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远别离》全诗译文及赏析.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94448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远别离》全诗译文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李白《远别离》全诗译文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李白《远别离》全诗译文及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李白《远别离》全诗译文及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李白《远别离》全诗译文及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白《远别离》全诗译文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远别离》全诗译文及赏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远别离唐李白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云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或言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注释1、远别离,古乐府曲调名,属杂曲歌辞。萧士赞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注云:“乐府远别离首,别离十九曲之一也。”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安史之乱爆发前。2、皇英:指舜二妃娥皇、女英,是尧的两个女儿。3、水经注湘水载:传说舜到南方巡狩

2、,二妃从行,淹死在湘江里,成为湘水水神。她们的神魂游于洞庭、潇湘一带。潇水源出湖南省宁远县九疑山。湘水源出广西省兴安县海阳山、二水至湖南零陵合流,总称潇湘,北入洞庭湖。4、王琦说海水两句是倒装句法,说生死之别永无见期,其苦如海水之深。“海水”,这里泛指深而大的水,可能指洞庭湖水。后一句河岳英灵集作“人言不深此离苦”。5、惨惨:这里是不明亮的样子。冥冥:阴暗的样子。“啼烟”、“啸雨”:在烟雨中啼啸。6、我即使说了舜别离的悲剧教训,又有什么用呢?7、皇穹:苍天。这里指皇帝。照:察照,知道。凭凭:盛貌,这里形容雷声大而密。8、“尧舜”句是一个紧缩句:尧当之亦禅舜,舜当之以禅禹。“之”指下文“君失臣”

3、、“权归臣”的情况,意谓在这种情况下,尧舜也不得不让位。“君失臣”两句是说君失权的后果O9、一般古史都赞扬尧舜禅让,但也有一种传说认为他们的禅位是出于不得已。竹书纪年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并不许尧与其子丹朱见面。国语鲁语韦昭注:舜征伐南方有苗,死于苍梧之野,似指舜死得不明白,与失权有关。“若云”:是说这只是一种传说。10、“九疑”:即苍梧山,因九峰(一说九溪)相似,难于分辨,故叫九疑。重瞳:传说舜的眼中有两个瞳子,故名重华。11、帝子:指娥皇、女英。绿云:指洞庭湖翠竹。随风波:意谓她们顺湘水风波远去寻夫,永远不会回返。12、述异记载:“舜南巡,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

4、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文为之斑斑然。”这就是洞庭斑竹。译文远别离啊,古时有娥皇女英两个女子,就在那洞庭湖的南部,潇湘岸边。能不说舜和二妃生离死别的悲苦,犹如海水一样深无底呢?日光惨淡啊云沉沉,猩猩在迷雾中悲啼,鬼魂在烟雨中呼啸。我即使说了舜与二妃的悲剧教训又将有什么补益呢?皇天恐怕不会知道我的一片忠诚,雷声隆隆啊好象要发怒吼叫。即使是尧舜之君处在下面境况也得让位;君主失去控制臣子的能力啊,就如同龙变为鱼,大权落在臣子手里啊,臣子就是老鼠也会变成虎。所以野史说尧被舜囚禁,舜也因失权死在苍梧之野。九疑山的九峰绵连都相似,舜的孤坟究竟在哪里?二妃哭泣啊,在碧绿如云的翠竹间,随着湘水的风波去寻夫啊,一

5、去不还。痛哭啊向远方眺望,不见舜坟只见苍梧层层深山。只有苍梧山崩塌湘水断绝,翠竹上的泪痕才能泯灭!赏析诗用古乐府旧题,通过对舜与他两个妃子死别之苦的描写,抒发了沉重的现实感慨,所谓“托吊古以致讽焉”(沈德潜语)。开篇六句,点明事件,渲染出浓郁的悲凉气氛。据传说,娥皇、女英是尧的女儿,舜的妃子。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在这里,诗人以“远别离”发端,将本事予以高度概括,而后大笔一挥:“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这是生死之别永无见期之苦,这是深如海水无有底止之苦。“谁人不言”,以诘问语气出之,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感染。“日惨惨”五句以似连似断的隐约

6、笔法,借日惨云冥、猩啼鬼啸、雷声震怒的景象,既实写洞庭、潇湘一带阴惨的氛围,又隐指现实社会的昏暗、政治气候的恶劣。“我纵言之将何补?”一语破的,发人深思。天宝末年,玄宗迷恋声色,荒废朝政,加以群小弄权,国势岌岌可危。当此之际,且不说诗人无由进言,即令进言又有何补呢?皇帝能鉴察他的一片忠心吗?会不会发雷霆之怒呢?这些话诗人不明说,而是借“皇穹”、“雷怒”予以象征,“盖诗家变幻至此,若一说煞,反无归著处也。惟其极尽迷离,乃即其归著处”(翁方纲语)。“尧舜当之亦禅禹”,以突兀之势,跳到人们面前,初看几令人不知其所云。细绎其意,可以看出,它既是对上文的紧承,又是对下文的开启。“当之”的“之”,似隐指安

7、史乱中玄宗不得已而让位于肃宗一事。当时,“君失臣”、“权归臣”的现象极为突出,诗人意思在说:在那“龙为鱼”、“鼠变虎”的情况下,迫于压力,即使尧对舜、舜对禹也不得不禅让出权位。传说中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总被蒙上一层圣洁的色彩,以今度古,则古事亦有可疑。“或云”二句,引用古书说法,拈出尧被舜幽囚、舜野死蛮荒二事,回应“君失臣”、“权归臣”二句,进一步突出了历史上权位之争的残酷;而“九疑”二句,则借舜死后留下的一座无人知晓其确切地点的“孤坟”,极力渲染失权者结局的凄凉。以上所写看似题外之话,实际上都与“远别离”有着或暗或明的联系。舜凄凉地死去了,娥皇与女英二位帝子哭泣于绿云般的翠竹之间,而哭泣之声“随风波兮去无还”,这是何等的悲凉!由“泣”到“恸哭,再至远望,而远望的结果竟是“见苍梧之深山”,连丈夫的“孤坟”也不知其所在,自然要泪下如雨了。相传二妃将沉湘水,望苍梧而泣,泪洒竹上,竹尽生斑如泪痕,因称湘妃竹。“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两句,即由此生发。苍梧山本不会崩毁,湘江水也不会断绝,这里却说山崩水绝之日,二妃洒在竹上的斑斑泪痕才会消灭,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人物悲恨的永久性。结句之“泪”乃由上面的“泣”、“恸哭”形成,又与开篇之“苦”关合,从而愈发突出了全诗的悲剧气氛,“使人一唱三叹,而有遗音”(范椁李诗选)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