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87648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培训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校本培训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校本培训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校本培训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校本培训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校本培训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校本培训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校本培训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本培训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培训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校本培训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孙浩,范舒(L吉林师范大学师资培训中心,吉林四平136000;2.吉林省普通话测试中心,吉林长春130000)一、校本培训的内涵与外延“校本培训是指教师的在职培训回归本校,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需要,利用学校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如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结合学校实际对本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活动”1。校本培训是以追求院校发展为目标,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由院校统一组织发起的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形式,与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相统一。”校本培训的特点主要包括时效性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以及亲融性强,培训贴近学校实际

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2目前,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过多注重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教师高学历、进修课程、校外走访等,而忽略了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和教师自身发展问题。“进入21世纪随着教师学历水平的普遍提高,教师培养的重心开始转向已有的较高学历水平基础上的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这既是教师教育学历化要求得到基本满足后的新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在新的目标下探索的新的教师教育模式,也是教师教育的校本培训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3科学的校本培训能“因校制宜”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困惑,营造院校教师积极进取、和谐共生的专业发展氛围。二、校本培训视角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

3、境(一)校本培训在职业院校中处于弱势地位大部分职业院校均按照行政部门职能进行传统分工管理。例如人事部门组织新教师培训、选拔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教务部门组织课堂教学类培训、企业实践类培训和教学竞赛,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校外专家讲座。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校本培训对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起到的作用明显弱化,也导致了职业院校缺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统筹规划,不利于开展教师分类培训与指导。甚至有的职业院校对教师培训存有顾虑,担心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教师培训,不但效果不明显,还可能人财两空,为其他院校“做嫁衣”。成立专门负责教师职后培训部门的院校,如果没有开展培训质量监控工作,建立教师培训评价或教学反馈机制,校本培训相关工作则

4、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这类负责教师培训的机构也将“边缘化”。近几年,职业院校招聘的教师大多来自综合院校,一些新教师会因缺少师范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而延长新工作环境的适应期,影响到教学效果,影响了教师个人职业成长的内驱动力。(二)职业院校校本培训供给结构失衡“校本培训作为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重要途径,发挥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当前职业教师对高质量校本培训的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培训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存在着供需结构性错位的问题。”4校本培训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刚需,不再是数量需求,而是质量需求。一些职业院校在培训对象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造成了供需结构性错位,教师培训效果不佳

5、。在组织校本培训前没有对教师进行调研分析,按照教师需求分类规划,如毕业于师范院校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强项,但专业技能和指导实践却有不足之处;毕业于综合院校的教师,专业理论过硬,课堂教学能力弱,教学效果欠佳。院校外聘的企业、行业专家也存在教学基本技能弱的短板。在培训形式上多采用传统讲授法,缺少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参训者主观感受不佳,难以将培训内容转化于教学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教师发展需求,校本培训应由粗放供给型向基于需求侧的精准供给型转变。(三)职业院校校本培训信息化管理方式滞后职业院校组织校本培训大多通过网站、群、微信群等方式发布培训通知,教学单位传达给教师后统计报名参培人员,师资培训部门安

6、排培训场地或者院校提前安排好场地,依照场地人数指定各单位参培人员,这种传统的组织形式不利于激发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主动性,而且办公流程繁琐,工作效率不高。师资培训管理人员还要花费时间精力整理教师校外培训备案材料,如会议通知、研讨会邀请函、访学研修材料等。人工统计培训学时,保管培训档案工作量繁重。引领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从而简化行政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四)职业院校校本培训缺少企业参与“我国职业教育一直沿袭学科专业教学模式,理论课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大多数。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着重体现在学生的相关职业技术技能掌握方面,因此在教师团队中要求较大比例的实训教师和职业实践指导教师。”5而培养

7、实训教师和职业实践指导师离不开企业参与配合。“高职教育同时具备职业性和教育性的特点,但高职院校在教师资格认定和招聘考试时往往忽略了职业性的特点。”6,所以职业院校教师更需要企业培养提升其职业性。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各地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7国家在提倡增加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的同时,应尽早制定“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指导院校与企业共同搭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形式,将企业实践类课程纳入新教师入职培训,让新教师

8、熟悉其今后指导学生实践的企业环境,深入认识所学专业理论与指导学生实践的联系,提升备课效果和企业实践的认知。选派已获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赴企业进行周期性挂职,根据企业需求,调整院校学生实践指导计划。三、基于校本培训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一)完善制度建设,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职业院校应整合分散在人事处、教务处、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培训职能,设立专门开展新教师培训和“双师型”教师赴企业周期性培训的部门,如职业培训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师资培训中心等。职业院校教师成长发展有其固定规律,不同类型的教师群体,有着特定的发展诉求。对职业院校教师进行细分群体研究,在此基础上探寻不同类别教师群体的成长特点及

