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产业链外迁总体情况.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97889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产业链外迁总体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产业链外迁总体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产业链外迁总体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产业链外迁总体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产业链外迁总体情况.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我国产业链外迁总体情况、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进入十月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数据显示供需两端同时走弱,2020年以来长时间支撑增长的出口增速也出现明显下滑。今年以来,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复苏明显,尤其是越南出口高增,对中国部分商品出口份额的替代正在发生,市场对中国产业链外迁的担忧也再度上升引发关注。一、产业链外迁总体情况在过去五年当中,中国在吸引海外直接投资方面排名世界第-O2022年3月,美国商会发布2022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显示,60%的受访企业表示中国仍是全球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66%的受访企业计划今年增加在华投资,83%的公司没有计划将生产转移出中国,或者不在中国采购。同

2、时,中国欧洲商会的调查显示,23%受访的欧洲企业会考虑撤离中国,78%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目前对于投资的吸引力在下降。而中国制造业的海外直接投资也面临一些挑战,增幅不明显。根据外迁趋势的强弱,有较强外迁趋势的产业链占中国总出口产品的约24%,难以外迁的产业占比约38%。(1)外迁产业链: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纺织服装、鞋靴、旅行箱包、电子通信设备(其中的装配产业链)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食品饮料、原材料、矿物燃料等为代表的资源密集型产业链均呈现出较强外迁趋势。上述有外迁趋势的产业链占中国出口产品的约24%。(2)难以外迁的产业链:“供应链密集型”产业。以电力机械、机械设备、化工产品

3、、运输设备等为代表的产业,对上下游产业协同、配套基础设施、工人素质等要求较高,并没有出现外迁迹象,甚至发展速度更快,在国内出口占比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出口份额也在不断提升。上述难以外迁的“供应链密集型”产业占中国出口的约38%o二、产业链外迁原因分析1、劳动力市场、政策条件优势的逐渐衰减。从内部看,成本快速上涨造成中国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综合制造成本优势逐步丧失;从外部看,则是一些低成本国家制造能力日益增强,逆全球化背景下美欧日“产业链去中国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使得各国开始重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韧性和安全性,从而导致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区域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加速

4、。以越南为例:2021年越南全国人口已超过9800万人,平均年龄不到33岁。其中,劳动人口超过5200万人。劳动力成本低廉依旧构成其核心竞争力。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最新发布的2021财年日本国外投资企业现状的调查报告,在越南的样本日资企业为制造业作业员、资深员工和管理人员负担的人均劳动力成本分别为4571、8707、17014美元,同期在中国的日资企业则为12923、19199、31444美元。政策条件来看,越南经贸开放程度持续提升,并与欧盟签署了号称“新一代自贸协定”的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对欧盟关税将逐步降至零,中美贸易战也使得近年来越南低关税优势更加凸显。此外,越南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措施改

5、善营商环境,如将企业所得税率降至低于中国的20%。2、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日益完善,逐渐摆脱对制造业外企的依赖。近年来,虽然我国传统的资源禀赋优势逐步丧失,如低劳动力成本、人口红利等,但新的超越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正在显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引进、引进吸收、集成创新、跟随战略等外源式创新,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创新体系。目前,中国有着密集并且完善的产业链,各种零部件等中间产品供给充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在疫后呈现内向化发展态势,一方面在纵向分工上趋于缩短,另一方面在横向分工上趋于区域化集聚。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与贸易格局变化也将对制造业的产业组织、空间布局产生深刻影响,制造业全球产

6、业链、供应链布局也将迎来进一步调整。三、产业链外迁对策建议1、中长期来看,大国博弈下的产业转移是早已显现的大趋势,欧美日“产业链去中国化”战略将为越南等新兴制造国提供绝佳助力,虽然在经济领域暂无具体成果,但美国已向东盟亮出替代中国产业链的明确诉求,并提出在必要时可进行有限技术转移。我国应高度重视防范由此带来的中长期竞争加剧和中高端产业链外迁风险。2、避免国内产业“空心化”。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国服务业、数字经济和新基建优势,吸引跨国制造业企业将研发中心、区域总部、高端产品生产线保留在中国;另一方面,要提前谋划低端产业转出后的接续产业,对于部分资源型地区可以依托积累的产业发展基础,通过新技术应用引导本地企业向产业链上游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工程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