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量感”——以一年级下册《元、角、分》单元为例论文.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30963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量感”——以一年级下册《元、角、分》单元为例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量感”——以一年级下册《元、角、分》单元为例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量感”——以一年级下册《元、角、分》单元为例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量感”——以一年级下册《元、角、分》单元为例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量感”——以一年级下册《元、角、分》单元为例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量感”——以一年级下册《元、角、分》单元为例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量感”——以一年级下册《元、角、分》单元为例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量感”——以一年级下册《元、角、分》单元为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量感”——以一年级下册《元、角、分》单元为例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量感”以一年级下册元、角、分单元为例摘要:随着信息化日益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支付方式。大家支付的时候,可以用手机扫一扫,或者直接刷脸就行了。这样的支付方式,造成孩子们很少接触现金,以至于缺乏生活经验,孩子们对一件商品价值几元、几角、几分概念模糊。部分孩子,对于有找回的付币这类实际问题,更是难以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的“量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受到数学老师充分的重视。关键词:小学数学,量感”,类比,十进制引言数学教学中的量感是“学生通过视觉或触觉等对各种事务的规模、程度、

2、速度等方面的感知觉。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需要运用“量感。但是,它和“语感“数感一样,是抽象的,看不见也摸不着。本单元课是一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模块的内容。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常见的量知识。根据生活经验,孩子们需要经历认识人民币、会取不同面值人民币、相同面值不同币种人民币之间的互换,以及会用人民币付款并且会计算找回人民币等活动过程。这样,孩子们感受到人民币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的乐趣,并且培养数感及量感。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部分老师侧重于对单位换算的机械化训练,往往关注的是结果,而非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以来,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逐渐下降。这也与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相

3、悖。如何才能真正让量感教学可视化,下面我以一年级下册元、角、分单元为例,我做了以下尝试。一、提前创设情境,激发学习需求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学好人民币这一单元,让孩子们既感兴趣,又能学到知识?于是我在寒假的时候,布置孩子们随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店或者文具店购买商品,并且一定要用现金付款,试着记下商品价格,付出去的钱,和找回来的钱。并且让爸爸、妈妈为孩子们提前准备好人民币的学具,然后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开“商店。孩子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给不同的文具或者玩具标上合理的价格,再相互之间扮演购物者或者收银员,用人民币学具进行购物体验,感受购物的过程。二、利用类比的方法,建立知识网络(一)元、角、分“牵手

4、小棒比如认识元、角、分第一课时,教学1元=10角。2018年我第一次上这节课的时候就是直接呈现的,可是课后发现在换币的时候不知道从何入手。于是我通过大量单位换算的练习,来“弥补遗憾。这是我对于学情不了解造成的。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他们简单的认为只是和张个只头”位这些量词一样,并不清楚他们相邻单位间十进率的关系,从课后练习发现孩子们经常出现1元7角=8角,或者15角=7元8角这样离谱的错例。所以上学期再上这节课的时候,我认真研读教材。本单元前、后一个单元都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十进制和相同单位才能相加、减,不同单位不可以直接相加、减。于是我采取类比的方法。

5、以下是此部分内容课堂实录。师:购买标价是1元的练习本,可以怎么付钱?孩子们根据之前购物的经验,有的孩子就会拿出10张1角的纸币(或者10枚1角的硬币或其他5枚1角和1枚5角),这时老师给出肯定,课件展示如下并板书1元=IO角。图1图2师:10角我们像捆小棒一样,给它“捆成一捆,就是1元,你会接着数下去吗?(课件继续依次增加一张1角纸币,孩子们依次接火车数币。)生:1元1角,1元2角,1元3角.1元9角。师:1元9角再添1角面值是多少?生L1元10角。生2:2元。师:孩子们,怎么他们回答得答案不同啊?谁的对?(这时,大家有一大半支持第一位同学说的,极少数同意第二位同学。)生3:老师,他们说得都对

