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剂量学课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辐射剂量学课程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成都理工大学核自学院辐射剂量学课程总结指导老师学生学号电话辐射剂量学课程总结通过本学期对电离辐射剂量学基础的学习,现在做该学期该课程的学习总结。以此梳理一遍该学期整个学期该门课程点滴知识。并巩固对该门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该课程的授课管老师学习指导下本书共分七章,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电离辐射场、电离辐射能量在物质中的转移过程、常用辐射量和单位、电离辐射剂量计算以及放射防护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医用辐射源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相关电离辐射剂量学问题。电离辐射基本概念:电离辐辐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包括射线、8射线、Y射线、X射线、中子射线等,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射线、B
2、射线、质子等带电荷,可以直接引起物质电离;X射线、光子和中子等不带电荷,但是在与物质作用时产生“次级粒子”从而使物质电离。红外线、紫外线、微波、激光等也称辐射,但不是“电离辐射”。第一章课本第一章讲述的是对电离辐射场的描述。辐射场的性质具有时空相关性即辐射场的性质会因时间空间位置的变迁改变因此为完整辐射场的性质应把握5个要素,继续了解任意时刻,任意方向到达辐射场的任一点的辐射类型人能量的粒子数目。或由这些粒子带来的辐射能量,所以用以描述辐射场性质的辐射量,不是涉及粒子数目便是与粒子带来能量相关。描述辐射场性质的物理量包括粒子注量,能量注量,其表征一段时间T内,到达某一辐射场某一位置r的粒子数目
3、或能量的密集程度。粒子注量率,能量注量率表征粒子注量,能量注量的递增规律。其后又引出了粒子辐射度和能量辐射度以表示粒子注量率,能量注量率的角分布。第二章在了解辐射场的性质之后,第二章便开始讲述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了。所谓相互作用,其实是在物质中,电离辐射类型,能量,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的过程,为标志辐射在物质中穿行单位路程,辐射能量的转移过程,带电粒子采用碰撞阻止本领,辐射阻止本领和总的阻止本领,不带电粒子则采用能量转移系数,能量吸收系数等指标。根据辐射在物质中穿行的路程是以单位长度表示还是以单位质量厚度表示的,这些指标名称的前面分别冠以前缀“线”或“质量”。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行过程中能量损失由三
4、个方面,分别为弹性碰撞,电脑激发,物致辐射。造成带电粒子能量损失的主要是电离激发和物致辐射。其原因是带电粒子与物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能量很小,常可不考虑。此两个主要辐射损失的能量被称为碰撞损失和辐射损失。可用阻止本领来表示。同时,为定量估计特定的局部范围内物质吸收能量的密集程度从而引入传能线密度物理量,用LET表示。在物质中X,r射线的光子主要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电子对产生3种过程。通过这些过程实现能量载体的更迭。为了表示光子物质的原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从而引入了“原子截面: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与带电粒子和光子有很大的不同,中子不带电,且为重粒子,高能中子还可能发生散裂现象。第三章第三章
5、则在第二章的基础上更加详细的,相对来说对带电粒子辐射能量的过程更加量化了。对于能量损失的过程了解的更加细致了一些。前三章总结起来就是: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电离辐射,辐射是指某种物质发出的粒子或波,按其电离能力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为直接电离辐射和间接电离辐射。接着介绍辐射量和单位,了解粒子注量、粒子注量率、谱分布、能量注量、能量注量率、能量注量与粒子注量的关系、能量注量率与粒子注量率的关系,了解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系数、总阻止本领、总质量阻止本领、线性衰减系数、质量衰减系数,线能量转移系数、质量能量转移系数,了解线能量吸收系数和质量能量吸收系数,了解混合物和化合物的质量衰减系数
6、,了解什么是吸收剂量,吸收剂量率,知道吸收剂量是如何应用的,电离辐射剂量取决于电离辐射场的性质及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程度。了解什么是授予能,了解吸收剂量与注量的关系,了解比释动能及其应用,比释动能率,比释动能与吸收剂量的关系,了解什么叫照射量、照射量率、了解照射量与吸收剂量间的关系。了解照射量率与活度的关系。归纳起来,前三章主要讲电离辐射的发生及转化机理,从第四章开始便开始阐述剂量防护的问题了。第四章第四章讲的是放射防护量。放射防护的宗旨在于控制电离辐射照射,防止组织反应,将随机效应限制在可接受的水平。放射防护量包括器官剂量,器官,组织的当量剂量。有效剂量,待积量和负担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健
