝对不能改的。我的观点是,任何形式上的东西都可以调整、完善甚至取舍,但最核心的教学逻辑以及来自教材和课标的这部分教学目标,是改不了的。像我上次参赛的是英语听说课,那以听促说就是核心的教学逻辑,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就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这个动不了。所以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其实很明确:导入一词汇和背景的补充输入一一听大意一一听细节一一提炼语言和结构一一学生产出一一反馈总结一一布置作业。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很明确:首先学生要听得懂,然后要说得出来。其他的
7、所有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两个教学目标。至于要听到何种程度,说什么内容,以及其他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价值上的目标,其实也已经由具体的教材和课标共同决定了,我们自己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所以,做好文本解读是磨课之前必做的功课,先把思路理顺,确保逻辑上不出问题才是最紧要的,至于PPt怎么做,教学设计怎么写,并不应该是我们这个阶段要纠结的问题。一开始就纠结细节问题,反而会把自己捆住。就像PPT,如果在思路不清晰之前就开始做,反而浪费时间,因为很有可能辛辛苦苦搞出来的东西,后面思路一改,就全用不上了。但只要整体的思路定了,其他的不过是细节调整,大框架不会变,弃之不用的东西就少,效率自然就高了。磨课
8、初期,只用最基本的课件,不会考虑太多的修饰和动画设置,因为先前即使费时费力做了,后面很有可能都用不上,与其到时候忍痛割爱,还不如等全定下来了再去完善。赛课前的最后几分钟,我还在做课件。但心里不惊不慌,因为我知道最核心的东西已经敲定了,那只不过是个辅助教学手段。如果时间真的不够,有些修饰甚至可以不要了。2 .合作磨课,成就有“高度的教师磨课,就是追求细节的完美,有些细节问题自己是很难发现的,这个时候邀请同事,尤其是和自己平时的教学风格相差较大的同事加入,是很有必要。需要打磨的课,往往不仅是上给学生听的,也是上给老师看的。因此不仅要学生听得明白,也要使听课的老师看得明白。而且说实话,虽然他们提的有
9、些建议不一定能解决你眼前这堂课的问题,但是极有可能是在以后的某一课,就恰好能解决你教学中的其他问题。所以我们说磨课让人成长,不只是说这堂课你能上得多好,而是经历了这种“事无巨细的全方位打磨,你之后的教学设计会有更多的思考,因为你的眼界和水平,在一次一次的打磨中,都得到了提升。学习有些时候,不一定体现在结果上,而是蕴含在过程里。所以,要抛开对结果的执着,看清自己在过程当中的收获。就好像我上次参赛,抽到的是听说课型,因为备赛的时间长,所以前期其实没有记着设计这堂课,而且花了很多时间去读书和实践,慢慢对听说课该怎么上有了很多想法。我虽然不确定自己现在设计出来的这堂课,最后呈现的效果如何,但我可以确定
10、,我今后的听说课,会上得比之前好很多,这就够了,毕竟对于长达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来说,一场比赛的输赢,肯定不如掌握一门长期有效的职业技能来得重要。例如,有一次我参加了学校组织八年级的“同课异构,这一节课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能够描述人物的方法,并且能够用这些技巧对人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在上同课异构课之前我请了几位老师和我共同磨了这一节课:这节课在阅读课的教学上可以说是有了较大的突破。首先,引入非常巧妙,能够通过介绍自己作为导入,同时融合了新词的教学,通过听描述找单词的比赛形式,既有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其次,教学环节的设计紧扣本节课的目标,一是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二是通过学习学会如何描述人
11、物。而且能够在指导学生描述人物的同时,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了泛读和精读,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实现了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实现了两个目标的有效结合。第三,教学流程清晰,在精读时能够由词到句,由句到篇,由浅入深,逐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适当的练习中给了学生语法点拨,体现了教学为考试服务的功能,设计科学。但是,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如果能够更自然些、教学环节能够更紧凑一些就更好,此外,教师的表情应该更自然、语言应该更具有激励性和亲和力,让学生感到更轻松,从而能够更主动的去参与课堂。3 .磨反思,成就有“深度的教师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主成长型的教师,也就是反思型的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
12、心因素。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反思:(1)教学重、难点突破了没有?有多少学生学懂了?(2)这节课教学任务完成了吗?没完成的原因是什么?哪个环节用时多了?原因是学生不熟悉?还是设计有问题?老师的指令是否准确?(3)整节课的呈现效果怎样?学生对哪部分兴趣较高?最好能结合以旁观者的角度思考。(4)每个环节的衔接是否流畅?过渡语是否还要打磨?知识呈现是否层层递进?(5)有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操练和输出的形式和效果能否更好?6)课件有没有问题?重点:知识性错误、拼写错误,格式能不能再优化,(视频音量、字幕
13、清晰度是否需要再调整等。(7)教师、学生多媒体的使用情况?例如,对于上面提到的同课异构进行了反思:阅读课教学最基本的模式就是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基本的教学流程是:通过泛读了解大意;通过精读达到对材料的了解和理解;通过进一步学习把握文中的语言点和知识技能;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实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一般只用到了读的技能,知识目标的形成过程显得比较乏味,如何把说甚至听的技能也融入到其中,从多方面实现知识目标的达成。这节课给了我很好的展示,把听与说的手段用到了阅读课的教学,把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知
14、识目标形成的同时,又实现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总之,阅读课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是最具挑战的一种课型,如何把阅读课上得和听说课一样具有吸引力,这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思考,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去尝试。有思考,才有进步;有实践,才会提高。4.磨学情,成就有温度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发现:有些我们精心准备的课,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显得无动于衷,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脱离学情,无视学生的所思所感。教师在磨课中要从根本上树立起“学生观,走出教材,更多地去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紧紧抓住学生心理,只有这样的课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15、,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整堂课不要新颖花哨的形式,用朴实无华,实实在在征服了学生。学生的这一转变得益于教师在磨课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心理。从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和情感出发,不能脱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学习热情。“磨课,有付出就有收获,教师不仅在教材解读,还是课堂教育机智上都大大提高,更是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学生是教师专业成长路上最好的老师,也是一掌明灯。打磨学情是教师专业成长路上必要途径。总之,磨课,是发人深省的教学设计和分析;磨课,是精益求精的教学呈现和反思;磨课,是不失时机的提升教学智慧。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磨课,更需要磨理念、磨学情、磨反思等全方位的磨砺,构建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使自己成为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教师。参考文献曹剑波.英语交际教学法与英语传统教学法在初中课堂的结合与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9李菊香,在磨课中收获在赛课中成长J数学教学通讯,2019(11)3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18期4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