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病防制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丹毒病防制技术规程.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Bl5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代替DB15/T302-1998猪丹毒病防制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Iations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swineerysipeIas(征求意见稿)20XX-XX-XX 发布20XX-XX-XX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代替DB15T302-1998t与DB15/T302-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修改了原范围部分(见第1条)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条)-增加了病原(见第4条)一修改了流行病学特点,单独列项
2、并细化了相关内容(见第5条)一修改了临床症状,单独列项并细化了相关内容(见第6条)一修改了病理变化,单独列项并细化了相关内容(见第7条)一修改了诊断技术,单独列项并细化了相关内容(见第8条)-修改了防控措施内容,并引入了国家相关标准(见第9条)一删除了原防制成果考核验收标准。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设、王建龙、特木尔巴根、苏日娜、谢大增、陈海平、李瑞刚、王永清、秀英、贾皓、马立峰、陈广林、郝剑峰、郭宇、樊凤娇、阿荣、申捷、李运娜、江晓帆。猪丹毒病防制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猪丹毒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床
3、症状、诊断技术和防制。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一切从事饲养、经营、屠宰、加工、运输生猪及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17823集约化猪场防疫基本要求GB/T17824.2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GB/T17824.3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NY/T566猪丹毒诊断技术NY/T116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
4、饲养兽药使用准则农牧发202316号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等22个动物检疫规程的通知农医发201735号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通知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病原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属丹毒杆菌属,是一种纤细的小杆菌,菌体平直或长丝状,大小为0.80.2umX0.20.5um,革兰氏染色阳性,不运动,不产生芽抱,无荚膜。本菌对热和直射光较敏感,70C经15min可完全杀死。本菌在自然界中有一定生存能力,对消毒药剂比较敏感,常用的消毒方式(漂白粉、氢氧化钠、石灰乳、福尔马林)可杀死本菌,但对石碳酸的抵抗力较强。5流行病学特点1.
5、1.1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气候较暖和、炎热、多雨季节(59月)多发。也可见冬春季节暴发流行。1.1.2 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36月龄的猪(架子猪)最易感。1.1.3 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有时也发生暴发流行;暴发流行与环境的变化、猪的易感性和猪丹毒杆菌的致病力有关。”5.2 5.2传染源病猪、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5.3 传播途径消化道是主要传播途径;可经破损皮肤和黏膜感染,也可通过吸血昆虫、鼠类和鸟类传播。6临床症状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35d,个别Id,长的可延至7d,根据临诊表现可分为3型。1.1 急性败血型见于流行初期,体温突然升至42C以上,精神萎靡,饮水和摄食量明显降低,有时呕吐;结膜充
6、血;粪便干硬呈栗状,附有粘液,有的后期发生腹泻;耳后、颈部、胸腹侧等部位出现各种形状红斑,逐渐变为紫色,指压褪色。若哺乳仔猪和刚断乳的小猪发生猪丹毒时,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过1天。病程一般34天,病死率80%左右,未死者多转为亚急性疹块型或慢性型。1.2 亚急性疹块型病初食欲减退,口渴、便秘,有时呕吐,精神不振,不愿走动,体温升至41C以上。发病后13天,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侧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四边形、圆形,有热感的疹块,稍突起于皮肤表面,少则几个。多则数十个,初期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淤血,呈紫蓝色,压之褪色。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经数
