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98617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赵芳琦(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吉林132022)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生群体作为高层次人才,对其培养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体素质的塑造和发展,而且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心理素质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才价值的重要因素。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因此应当积极关注研究生的心理情况,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保证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一、研究生

2、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义(一)落实国家教育政策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到新时期,在经济新常态下,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以后,高校把加强“双一流”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目标。同时教育部也出台一系列意见以及指导纲要等,推动高校心理教育创新发展。要求高校合理把握研究生成才成长方向,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趋势,改进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发挥人才价值,推动国家及社会、行业稳步前进1。(二)促进高校稳定发展研究生作为高校教育中的组成群体,其心理健康以及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和文化科学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有

3、利于加强研究生的品质修养、提高文化科学素质,进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更好的体现高校教育质量,切实提高高校教育形象和人才塑造能力,实现可持续的稳步发展。(三)提高研究生个人综合素质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并需要德才兼备,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和知识技能。同时提高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能够充分保障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减少和抑制不良事件发生,培养研究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人生追求,实现当代人才的培育目标2。二、研究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根据研究生的学习和发展特点,在当前阶段其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下。(一)自负心理由于研究生是

4、高校教育中的高级阶段,相比于本科生来说,人才层次较高,个别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会出现过度自负的情况,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人际交往较少、以自我为中心。对其他人或事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而且团队合作意识不足,影响人才品质塑造质量。(二)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相比较而言,个别研究生存在自卑心理。这是由于部分研究生是迫于家人要求或者就业难等问题,被迫选择考读研,相比于本科生通过高考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具有心理上的显著差异。当研究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会产生强烈的消极行为和情绪。并总是把自己与更优秀的人进行比较,以自己的短处比较他人的长处,很容易产生消极、放弃等不良心理倾向3。(三)焦虑心理相对于本科生来说,

5、研究生的学习深度有所加强,且增加了科研压力,相比本科学习要求更为严格。当研究生的科研道路出现重重困难、感情生活失意等,则会产生盲目的悲观和极度不安情绪。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则会产生焦虑、敏感等心理,进而出现沟通障碍、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科研身心投入程度低等问题。(四)嫉妒心理研究生的学习与本科学习存在较大的不同,要想顺利完成学业,更注重科研成果的产生以及学术成就的提升。而个别研究生的好胜心较强,在竞争中一旦处于劣势,则会产生嫉妒心理。比如自身不努力而妄想阻止其他人进步赶超自己,则会出现处处为难、不正当竞争等。并且自己也会时常处于惴惴不安的心理情绪内,影响未来学习和生活质量4o三、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

6、的形成原因(一)学业压力大结合当前研究生的学习及生活现状,其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业的压力。近年来我国各个高校对于研究生学位授予的标准日益提高,对学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等考察更为注重。而部分学生的科研水平有限,难以如期完成毕业研究,从而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研究生在学习阶段侧重对学科科研成果的评价,部分研究生缺乏科学的学习计划,致使时间安排不合理,科研投入不足,影响考核成绩和评优结果5。在此状况之下,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甚至个别学生丧失信心,出现多种心理健康问题。相比于本科生而言,学业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集中在不适应研究生学习特点、与导师沟通交流较少、科研能力差等,在学校

7、高标准的研究生培养考核体系下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二)就业压力上升研究生就业是我国现存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部分学生为在本科毕业阶段逃避就业压力,往往选择考研进行深造。但在研究生扩招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合适岗位大幅缩减,导致研究生毕业后仍面临激烈的工作竞争。而且研究生年龄普遍偏大、长时间从事科研工作,受封闭环境的影响导致其与社会存在一定的脱节,而且信息通道较为狭窄,导致沟通能力较差。用人单位在综合考量本科生及研究生时,大多数更倾向于前者。所以研究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强,诱发多种心理问题,甚至是严重心理疾病6。对比本科生的就业发展心理问题成因,研究生多是迫于本科就业难度大的压力选择读研,并没

