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王勃赋序文学史上最动人的故事(16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王阁王勃赋序文学史上最动人的故事(167).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滕王阁王勃赋序,文学史上最动人的故事(167)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滕王阁王勃赋序(含一字千金、高宗三叹)。语义:这是由三个情节组成的古文学史上最动人的精彩故事。出处:1、后晋刘峋旧唐书;2、五代王定保唐摭言;3、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勃画像二、英才王勃两次受挫,27岁意外去世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身世家大族。祖父王通,著名思想家,学识渊博,著作甚丰。父亲王福畤,太常博士,著中说。他天资夙成,家学渊源,又聪慧过人,记性超强。6岁能文,出口成章,被誉“神童”。9岁读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其错。10岁后,饱读六经,精“百年之学”、明“千
2、载之机:12岁师从名医,通周易章句、黄帝内经、难经,懂“三才六甲、明堂玉匮”,撰医语纂要。乾封元年(666年),他16岁,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文学侍从,撰乾元殿颂,妙笔生花,词美义壮,高宗读后,惊叹不已,连连称赞:“奇才,奇才,大唐奇才!”王勃文名,因此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为“初唐四杰”。其时,他春风得意,神采飞扬,在他眼中,世事如锦,人生如花,就连古人视为畏途的离别,也充满阳光,高唱着“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此邻”的诗章。第二年,沛英俩王斗鸡,他作斗鸡檄,给沛王助兴,言两雄不堪并立”,犯了李唐皇家大忌,高宗气愤,怒而斥责:“歪才,歪才!二王斗鸡,他为博士,不去劝诫,反作檄
3、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怎可任用?”钦定有意挑拨,离间兄弟,而获罪免官,逐出京都。大好前程,一招不慎,毁于一旦。被黜后,他游览巴蜀,历时三年,继而入虢州,研究草药,并为官参军。其时,他臧匿罪奴,又后怕,将其处死,而入狱判死刑,幸遇大赦,才免一死。他犯罪时,家长也受到谴责,其父王福畤被贬南荒之外,为交趾县令。这对他的打击,远超自身受到的惩处,他上疏说:“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此勃之罪也!”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出狱后不久,朝廷令复职,他连遭挫折,心灰意冷,无意为官,没有应诏。上元2年(675年)秋,他26岁,前往交趾,探望遭难的父亲。他出龙门,沿水路,西行到南昌,正好赶上一场盛典。这天
4、重阳,滕王阁修葺落成,都督阎伯屿设宴庆祝。王勃在盛典上,即席挥毫,赋序作诗,写出滕王阁序。他满载赞誉,继续南下,到达交趾,见到老父。父子相依,共渡窘困。大半年后,他乘船回归。其时正值盛夏,南海风急浪高,他不幸落水,惊悸而亡,年仅27岁。一代英才,死于非命,实在可惜!可他在阎公盛宴上,即席赋序作诗,以及引起激赏反响的故事,却在社会上广泛传扬,又被文人一次次载入书典,精彩动人,流传千年。滕王阁盛宴画三、滕王阁王勃赋序,灿如夏花,倾动满座(典故本事上)话说当初,上元2年,王勃南下探亲途中,路过南昌,躬逢都督阎公盛会。王勃前去拜访,阎公早闻其名,便邀他入宴。只是满堂宾客,不是达官显贵,就是博学鸿儒,他
5、年纪最小,只能奉陪末座了。阎公儒雅,崇尚名人。他原想,借此盛宴之机,为其婿孟学士扬名。不少人都知道,阎公用心良苦,已让其婿备好赋文,准备伪装即兴而作,以捞取有文才的好名声。酒酣耳热之际,阎公命人取来纸笔,假意一一邀约,请给宴会赋文记盛。有人出于谦让,有人知其用心,大家都找借口,推辞不写,而王勃则不然,竟然毫不客气,接过纸笔,就当众挥毫,文不加点,笔走龙蛇起来。其时,满座大惊。阎公很不高兴,借口更衣,转入帐后,可心又不甘,叫人去看王勃所写。听说开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他评说,“老生常谈而已J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他沉吟不语。听到“台隍枕夏夷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他点点头说:“嗯,有点
6、意思J“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画面等听到“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公矍然而起,激赏不已,大为赞叹:“此真天才,当垂不朽!”遂入宴厅,立于王勃一侧而观,后请重入宴,极欢而罢。王勃大才,即兴作赋,顷刻而就,文采飞扬,灿如夏花,满座倾动,赞不绝口。这一节,同后面“一字千金、高宗三叹”,情节相串,节节生花,是故事的三个最基本部分。王勃写序四、阎都督奖重资,赞王勃“一字千金”(典故本事中)都督阎公修葺滕王阁,王勃为记其盛事,喧宾夺主,抢了其婿孟学士风头,写下“滕王阁赋”。又因写得太好,难免又喧宾夺主,盖过正文滕王阁诗,那洋洋洒洒的赋,其实只是诗的序文,应叫滕王阁序。正文滕王阁诗是
