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粗瓷大碗》教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57288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粗瓷大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个粗瓷大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个粗瓷大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个粗瓷大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个粗瓷大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个粗瓷大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粗瓷大碗》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一个粗瓷大碗教案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粗瓷大碗图片)这是一个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的粗瓷大碗。这个碗为什么会被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一个粗瓷大碗,去了解一下吧。(板书课题)2 .了解主人公。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赵一曼,赵一曼是谁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出示资料袋)赵一曼(1905年10月T936年8月2日),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出生于四川宜宾,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烈士。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6月30日晨,被追敌二度捉捕,受到残酷的刑讯;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其故

2、里四川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2010年赵一曼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3 .质疑课题:鼓励学生说说,看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预设:这是谁的碗?关于这个碗有什么样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设计意图:由于这篇文章离学生生活的年代很远,所以教学本课时利用图片和声音导入,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旨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为理解文章情感进行铺垫,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并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2 .检查生字

3、的自学情况。(1)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本课带有生字的词语。(课件:我会认)教师指导:“陈、侦”是翘舌音,“缸、梁”是后鼻音。(2)指导认识多音字“还”。(课件:多音字)(3)开火车读,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最准。3 .理解词语。(课件)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联军: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武装组织联合而成的军队。袭击:军事上指出其不意地打击。艰苦:艰难困苦。吭声:出声;说话(多用于否定式)。侦查:为了搞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的秘密活动。师:你是怎么理解记忆这些词语的?生:“艰苦”我是借助它的近义词“艰难”来理解的;再有不懂的词语我就求助“字典老师”。4 .划分段落。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

4、段,可以分为几部分内容?5 .小组交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件)(课文通过讲述一个粗瓷大碗的来历,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英雄赵一曼在艰苦环境下时时关心战士,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故事,歌颂了一个共产党员为民着想,关心战友的高贵品质。)6 .过渡: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样的感人故事,为什么能够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设计意图: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本环节的教学重点在于,教师帮助学生读通课文,读准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本文,为下文品析人物品质打下基础。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学习下文。三、细读课文,感悟

5、精神。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小通讯员为什么要给赵一曼找来一个大碗?(1)学生交流思考,指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课件)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的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2)说一说: 句子中的“早”说明了什么?(赵一曼没有碗已经很长时间了。) “一直”“好不容易”“连忙”这几个词体现了通讯员什么样的心情?(急切的心情)(3)教师小结:“一直”“好不容易”“连忙”这三个词都反映出通讯员想给赵一曼找一个碗的急切心情,从侧面可以看出赵一曼没有碗吃饭时间已经很长To2 .交流思考:见到碗后,赵一曼为什么拒绝接受?(课件)赵一曼看

6、看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1)小组交流汇报:预设:(1)因为她以为这个碗是从人民群众那里拿来的。(2)因为她不想拿百姓的东西。(2)感知:从这里你感受到了赵一曼的什么品质?(关心群众,不拿群众一分一毫)(3)指名读赵一曼的话。(4)指导朗读:重读“还”字,读出坚定、不容推脱的预期。3 .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抓住一“盛”一“倒”体会人物品质。(课件)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1)通讯员为什么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结合抗日联军当时的生活条件说一说。(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抗日联军但是的条件非常艰苦

7、,基本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偶尔有粮食也是留给伤病员吃,赵一曼也是和战士们一起同甘共苦,没吃过粮食。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1)交流感知:从这句话中能看出赵一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交流汇报:生:可以看出赵一曼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师小结:“半碗野菜粥”和前文通讯员端来的“满满一碗高粱米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一“盛”一“倒”中间我们能够看出赵一曼对战士的关心,她要和战士们同甘共苦。4 .通讯员给赵一曼的碗为什么又“丢”了?(课件出示课文第9-10自然段内容)(1)赵一曼的碗是真的丢了吗?(不是,是她把碗送给

8、了其他的战士。)(2)说一说:她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3)学生交流回答。只有抗战胜利,人民生活安定,大家都有了碗,她的碗才能不“丢”。(4)指导朗读:读通讯员的话时,要体现出它的“急”,读出他的无可奈何的语气。读赵一曼的话时,要突出“笑”,体会她对革命的坚定信念。(5)教师小结:抗战的生活非常艰苦,战士们都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同志之间的友爱和关心,保家卫国的决心,是支撑这些革命者坚持革命的坚定信念。从赵一曼总是“丢”碗这件事,体现了她心中只有他人的优秀品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体会赵一曼关心他人胜过自己的优秀品质。通过默读,并结合自身感受对句子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

9、容,了解人物品质。教学中,我们在探讨赵一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应紧扣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品读关键词,只有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才会把朗读与理解课文、体会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过渡:一个普普通通的粗瓷大碗却饱含着这样一个很令人感动的故事,蕴含着革命战士对同志的关心,以及坚持革命的信念,因此,这个粗瓷大碗作为抗战时期的一个重要物件被陈列在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2.分角色扮演:分角色扮演赵一曼和小通讯员,再现课文内容,注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更深层次地体会人物的品质。2.拓展延伸:关于赵一曼,不仅仅只有这个粗瓷大碗的故事,我们可以去查找一

10、些关于她的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她的事迹。人们都称她为“红枪白马女英雄”,她的那封“绝笔家书”也是广为流传的,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一身为革命的母亲对自己孩子的愧疚和希望。(课件出示赵一曼绝笔家书图片以及有关赵一曼的视频)赵一曼的事迹也被排成了电影,课后同学们可以去看一看电影赵一曼深刻感受一下这位一心为党,为人民的革命烈士的崇高品质。设计意图:分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还原当时的情景,更深刻地体会当时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内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适当的课外拓展积累能够让学生打开思路,开阔视野,将课文与自己查找的资料相结合,这样能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一开放的过程,使学生能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开展阅读实践,从而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板书设计IB银大事箝亲历、;/2aI为B4Ht伍IdI一a离婚搀Ja本野黑期IFF教学反思教师启发、点拨解疑,引导学生将疑点逐步击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用粗瓷大碗的来历开头,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中重点语句的品读,感受人物思想,体会这个粗瓷大碗的意义。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如果只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样太肤浅。所以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学生打开思路,开阔视野,将课文与自己查找的资料相结合,这样能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水利工程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