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建设论文:精准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思政建设论文:精准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大思政建设论文:精准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落实“精准”要求,推动课程思政的高效建设,就要基于课程思政实施的逻辑,形成精准闭环:精准研判一精准设计一精准实施一精准评价及反思改进。一、充分准备一铸精准之基课程思政的准备服务于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其精准程度决定了二者的效用。提升准备的科学性,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准备什么、如何准备、如何评价准备的“精准”性?1 .准备什么准备环节要系统整合课程信息、教学信息、学生信息和其他各种背景信息。课程信息主要准备工作包含了共性的信息和关于本专业、具体课程信息两个方面。共性信息不仅包括课程思政实施的重点问题和普遍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还包括本学科课程思政设计实施中的常
2、见问题,以及围绕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的最新研究成果。就个性问题而言,主要准备包括:对本门课程的建设经验和问题的系统梳理、对本校本门课程及先修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系统梳理与反思、关于本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以及说明书、关于本门课的思政知识布置以及教学大纲和计划、关于本门课程的相关研究成果。就教学层面而言,主要准备信息有:本门课程历次教学的相关信息含教学大纲、教学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经验和问题,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教学模式、内容体系、资源支持、评价方案等。同时,教师还要围绕思政元素进行知识准备,并深入理解作为思政元素所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模式。就学生准备而言,涉及已修读课程的学
3、生、拟修读课程的学生两类人,前者信息主要包含修读效果、对既有教学整体评价、对既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评价和建议、对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评价、对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议等;就拟修读的学生而言,要了解其对本门课程的认知与思想政治素养方面的准备、学生同步修读的思政课进展情况、学生先修情况及“获得”情况、学习兴趣与关注点、学习习惯与方式、对本门课的设想和对教学的期望等。此外,还要准备关于课程思政的最新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准备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新要求、新制度、新政策、新事件,关于最新的思政教育改革信息、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信息等,这些信息旨在为课程思政的科学规划、设计与实施提供服务与支持,任何一
4、个方面都很重要,不可或缺。2 .怎么准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是精准准备的基础和前提。鉴于对象的不同,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就一般性信息或者共性信息而言,均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方法和手段实现,但教师只是这种信息的受体,领域内和区域内大数据及其分析均应该来自管理层面或者第三方专业机构。而具体到学科专业领域内的相关信息,则可以通过学科专业平台获取,也可以基于学科专业的研究机构筛选和提供,这就对上一级专业组织提出了要求。具体到教师所在的学校、学科专业,相关信息的获取可以采取访谈、测试、网络平台、会议、问卷、日常检测、课堂观察等途径。其中课程与教学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非正式途径获取,如与同行的互
5、动,也可以通过文档查阅,还可以通过会议或者书面的方式进行沟通。对于学生发展情况,可以采取纸笔测试、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3 .如何评价准备的“精准”性精准与否,需要从信息的准确性与系统性角度进行评价。就系统性而言,准备环节要系统整合关于课程的信息、教学、学生、效果等多方面的信息,旨在为课程思政规划、设计与实施提供服务与支持。就准确性而言,要确保信息是多维的,既要有一般性信息,也要有个性化的信息,前者确保符合基本趋势和体现规律性,后者确保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前者既包括国家、区域层面的,也包括学校层面的;后者既有学科专业、本校本专业的信息,也有即将施教课程与班级的信息。要保证课程与教学信息的准
6、确性,就必须基于“循证”的思维,整合课程思政实施的共性问题和本专业、先修课程和本课程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情况、教学实施情况;要保证背景信息的准确性,就必须确保各类关于课程与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的最新政策与改革走向、社会热点等能尽快导入信息库并实时更新,确保思政的新鲜度、话题的时代性。此外,确保信息的准确性,还要做到最新研究成果和教育技术手段、评价手段等方面及时“在位”。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在“精准”中的地位得到了凸显。二、科学设计:立足精准框架,设立思政落脚点与观察点精准的准备服务于精准的设计与实施,而设计与实施的精准程度则体现了准备的精准性。从具体环节上来看,精准的课程思
7、政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精准设计课程的思政知识框架与配套材料具体而言,要科学组织课程思政的知识供给,凸显体系化和结构化并形成说明书,并具体落实到整个教学安排中。科学、规范而相对成熟的课程,就必须在学科专业的思政知识图谱基础上,形成具体课程的思政知识目录树、立足各思政点和专业教学模块的思政操作手册及说明书。说明书要对思政的教学内容与层次、教学方法与模式、学生评价、资源要求等进行详细说明。即,具体到课程,要形成系统、完整的思政教育教学说明书和操作手册;具体到各模块与单元的教学,要形成可以进行二次开发的系统的教学参考。2 .精准设计教学案,确定系列思政“落脚点”和“观察点”教学案是课程建设
8、的主要基础,也是课程建设循证完善的立足点,更是科学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精准的教学案设计应设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注重思政教育目标的层次性、聚焦性和延展性,即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机理”、重点和次重点以及层次深度分析,提出思政的“落脚点”,并形成对应的“观察点”。“落脚点”要有切入点、融入深度、联系机理、融入方式以及对应的三维目标的具体说明;而“观察点”则是基于预定的具体的描述性三维目标,从学生的表情、言论和对应的作业中,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观察与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单元与模块形成教学方法菜单,每个知识点形成主案与两种以上备选案,便于适时调整。具体到每个单元和模块教学中,均有教学方法和手段设定,