7、康的有害效应的几个概念: 躯体效应 遗传效应 确定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发生在受照者本人身上的效应。发生在受照者后代身上的效应。有剂量阈值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无剂量阈值,发生几率与剂量成正比,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积当量剂量是人体单次摄入放射性物质后,某一器官或组织在T年内将要受到的累积的当量剂量。 受到辐射危险的各个器官或组织的待积当量剂量经组织权重因数WT加权处理后的总和。 集体当量剂量是受照群体每个成员的器官或组织的当量剂量的总和。集体有效剂量是受照群体每个成员的有效剂量的总和。第五六章则讲的是外照射的检测量以及放射性治疗过程中外照射剂量计算的基本方法。对X射线、Y射线,吸收剂量在0
8、.25戈瑞以下时,人体一般不会有明显效应;但是,剂量再增加,就可能出现损伤。当达到几个戈瑞时,就可能使部分人死亡。接受同样数量的“吸收剂量”,受照射时间越短,损伤越大;反之,则轻。吸收同样数量剂量,分几次照射,比一次照射损伤要轻。粒子穿透能力弱(一张纸就可以阻挡),不会引起外照射损伤。B粒子穿透能力也较弱,外照射时只能引起皮肤损伤。丫射线穿透能力强,人体局部受到它照射,吸收23戈瑞剂量时不会出现全身症状,即使有人出现也很轻微。但是,全身照射就可能会引起放射病。不同组织和器官对电离辐射敏感性也不同。X射线是高速电子轰击靶物资时产生的。内照射:不同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沉积在不同的器官,叫做内照射
9、,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镭和杯都是亲骨性核素,但镭大多沉积在骨的无机质中,而杯主要沉积在骨小梁中,会照射骨髓细胞而出现很强的辐射毒性。内照射主要是a粒子和B粒子。a粒子能量大,对人体细胞损伤较为严重。辐射防护的任务是:既要积极进行有益于人类的伴有电离辐射的实践活动,促进核能利用及其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又要最大限度地预防和缩小电离辐射对人类的危害。放射防护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而研究和制定放射防护标准是极其重要的内容。辐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水平。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1)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确定性效应是
10、一种具有剂量阈值的效应,从理论上讲,只要将受照射剂量控制在阈值以下,就不会发生确定性效应。因此,必须确保人员在其一生中或全部工龄期间,任何一个组织,器官所受到的电离辐射的累积当量剂量,均应低于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各类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可以根据所积累的放射生物学资料来确定。对于肺、肝、肾、小肠、骨、皮肤等大多数器官的慢性长期照射,其阈值剂量均在2030Gy以上。而对电离辐射敏感性腺、骨髓和眼晶状体的阈值剂量则很低。(2)降低随机性效应的危险度对于辐射危害来说,危险度是指单位当量剂量引起某种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如要估计某器官致死性癌症的危险度,就要统计受照群体的人数的剂量,发现受照群体
11、中患致死性癌症的人数,超过相似情况下对照群体患致死性癌症的预期数,可视为是由辐射诱发的,由此估计出单位当量剂量致癌的危险度。3、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D.放射实践的正当化:任何伴有电离辐射的实践,所获得的利益,包括经济的以及各种有形、无形的社会、军事及其它效益,必须大于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基本生产代价、辐射防护代价以及辐射所致损害的代价等,这种实践才是正当的,被认为是可以进行的。如果不能获得超过付出代价的纯利益,则不应进行这这种实践。2)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任何电离辐射的实践,应当避免不必要的照射。任何必要的照射,在考虑了经济、技术和社会等因素的基础上,应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最低水平,所以最优化原则也称为ALARA原则。在谋求最优化时,应以最小的防护代价,获取最佳的防护效果,不能追求无限地降低剂量。3) .个人剂量和危险度限制:所有实践带来的个人受照剂量必须低于当量剂量限值。在潜在照射情况下,应低于危险度控制值。上述三项基本原则是不可分割的放射防护体系。其中最优化原则又是最基本的原则,目的在于确保个人所受的当量剂量不超过标准所规定的相应限值。电离辐射与辐射防护密切相关,了解电离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并防止其对人类自身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