9、发展诉求,进而推出教师专业发展项目2。校本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应通过制度建设进行合理规范,对培训数据进行管理统计与分析研究。制定35年一周期的校本培训计划,如新教师课堂准入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骨干教师培训制度“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等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教师分类指导与培训。通过培训引导新教师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确保课堂教学能力和学生实践指导能力达标;组织骨干教师访学研修提升科研能力,并周期性进驻企业挂职锻炼或实践实习,了解企业需求,提升实践能力;鼓励并引导精英教师参与企业员工培训、企业工程项目论证与技术改进与研发。通过培养与企业共有的“精英人才”为纽带建立校企深度合作。通过校本培训制

10、度建设,规范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升其课堂语言艺术,实现从学生身份向教师身份的转换,快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引导科研型骨干教师成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关键先生”,并能够根据企业“风向标”,灵活地对学生校内实训环节进行调整升级。通过精英教师吸引更多企业提供合作意向,打造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良性循环。通过培训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都安排相应任务,即为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生涯提供科学合理的规划,引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要转变校本培训的价值取向,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树立教师终身发展的理念;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构建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校本培训体系。(二)构建培训共同体,分享

11、培训资源培训共同体是指院校、企业以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提升院校教师和企业培训师教学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资源合作共享促进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企业员工素质的培训联盟。培训共同体通过“院校+”“校企+”的两种模式共享培训资源,满足校企需求,提升培训质量,拓展合作途径。“院校+”培训共同体以院校培训师为主导者,开展校际交流与培训,促进职业院校在师资培训环节互利双赢,取长补短,共谋发展;“校企+”模式是以“双师型”教师、企业培训师和研发技术人员为主导者,通过企业培训师、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双师型”教师参与企业员工培训进行校企翻转式培训,优化校企培训资源配置,加强校企互动联系,不断完善职业院校产教融合

12、运行机制。抓住人才驱动因素,建立一批产教融合的创新示范专业。进一步拓宽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三)政府主导,深化校企培训合作职业教育有明显的跨界特性,鉴于“双师型”教师培训和校企产学研发展的困境,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多方参与合作。目前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环节的监管能力弱,导致一些院校派出“双师型”教师培训效果不佳。地方政府应加快出台校企合作激励政策,建立校企合作监管机制,扫除职业院校与企业融合发展的管理盲点,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构建G(Government)-E(Enterprise)-C(College)模式。“政府根据属地企业和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情况出台引导校企合作、鼓励

13、产教融合的政策,如通过政策倾斜推动地方企业积极与对口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参与双师型教师培育和职业院校合作办学;职业院校依据地方政府规划和区域企业人才需求规划专业设置、按需培养人才。确立政府主导、企业配合、院校参与的合作机制”8,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行政效能和区域产学研建设水平。国家在增加职业院校招生计划的同时,应加大职业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引导职业院校将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心放在教师职后培训阶段,注重教师职后发展的生态建设,打造良性循环的校本培训体系;建立全国职教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展教师培训需求分析,设计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立体化培训项目,提高经费使用效能,切实提升职教教师队伍素质。(

14、四)建立教师职后培训监管体系,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国家在增加职业院校招生计划的同时应进一步强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职教培训监管体系,打造培训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教师培训需求调研,以此为依据按需供培,职业院校对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清楚地认识到,参加培训是增强职责使命感,促使自身专业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途径。”9并制定具体的校本培训方案,让教师按照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并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教师的校内备课、团体研讨、课堂反思行为和实践教学、网络研修、校外培训等数据记入个人培训档案。通过培训监管引导职业院校将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心放在教师职后培训阶段,为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

15、”教师提供科学指导和数据跟踪,打造良性循环的校企培训模式。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平台实时监测职业院校教师职后培训的情况,分析优秀教师培训成长数据,可以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性政策文件的制定提供必要依据。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校本培训服务质量,降低影响教师职后成长的负面因素,探索构建适合本校教师生涯发展的校本培训体系。(五)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成长激励机制,确保师资可持续发展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完善适应高等学校教学岗位特点的内部激励机制,对专职从事教学的人员,适当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的比重,加大对教学型名师的岗位激励力度”7。通过信息化平台大数据可

16、以掌握不同阶段教师专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院校可以通过定制培训、国内访学、校内帮扶等方式助其解决难题,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在长期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中,让教师保持持续性发展活力的关键,是帮助教师设定发展型目标。”10对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达到目标的教师给予绩效奖励,通过设置校本培训任务和相应的政策激励激发教师产生内在发展动力,形成发展内驱力,促进师资队伍专业发展。不仅提升了教师培训供给的精准度,而且提高了经费使用效能。综上所述,国家应积极筹划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职后培训监管平台。利用平台大数据研究职业院校教师生涯发展的规律,制订职业院校教师职后培训纲领性文件,指导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地制定校本培训制度培育“双师型”教师。通过培训任务驱动和校内激励机制引领教师成长,缩短新教师职业适应期,助其快速成长;明确骨干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为其排忧解难;扩大精英教师在深化校企合作的作用,为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激励校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