9、均对教学方法做出预期(图1)。僧*-KAJVlTJ过“HitaMMAt力II”j爵)4*it定图1精准课程思政教学案设计模型3 .精准设计与优化资源,突出资源的敏感性和接口的显性和层次性资源建设要凸显系统性、与思政元素的紧密关联性、内在的层次性、吸引力、探究性,既要有敏感度凸显对思政元素主动、显性的承接,又要有厚度保证深入的可能性、可行性。要选取体量合适、与主题切合的案例,并适当对其进行加工,防止因信息量过大而导致思政融入的精准度丧失。课程思政资源不仅要紧扣专业教学,充分渗透思政元素及教学要求,还要凸显层次性,即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层层深入,且每一层都有明确的思政落脚点,这样才能使得案例活化、
10、联系有机化,便于思政的“有机融入”与呈现。4 .精准设计与实施评价与反思评价精准在于能够科学地为学生“画像”,并使得教学可视化。就学生发展而言,要立足预设的“观察点”,指向学生“增值”,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注重三维立体和多主体评价。就教学评价而言,围绕学生“增值”这一中心,对教学的全过程和教学资源、教师素养进行评价。而精准反思则要立足问题“查找”与系统改进思路,指向问题解决和教学目标达成。三、高效的过程管理:让精准渗透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就课程建设而言,精准实施主要包括大纲、知识图谱(说明书)与内容规划的具体实现,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建设与运用,资源体系构建与完善等方面,这一过程是“循
11、证”的过程。1 .内容的科学构画与精准呈现一一精准定位“落脚点”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都要体现“精准”。就前者而言,要基于知识图谱和说明书,遵循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能力培养机理,科学地构画内容体系,并具体到各操作性维度;就后者而言,思政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要细分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运用维度,并形成科学的勾连、精准定位“落脚点”。在操作上,要做到与专业知识体系相互融合,自然显现,即教师心中有思政但在教学中又不刻意将其作为一个显见的主题推出,做到灵活渗透、自然生成、深入浅出,使思政教育与知识、能力培养融为一体。2 .教学节奏的精准地把握基于“观察点”教学节奏的精准把握包括三个方面:运用“教学机智
12、”实时调整教学决策,如对内容进行科学处理,部分内容适当精简或后置、部分学生有兴趣的主题适当深入,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部分思政元素教育效能,以使得学生实现最大的“增值”。科学调整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政育人的关系,确保融入有机、有理、有力、有节,不至于喧宾夺主,将课程思政变成思政课。科学设定与调整思政话题进入时机、话题的收放、讨论活动的开展、探索的激发与引导、迁移的多向性与适度性,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真正“如坐春风”,接受熏陶、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内化,于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中找寻更丰富的精神食粮。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及时引导学生的探讨走向深入,并精准地、个性化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并为其提供适当的支持。同时
13、,要善于运用评价语给学生及时的反馈,激发和引导学生趋近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之外,师生的非正式沟通中,教师也应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巩固课堂所学。3 .构建优质师生生态和生态课堂,为精准提供环境与氛围支持优质的师生生态是以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积极性激发为前提的,它对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其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优质的师生生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良好的师生互信、师生合作,能够为精准开展课程思政提供重要的环境与氛围支持。优质的师生关系,同样可以推动生态课堂建设,作为师生合作的共生性课堂、多维互动的关联性课堂、动态开放的生成性课堂、轻负高质的高效性课堂,有利于师生围绕思政教育开展合作探究,
14、有利于课程思政的“生成性”的凸显和高效课堂建设。四.精准评价与反思精准评价涉及三级维度,即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其中学生“增值”是中心。1 .基于“画像”思维的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评价精准的学生评价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两个维度,其中以教师主导的评价为主,包括立足课堂教学的评价、基于课后发展的跟踪评价,而学生评价则主要为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就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师评价而言,精准评价必须立足“观察点”,并参考细分的教学目标展开,力求描述性指标更精细化,提升其区分性。就跟踪性评价而言,教师可利用各种专业信息沟通工具和平台以及面对面沟通来了解学生的发展状态。就学生自评而言,应立足“观察点”,
15、结合目标设定,形成结构化问卷,帮助学生立足各融入点基于达成目标开展评价,这种评价往往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学生的学伴评价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以凸显评价的规范性。2 .基于学生“增值”逻辑的教学评价与课程评价精准的教学评价是以学生的评价为核心的,学生“增值”情况是教学好不好的核心标准。而学生“增值”链条上的各要素同样是评价对象,这也是精准教学评价的基本立足点。因此,精准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学准备充分程度,如对学情的了解、对具体模块教学的分析、思政元素分析与选取、思政元素融入机理的分析与设计等;教学设计的合理程度,如目标设定、内容选取与设定、思政“落脚点”与“观察点”的设定、融入途径与时机的设计、
16、资源设计与运用等方面;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方法与工具的使用、教学模式的使用、学生评价、师生互动的质量、作业布置等方面。推动上述各方面评价的“精准”,不仅要靠教师的自评,更要靠同行、专家的帮助。同时,学生基于各维度的描述性而非量化评价,也有助于精准的实现。就课程评价而言,主要依据是教学评价的结果。就评价实施而言,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对课程内在的结构、课程思政整体安排、评价框架与指标、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展开,评价主体为使用者、管理者和第三方,使用者包括教师和学生,管理者主要为学科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第三方评价主要为领域内专家等。立足学生“增值”的多角度评价,对于课程建设和完善,无疑有着重要意义。3 .基于评价的“精准”反思精准的反思建立在精准的评价基础之上,其目的在于推动多方面的改进和完善,包括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教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