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9938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省八种常用艾灸类疗法相关内容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本标准适用于指导我省各级各类机构开展常用艾灸类疗法的临床操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木(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2346-2006喻穴名称与定位GB/T21709.1-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部分:艾灸T/CACM1075-2018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艾灸T/CACM11

2、03-2018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麦粒灸GB/T30232-2013针灸学通用术语GB/T33415-2016针灸异常情况处理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术语和定义3.1标准术语和定义GB/T21709.1-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部分:艾灸、T/CACM1103-2018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麦粒灸、GB/T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GB/T30232-2013针灸学通用术语、GB/T1675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中确立的部分下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1艾灸moxibustion用艾绒或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

3、,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GB/T21709.1-2008定义3.13.1.2艾绒moxawoo1.艾叶经加工制成的淡黄色细软绒状物。GB/T21709.1-2008定义3.23.1.3艾条moxastick用艾绒为主要成分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内含药物的有无,分为药艾条和清艾条。GB/T21709.1-2008定义3.33.1.4艾炷moxacone用手工或器具将艾绒制作成小圆锥形,称作艾炷。每燃1个艾炷,称灸1壮。GB/T21709.1-2008定义3.43.1.5直接灸directmoxibustion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穴位上

4、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对皮肤刺激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化脓灸法和非化脓灸法。GB/T21709.1-2008定义3.63.1.6间接灸indirectmoxibustion在艾炷与施灸部位皮肤之间垫隔适当的中药材后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选用中药材的不同又分为不同的间接灸,如隔姜灸、隔蒜灸等。GB/T21709.1-2008定义3.73.1.7麦粒灸moxibustionwithseed-sizedmoxa-cone属于艾灸疗法中直接灸范畴,是使用麦粒大小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烧灼,借灸火及药物对机体穴位的刺激作用,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T/CACM1103-2018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麦粒灸定义3.

5、13.1.8温车1灸moxibustionwithneedIe毫针留针时在针柄上置以艾绒(艾团或艾条段)施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方法。GB/T21709.1-2008定义3.53.1.9悬灸Suspendedmoxibustion术者手持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直接悬于施灸部位之上,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GB/T21709.1-2008操作步骤与要求4.2.1.13.1.10温灸器moainstrument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目前临床常用的温灸器有灸架、灸筒、灸盒、灸椅等。改写GB/T21709.1-2008定义3.83.1.11灸疮post-moxibusti

6、onsore灸量的不同有时会破坏皮肤基底层或真皮组织,发生水肿、溃烂、体液渗出,形成无菌性化脓现象,痊愈后多留有不同程度的瘢痕,这种现象称为灸疮。T/CACM1103-2018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麦粒灸定义3.33.1.12晕灸faintingduringmoxibustion受术者在接受艾灸治疗过程中发生晕厥的现象。表现为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汗出、心慌、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等症状。重者出现神志昏迷、跌扑、唇甲青紫、二便失禁、大汗、四肢厥逆、脉微欲绝。GB/T21709.1-2008定义3.93.2专业术语和定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第一分册)、中国中医药

7、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中医康复服务能力规范化项目: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督灸界定的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2.1雷火灸Thunder-firemoxibustion由多种中药配制结合灸具使用的一种灸法,能充分发挥出药力峻、火力猛(温度达240)、灸疗面广、渗透力强的特点,有较强的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扶正驱邪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第一分册)第十章3. 2.2督灸Dumoxibustion于督脉脊柱段施以“隔姜泥铺灸”,通过综合经络、胸穴、药物、艾灸的共同作用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中医康亚服务能力规范化项目: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

8、督灸定义3.13.3常用术语和定义3.3.1任灸Renmoxibustion于腹部鸠尾穴至曲骨穴段施以“隔姜泥铺灸”,通过综合经络、喻穴、药物、艾灸的共同作用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3. 3.2坐灸Sittingmoxibustion点燃专用灸具内艾绒后,采用坐位灸治臀部会阴区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4操作步骤与要求4.1灸法分类本标准中的八种常用艾灸类疗法,根据技术特点分为如下四类:一艾条灸类:悬灸一艾炷灸类:直接灸法-麦粒灸;间接灸法-隔物灸一温针灸类:温针灸一温灸器类:雷火灸、督灸、任灸、坐灸4. 2施灸前准备4. 2.1艾灸材料选择一艾条灸类应选择适合的清艾条或药艾条,检查有无潮湿、霉

9、变,包装有无破损。-艾炷灸类应选择适合的精艾绒,检查有无潮湿、霉变;间接灸类应制备好配合使用的其他药材,检查有无潮湿、霉变,并处理成合适的大小、形状、平整度、气孔等。一温针灸类应选择适合的精艾绒或艾条,检查有无潮湿、霉变,并处理成合适的大小、形状等。一温灸器类应选择适合的温灸器,如灸架、灸筒、灸盒、灸器等,并检查灸器安全性;选择适合的精艾绒或艾条,检查有无潮湿、霉变,包装有无破损。4.2.2穴位选择与定位根据受术者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或部位。穴位的定位应符合GB/T12346-2006的规定。4.2.3体位选择可采取平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坐位等。应以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暴露充分、