8、有从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角度出发,对研究生考读的真正意义和必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另外研究生在读研阶段投入大量的经济成本和机会成本,对读研后的就业发展出现较高的心理期望。当出现就业障碍后则很容易产生悲观心理和焦虑心理。(三)人际交往范围狭窄研究生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交往层面相对狭窄,人际交流较少。比如部分研究生的时间都花费在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外出实践较少,主要与导师联系较多。而且研究生团队中存在竞争关系,多数学生倾向独立研究课题,团队合作机会少、沟通交流不多。长时间则会出现严重的人际交往危及,促使其处于压抑状态,极个别研究生会出现自闭的心理问题。比较本科生的人际交往关系心理问题,

9、研究生主要体现在与导师关系处理方面。由于研究生学习阶段与导师的联系较为密切,而本科生与导员、班主任等联系相对较少。当研究生存在内向性格时,则会与导师的交流减少,被动接受学习和科研指导,影响学业以及课题研究进度,进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另外,当导师负责多名研究生或身兼数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疏于管理,使研究生遇到学习困难时产生无助心理或抱怨心理。(四)情感及经济收入负担对于研究生来说,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还包括情感以及经济收入等。其中研究生的情感状况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已有婚恋对象或者处于已婚状态;另一种则是单身群体。前一类研究生在遭遇学习困难时,有倾诉和排解对象,相比而言,心理状态更为稳

10、定。但部分也会出现消极情况,比如缺少时间照料家庭、经营感情等,出现婚姻受挫。而单身群体则是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会感到较为强烈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增加产生心理障碍的风险性。除此,经济压力是研究生群体目前阶段最为主要的压力来源。主要体现在教育收费压力,公费研究生名额很少,多数是自费在读。其一年所需学费通常在万元以上。再加之生活费,每年都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虽然部分学生选择兼职,但其不可避免地会与学术研究相冲突,如家里供应不足,则会因经济问题而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7。对于情感因素心理问题,本科生与研究生区别是本科生更注重恋爱过程中的主观感受,择偶条件上倾向于感官满足,研究生更偏

11、向理性思考,且侧重主观择偶。所以当产生情感问题时,研究生集中为就业时与恋人就业地点不同以及经济和生活因素对情感发展产生阻碍,本科生的心理问题即是纠结暗恋过程的患得患失。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针对当前我国研究生群体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为有效塑造高质量人才,应当注重在高校内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并要注重区别本科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据研究生的发展特点、身心发展成熟程度等,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比如构建心理健康三级服务网络。第一层为学校层面,针对全体研究生设立心理健康指导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并开展全面的教育规划。第二层是以学院和导师、心理辅导教师为

12、主体,建设高水平的研究生心理辅导团队,积极落实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健康教育措施。第三层是以研究生为主体,系统培养和训练学生骨干,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与研究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及掌握其心理状态、思想动态等,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8。(二)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及咨询实施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前提,则是充分了解学生。因此首先应当定期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网络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实施科学测评。并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有效基于指导和纠正,保证研究生的心理状态良好,正确指导行动,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其次,重点把握研究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相比于本科生其心理问题发生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的

13、特点,所以应当深入分析研究生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规律,在高发期及时进行疏导和引导,减轻心理困扰。比如在开学前的12个月,指导学生适应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在课程临近结束期间,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交流活动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既能够为科研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又能够缓解心理空虚感9。最后在毕业前的35个月,研究生大多面临毕业和就业两大压力,相比于本科生,研究生的毕业工作更为繁重,而且就业竞争较为激烈。研究生很容易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所以高校需要严格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介入心理引导,控制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三)举办多样化心理教育活动为有效保证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高校应当积极

14、组织开展团体活动。比如举办文艺汇演、体育赛事、心理健康社会实践等。对于活动组织的内容应区别于本科生,要注重贴近现实和生活实际,树立研究生的理性思维,正确疏导负面情绪10。通过引导研究生接触更多的团体活动,在学习和科研中收获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自觉调整心理状态和负面情绪。比如开展心理健康辩论赛、观看心理科普视频、影片等,在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同时,提高自行调节情绪的能力,为适应社会、增强交流沟通能力奠定良好基础。五、结语综上所述,研究生是我国高校教育中的高级阶段,为社会建设和发展储备优秀人才。因此应当注重全面发展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心理健康作为发挥人才价值的基础保证,应当提高重视程度。所以高校需要结合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意义,针对常见的不良心理和成因,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及咨询、举办多样化心理教育活动等,切实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驱动社会建设发展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考试 > 辅导咨询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