6、,这里很像有两捆。因为1元=10角,我们可以给另外10角也捆成一捆,就是1元,2捆就是两元了啊。师:孩子们,你们听明白了吗?(大家都不约而同响鼓起掌来。)师:是的,虽然他们两表达的意思一致,不过我们生活中不这样数人民币,就像我们认识20以内的数,17,18,19,接这往下数,我们不说“十十是一样的,我们满10角就要进1元。所以这里我们说两元。师:1元=IO角,1角=IO分,这个和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个、十、百之间有没有共同的地方?生:他们都能满十进一!(全班有两位同学举手。)这里,我在设计的时候有意识的加入了“捆这个量词,并且在课件上也用红色线条框出10张1角,让孩子们思维可视化,提醒他们看到“

7、十进制。并且孩子们对于10根小棒能捆成1捆,非常熟悉,立马能够带入新知的学习。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在20角的时候采取继续捆,孩子们就慢慢的学会了运用类比的方法!1元10角=2元也就好理解了。包括后面“满十进一”都能概括出来。课后也就很少再有1元7角=8角,或者15角=7元8角的错题了,因为孩子们知道根不能和捆直接相加减。刘老师之前上过一节拾遗苏州码,我感动于她的那句“位值制,中国造!其实人民币单位分、角、元与计数单位个、十、百都是十进制单位,体会到这里,不禁感叹老祖宗何其伟大!(二)1元商品充当“参照物本单元还要需要孩子们会选择合适的人民币单位,如1把尺子的价值是20角,一件T恤的价值是70元,

8、1个玩具飞机是10元等,孩子们需要能够准确的选出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事实上将近半数的孩子会出错,他们做这类题出错的原因是对于生活缺乏经验。对1元、1角、1分的价值不是很清晰,做题的时候就像是被浮云遮住了眼睛。针对这点,我让孩子们提前课前去商店找一找,哪些商品的标价是1元,课上再分享。这样选择单位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物品去类比。比如知道一支铅笔1元,那么一把尺子应该是20角,也就是2元,不会是20元。这也就是孩子们数感及“量感的起源。三、利用手势语,多感官共参与,突破难点本单元解决实际问题中遇到的有找回的付币,很多孩子不清楚付出去的钱=购买商品的钱+找回的钱,显然,让一年级的孩子记住这个数

9、量关系不太现实,因为有的题目是求付出去的钱,有的是求找回的钱,还有的是求商品价值。针对这一点,我想到了一年级上学期学过的括线图,它是解决分与合这类实际问题最直观的方式之一。于是我结合括线图,特别设计了一套手势语及顺口溜:付出去的钱(两手胸前拍),分成两部分(两手侧平举,掌心向上,手指弯曲,就像一个括线图),买商品的钱(左手用力抓一抓),找回来的钱(右手用力抓一抓)。商品的价格找回来的钱付出去的钱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学生上课时新授不能超过5分钟,记忆的知识主要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所以新的内容很容易混淆,如上面所提到的有找回的购物情境,分不清分与合。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已经熟练掌握

10、了括线图,再加上语言、动作多感官参与,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形象直观的知道哪一部分是合起来的量(付出去的钱),哪一部分是部分的量(找回来的钱,买商品的钱)。事实证明,效果非常好,我任教的两个班级,遇到这类实际问题,出错的人数远远低于其他班级(没有用这个手势语)。以上是我的一些微小的尝试,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而且引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开发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将所学的碎片化的知识点连成知识网,孩子们在不断的举一反三中,各个击破学习中遇到的一个个难点及易错点。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

11、课程标准(2011年版).2杨冬菊:学生量感培养的教学策略一以小学“计量单位教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04).7678.3曹俊:基于“量感的“计量单位教学新探索.小学教学参考.2016(32)4刘伟男:打开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的大门实例教程(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9期.5梁培斌:科学利用数学教材培养学生量感J.教学与管理,201702)6周冬琴:深度体验:让学生的“量感自然生长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2)7周燕等:在磨课中成长一一认识人民币的三次教学实践与反思(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2期.8蒋秀云:前置、深夯、后延,让学习深度发生一一以“元、角、分单元教学为例(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