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河》:搏击中流的“岩石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方的河》:搏击中流的“岩石精神”.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小说评介北方的河:搏击中流的“岩石精神”文/王栩(作品:北方的河,张承志著,收录于张承志作品系列:卷二中篇小说,东方出版社,2014年7月)徐华北读出了这张照片的内涵。这是她在涅水边上拍的一张静物,一只打碎后经过复原的彩陶罐,却“不可弥补地残了一大块”。背景则是黄土高原上,还很细嫩的一片青杨林。画面苍凉古老,孕育着一派欲望强烈的生机。“这就是生活”,她的理解在徐华北犀利的目光下显得过于钝朴。这让徐华北于愤慨中反驳并且纠正了她对生活较为浅显的认识。“这简直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徐华北的深刻有着一股强烈的力量,它呼啸着、喷涌着,让她于惊奇中欣慰。欣慰自己遇见他们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他们就像埋
2、在沙里的金子,直爽又新鲜。她不是初次体验到这股新鲜的力量。这次出差回来,总共有两张作品对她而言拍出了成功的喜悦。除了这张彩陶罐,还有那张,“一个男人扑向奔腾的大河”。她在黄河岸边遇见了他,一个内心涌动着无限的激情,自信的身躯带着一种烫人的东西,却对这个社会没点认识的男人。他是这篇小说的主角。他和她,乃至于他们,又何尝不是生活的主角呢。可生活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压得他们抑住了崇尚自由的天性。他们用快活的玩笑放任思想的活跃,在她看来,这些人真有意思。她羡慕地望着他们,这份羡慕有她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困顿。这趟出差所拍摄的照片全给退回来了,徐华北一针见血的指出这是生活带来的压制,“到处都一样,到处都在
3、压我们年轻人”。徐华北对生活的见地让这一代人仿若置身在一大块一大块凝着的、古朴的流体内。这是她对黄河的形容,形象地透视出她直面生活的真切感受。徐华北的犀利触动了她内敛而沉稳的心绪,就像他无畏的勇气焕发出她与生俱来仁慈的信任。这信任修正了他心中的愤怒。横渡黄河的时候,他的眼前不时闪过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擦拭爸爸身上血迹的画面。至少,他能永远记住她所讲述的这个故事。毋庸置疑,他没有出现在她的悲惨的故事里,但他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历史的痛苦被他主动担在肩头,这让他的内心变得丰富。怀着丰富的内心,他终于游过黄河。相比第一次,他显得吃力了不少。他明显感到身体的衰老,可他内心已趋向成熟。他渐渐弃去了偏执,学着
4、不再用自己的“标准划分人类并强烈地对他们或爱或憎”。这些难得的优点一旦隐去,生活在他面前所展开的叫人头痛的事也就是正在迫近她的那些事。人事关系,就像一只无形的巨手冰冷地按在每个人的肩头。这只看不见的手主导了生活对他们的压制,他们在孤独中彼此走近,奋力在凝成块状的生活的流体内朝向自己的目标迈进着,搏击着。“自己的目标”是重新选择生活的结果。既然那只巨手刀枪不入、软硬不吃,专喜干那“干脆堵死泉眼,让河流从开头就干枯掉”的劣行。他和她,还有徐华北,也就张开会咬的牙,同生活毫不妥协的苦斗着。毕竟,在激浪中奋进,还能看见对岸黏满青苔的岩壁。若是随波浮沉,就会顺着湍急的河水向下滑翔,翻滚在巨手所掌控的生活
5、的轮下。他那无畏的勇气让他得到了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准考证。徐华北也凭借顽强的努力与出众的才华调离了食品厂。而她呢,那张以彩陶罐为主题的照片终于刊发在全国最大的摄影杂志上。对生活的重新选择让他们实现了游到对岸的努力,拍击岩壁的急速水流却又预示出他们一个闪失就会陷入立足不稳、前功尽弃的危机。她的作品虽然发表了,购买摄影杂志的年轻姑娘关注的却是封面女郎身上的那件蝉翼衫。这是生活对游到对岸的他们所昭示的反作用力。“这就是一切么?”她的怅然显现出发自她心底的脆弱。同时,也使得她更为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同他的差别。他在大考临头还镇静自若,这让她看见了一种力量。一种相信自己的力量。他第二次横渡黄河,相比第一次因为
6、赶时间而目的单纯的下水,第二次横渡则有了迷醉似的悲壮况味。披着一身悲壮,奋燃英雄主义气概的他向着父亲宽厚的胸膛奔去。黄河,这莽莽巨川,以父亲的宽容庇护着这个英雄般的儿子。他野过,如今变得文明,生活馈赠给他经历和力量,相助他蔑视驶过身边的礁石,直到他紧紧抓住对岸岩壁上的棱角。这一过程,力量从未自他身上流逝。在河流的滋润下,饱满的力量支撑着他在对岸站稳了自己。他必须站稳。艰辛的经历在他脚下凝聚成厚重的基石,它托起了复活的他,复活了的徐华北,还有他们。他们就像岩石。这不是她对他们奇怪的观感,而是她同他们拉近心灵的依靠。小说里将其称为“理想的依靠”。理想,犹如点睛之笔烘托出他们这一代人在生活的激流中奋勇迈进的坚强。这是强者所具有的精神气质,它在他、徐华北、他们身上闪跳着,澎湃出能令冰河解冻的交响。这些活生生的岩石,嶙峋着刚硬的身躯,任凭恶浪的冲刷、击打依然傲骨铮铮的巍然屹立。他们坚信,东方已然现出了晨曦,飞腾的一天就要来临。(全文完。作于2021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