7、日后病猪自行康复。病程为12周,多为良性经过。1.3 慢性型多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的。常见3种临诊症状:关节炎型、心内膜炎型和皮肤坏死型。6. 3.1关节炎型四肢关节炎性肿胀,腕、附关节较膝关节常见,发病关节肿胀,病腿僵硬、疼痛。急性症状消失后,则以关节变形为主,呈现一肢或两肢跛行或卧地不起。病猪食欲正常,但生长缓慢,体质虚弱,消瘦。病程数周至数月。7. 3.2心内膜炎型精神萎靡,消瘦,贫血,被毛无光,食欲时好时坏,膘情下降,全身衰弱,喜卧厌走。如强迫其行走,则举步缓慢,全身摇晃,呼吸急促,并发咳嗽,体温略高。通常由于心脏麻痹而倒地死亡。8. 3.3皮肤坏死型多发生于背、肩、
8、耳、蹄和尾等部。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色黑、干硬、似皮革C逐渐与其下层新生组织分离,犹如一层甲壳。坏死区有时范围很大,可以占整个背部皮肤;有时可在部分耳壳、尾巴、末梢、各蹄壳发生坏死。约经23个月坏死皮肤脱落,遗留一片无毛色淡的疤痕而愈。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复杂,病程延长。7病理变化7.1 急性败血型以败血症的全身变化,肾、脾重大及体表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弥漫性皮肤发红,鼻、耳、胸、腹为主;全身淋巴结发红肿大,切面多汁,或有出血,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肾脏淤血肿大,被膜易剥离,呈不均匀的紫红色,切面皮质部有出血点;脾充血呈樱桃红色,显著肿大,质地柔软;胃底部、十二指肠及空肠前段黏膜可见卡他性
9、或出血性炎症;肝充血;心内外膜小点状出血;肺充血、水肿。7.2 亚急性疹块型主要以皮肤(颈、背、腹侧部)疹块为特征,疹块内血管扩张,疹块高出皮肤,皮肤和皮下结缔组织水肿浸润,有时有小出血点。7.3 慢性型慢性关节炎时关节肿胀,有多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粘稠或带红色,关节面粗糙,滑膜表面有绒毛样增生物。慢性心内膜炎时多在左心二尖瓣的瓣膜上出现菜花样疣状赘生物。8诊断8.1 临床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8.2 实验室诊断按照NY/T566的规定执行。9防制措施9.1 预防9.1.1 猪场建设猪场建设防疫要求按照GB/T17823的规定执行。9.1.2 环境卫生猪场环
10、境质量控制按照GB/T17824.3的规定执行。9.1.3 饲养管理9.1.3.1 规模猪场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种猪应按照农医发202316号规定执行。农户对购入新猪应隔离观察30天,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9.1.3.2 规模猪场及农户均实行全进全出制,每批进猪前或出栏后应对猪圈舍、饲槽、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清理完毕后空舍至少1周。9.1.3.3猪舍的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应符合GB/T17824.2的要求。9.1.3.4采用自由饮水,水质应符合NY5027的要求。9.1.3.5饲料应符合GB13078的要求。饲槽要定期清洗、消毒,并防止被粪尿污染。9.1.3.6及时清除粪便、垫草,按照NY/T1
11、168的规定执行。9.1.3.7控制猪场内及周边的蚊、蝇和鼠类。1.1.3. 8做好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等的疫苗免疫。9.2 免疫接种9. 2.1猪丹毒灭活菌苗猪丹毒、猪肺疫二联灭活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体重在10kg以上的断奶猪5InL;体重在10kg以下或未断奶仔猪3mL,间隔1个月后,再注射3mLo免疫后21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10. 2.2猪丹毒灭活菌苗猪丹毒、猪肺疫二联灭活疫苗同9.2.111. .3猪丹毒弱毒活菌苗大小猪一律皮下注射ImL每隔6个月免疫一次。免疫后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肌肉注射。按瓶签注明头份,用生理盐
12、水稀释液稀释成1头份/矶。断奶半个月以上的猪,不论大小,每头1mLo断奶半个月以内的仔猪,每头1mL,但应在断奶后2个月左右再接种1次。猪丹毒免疫期6个月。活菌苗免疫前7天和免疫后10天内,不得使用任何抗生素。12. 2.4免疫期及活菌免疫前要求猪丹毒免疫期6个月。活菌苗免疫前7天和免疫后10天内,不得使用任何抗生素。9.3 治疗9.3.1发病时,应及时隔离病猪,进行抗生素治疗,2436小时内疗效显著9.3.2发病猪群的治疗药物可首选青霉素类。肌肉注射青霉素,每1千克体重14万单位,一日2次,连用35日C其次是头抱类,如头抱曲松、头抱睡月亏、头抱咤辛。9.3.3同群未发病猪群的紧急预防,可选用阿莫西林,混饮(100160毫克/升水)或拌料(600-800克/吨料),连用5天。9.3.4有条件的猪场,可用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最敏感的药物用于治疗。9. 3.5药物的使用要符合NY5030的要求。9.4无害化处理尽早淘汰患慢性猪丹毒的病猪,病死猪和粪便、污物均按照农医发201735号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