10、艾炷放置平稳、燃烧时火力集中、热力易于深透等为准。同时应便于施术者操作及正确取穴,并使受术者能保持灸治全程。4.2.4其他辅助用品消毒弯盘、消毒棉签、消毒棉球、消毒纱布、消毒镶子、凡士林、蒜、姜、酒精灯、打火机、线香、垃圾缸、龙胆紫、磨口瓶、清水、碘伏、75%医用酒精、刮痛板、刮痛油、桑皮纸等。4.2.5受术者准备缓解紧张情绪,适当饮水,饭后半小时,排空大小便。实施灸法前术者应全面了解受术者情况,加强与其沟通交流。若要采取化脓麦粒灸时,必须取得受术者同意。4.2.6环境要求环境卫生要求应符合GB15982-2012的规定,保持环境安静,温度适宜,具备排风条件。4.2.7消毒工具消毒:各种灸具按

11、照GB15982-2012要求消毒;温针灸操作时宜选用符合标准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术者消毒:术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后,再用含75%乙醉棉球擦拭干净。部位消毒:温针灸、麦粒灸等治疗部位可用含75%乙醇或0.5%碘伏的棉球在施术部位由中心向外做环行擦拭。强刺激部位宜用含0.5%筮碘伏棉球消毒。4.3施灸方法4.3.1艾条灸类悬灸术者手持艾条,将其一端点燃悬于施灸部位皮肤3c5cm处,使用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等各种施灸手法,使热力较为温和的作用于施灸部位。4.3.1.1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3cm处,灸至受术者温热舒适无灼痛、皮肤稍有红晕。4.3.1.2回旋灸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

12、部位上距皮肤23cm处,平行往复回旋鲍灸,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4.3.1.3雀啄灸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3cm处,对准穴位上下移动,使之像鸟雀啄食样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施灸。4.3.2艾炷灸类4.3.2.1艾炷规格a)小炷重约0.5g,相当于中炷的1/2,炷底直径与炷高大致相等,置于穴位或病变部灼烧,常作直接灸用。b)中炷重约1g,炷高ICnb炷底直径约ICnb常作间接灸用。c)大炷重约2g,相当于中炷的1倍,炷底直径与炷高大致相等,常作间接灸用。4.3.2.2艾炷制作方法小炷可将艾绒少许置于左手示、中指之间,用拇、食、中三指将艾绒揉匀,形成适当大小的艾团,然后将艾团置于拇

13、、食二指之间,大拇指向前用力将艾团搓紧,艾团即成细条状,直径约为3mm。左手捏住艾条,露出麦粒大小长度;右手用无齿镶尖端紧紧夹住艾条露出部分根部,横向用力扯下,即形成圆锥形艾炷,随做随用。中炷、大炷则须将艾绒置于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将艾绒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体。要求搓捏紧实,能放置平稳,耐燃而不易松散。艾炷大小可随治疗需要而定(艾绒的选取参见附录A)4.3.2.3直接灸法麦粒灸先在治疗穴位皮肤局部涂些大蒜泥、凡士林或清水,以增加黏附作用和刺激作用,然后将艾炷(小炷)放置其上,用线香自尖端点燃。分为非化脓灸法(无瘢痕灸)和化脓灸法(瘢痕灸)两类。a)非化脓灸法点燃艾炷后,当燃至受术

14、者感到灼痛时,施术者立即用镶子将未燃尽的艾炷移去或压灭,然后在原处更换另一艾炷用前法续灸,每穴一般可灸35壮,初次施灸壮数应从少到多,以穴位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此法刺激量轻且灸后不引起化脓,不留瘢痕,又称为无瘢痕灸。b)化脓灸法点燃艾炷后,当燃至剩余2/51/5,受术者烧灼感明显时,施术者立即用镜子将未燃尽的艾炷移去或压灭,然后在原处更换另一艾炷续灸,再次出现烧灼痛时,施术者可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按摩或轻叩穴道周围以减轻痛苦,当疼痛难以忍受时,用镜子将未燃尽的艾炷移去或压灭。对于己经有直接灸治疗经历,尤其穴位上已有灸疮疤痕的受术者,如不出现剧烈的烧灼疼痛感,可以让艾炷着肤烧完。每穴一般可灸57壮

15、,初次施灸壮数应从少到多,灸后穴位局部常可变黑、变硬、结痂,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并留有瘢痕,又称为瘢痕灸。4.3.2.4间接灸法隔物灸将备好的间隔药材置于施灸处,再将艾炷放置其上自尖端点燃,当燃烧至局部皮肤潮红,受术者有痛觉时,可将间隔药材稍许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需刺激量轻者,在燃至时2/3即移去艾炷,或更换另一艾炷续灸,直至灸足壮数;需刺激量重者,在艾炷燃至2/3时,术者可用手在施灸穴位周围轻轻拍打或抓挠,以分散受术者注意力减轻痛苦,待燃毕再更换另一艾炷续灸,直至灸足壮数(常用隔物灸法参见附录B)。4.3.3温针灸类温针灸亳针刺入穴位得气并施行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在留针时将23g艾绒包裹于亳针针柄顶端捏紧成团状,或将3cm的艾条段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燃尽无热度后除去灰烬。艾灸结束后将针取出。操作中艾绒或艾条距受术者皮肤23c为宜,并可在其间垫硬纸板等间隔物以防艾灰脱落烫伤皮肤。4.3.4温灸器类4.3.4.1雷火灸将点燃的雷火灸条放置于灸盒内铁纱上并固定好,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