7、一首七言古体诗,诗为: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首凝炼含蓄的诗,概括了序的内容,从过去到现在,从繁盛到荒芜,物换星移,滕王何在?惟有青山常在,绿水常流。诗文畅达,诗意隽永,比起序文,也不逊色。而在此诗中,王勃却故意将“空”字空了,他把手稿呈上后,就匆匆辞别。阎公看了手稿,正要夸赞,却发现诗中空了一字,觉得很不解。围观的文人学士,对空着的字,也你一言我一语,发表高见,这个说是“水”,那个说是“独”,阎公听了,觉得都不满意,只是胡猜的,不合王勃原意。阎公遂命人快马追赶,请他把诗中空字补上。来人追
8、上后,王勃书僮说:“我家公子向来都说,一字值千金,还望大人海涵。”来人返回,如实转告,阎公心想,这小子分明是在敲诈,可转念一想,也难为他替本帅扬名千古了,再说,总不能就这么让它空着吧?不如随他意,本帅还落个礼贤下土好名声。于是,阎公命人取出纹银千两,亲自率领一帮文人,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白银,故作惊讶说:“何劳大帅下问,晚生岂敢空字?”众人乃不知其意,有人便问:“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kng)者,空(k6ng)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J大家听了如释重负,不由得叹了口气,连声称妙。阎公则激赞:“不愧为我大唐奇才,当值千金一字!”五、王勃去世后,唐高宗尽释前嫌,三叹可
9、惜(典故本事下)上元3年(676年)冬,王勃的滕王阁序传遍京都。一天,唐高宗也看到此文,当读到“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不禁拍案惊呼:“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又看到序后的诗,四韵八句,境界开阔,意味深长,也是一气呵成,他遂尽释前嫌,一改成见,连声称赞:“好诗,好诗!作了一篇长序文,又作出如此好诗,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我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我的过错啊J遂问道:“现在他在哪里?我要召他入朝J当听到他已落水而亡时,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道:“可惜,可惜,可惜呀!”唐高宗的“三叹”,表达了他对王勃的赞赏,以及对英才早逝的惋惜,也表达了他身为帝王,尊重
10、英才,自作反省的真君子胸怀。滕王阁照片六、滕王阁序是一篇千古佳作在“滕王阁赋序”故事中,王勃赋成的文章,由序和诗组成,其中序文,可独立成篇,是千古佳作。这序文不是诗,而是骈体散文,在绮丽的骈体文风中,王勃融入豪迈的激情,绘声绘色描写出江畔秋景的绚丽多姿,与阁内宴会的盛大高雅,气势恢宏,脍炙人口。全文可分四段。首段叙事,先写南昌地势险要,“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从大处着笔,境界开阔,气势磅薄。再写此地名人名事,“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从而,概括出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悠久的人文历史。王勃塑像接着,由远及近,写
11、到盛会,“时维九月,秩属三秋”,滕王阁“层台耸翠、上属九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临水而建,高耸入云,雕梁画栋,美丽壮观,气势雄伟。而放开眼界,则山原辽阔、川泽纤回,楼宇林立、船满渡口,云消雨霁、天空明朗,“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天高地阔,色彩明丽,美轮美奂,令人心驰神往。再接着,“天高地迥”、“兴尽悲来”,由叙事写景,转向抒情议论,“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乐极生悲,感叹人生:应“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J雄健豪迈,哀而不伤。最后,自叙遇知音,作序文,致谢收篇。全序文,由地及
12、人,由人及景,由景及事,由事及情,条理井然,脉络清晰,丝丝入扣,层层扣题。序文写法,非常经典:写景叙事,融合抒情,代入读者,引发共鸣。又运用对比铺叙、工整对偶、华美辞藻、和谐音律,琅琅上口,赏心悦目。全文773个字,运用30多典故,提供40多成语,简练含蓄,典雅富丽,又贴切工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总之,王勃在序文中,用他那支神来之笔,将南昌的山川、舟楫、亭台、楼阁之景色,又配上孤鹫、鸿雁、渔歌之声音,而把主体盛宴、宾客,都融入到景物之中,描绘出一幅五光十色、情景交融的风景人物画,创造出悠远而深邃的艺术境界,流丽溢彩,而光耀古今。因此,王勃的滕王阁序,不仅以创作与传扬过程中的精彩故事,更以光昌流丽,瑰玮绝特的华彩丽章,深深地打动了世世代代广大读者,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欢迎转发,禁止剽窃!)陈存选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