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内部测试报告模版-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内部测试报告模版-中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服务区加油站新建网架测试报告*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编号:委托 工程 检测检测 报告报告共*页堇XXX新建网架测试报告单位:*钢结构有限公司名称:*收费站新建网架项目:结构质量检测、承载能力检验、结构安全性评级类别:委托检测日期:*现场检测人:报告撰写人:项目负责人:审核:批准:*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注意事项1、所提供的检测报告正本原件应盖有“*检测有限公司”印章,否则视为无效。2、报告无项目负责人、审核、批准签字无效。3、报告涂改无效,部分提供和部分复制检测报告无效(报告总页数自目录之后开始,不含目录)。4、对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本报告收到之日起三十天内向我单位提出,逾期协商处理。5、对于送样检测
2、,仅对来样的检测数据负责,不对来样所代表的批量负责。土也址.*邮政编码:O*电话:03*传真.0*1概述11.1 工程概况11.2 检测依据11.3 检测内容及方法11.3.1 杆件尺寸及安装检测11.3.2 支座偏差、挠度测量21.3.3 承载力现场试验分析及承载力核验21.4 检测仪器设备22钢结构质量检测22.1 整体外观普查22.2 构件尺寸检测32.3 支座中心偏移及高差检测42.4 挠度变形检测53钢结构承载能力检验53.1 测点布置53.2 检验荷载63.3 检验结果73.3.1 应力应变73.3.2 竖向位移94结构安全性评级及处理建议104.1结构安全性评级105附表1网架结
3、构杆件检测结果汇总表121概述1.1 工程概况本次受委托进行检测的钢结构工程是*xxx新建网架工程。*XXX新建网架工程为螺栓球节点正放四角锥网架结构。长57.0m,宽16.8m。为查明以上钢结构工程质量、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受*钢结构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单位*有限公司,于201*年*月*日对以上工程进行了现场检测,现出具检测报告。1.2 检测依据(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3)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2010;(4)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
4、收规范GB50205-2001;(6)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203-2007;(7)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GBl1345-1989;(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0)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11)原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1.3 检测内容及方法1.3.1 杆件尺寸及安装检测对结构物整体长度、宽度、高度测量;对各杆件与节点连接质量检测;查看有无弯曲杆件。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杆件直径,金属测厚仪检测构件壁厚;钢管杆件与封板、锥头的连接质量检测。132支座偏差、挠度测用精密水准仪、光电挠度仪
5、等仪器对网架结构的挠度、网架安装偏差等项目进行检测。1.3.3 承载力现场试验分析及承载力核验为评定网架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对待测结构进行承载力验算,并结合现场试验的数据对结构承载能力进行评估。1.4 检测仪器设备根据检测内容、检测方法和检测工作量的大小,本次检测投入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见表I-Io表卜1检测主要仪器设备表序号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用途1卷尺50m10m5m各1把长度测量2超声波测厚仪AT2901台构件厚度测量3光电挠度仪BJQN-4D1台结构变形检测4游标卡尺0.02mm1把构件尺寸测量5放大镜/1把构件缺陷检查6静态应变采集仪BZ2205C1台静应变测量7打磨机/1台试验准备8
6、数码相机Sony2部拍摄照片9发电机5kw1台供电10反光背心/10套保护11放大镜十倍1螺栓球观测2钢结构质检测2.1 整体外观普查*xxx新建网架部分经外观调查,结构整体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利用水准仪、卷尺测得网架高度满足设计;构件杆件没有发现安装错误的现象,未发现明显弯曲变形杆件;经观测,钢管杆件与封板、锥头的连接质量普遍较好。防锈蚀涂装均匀,没有发现漏涂、脱落、厚度过低的现象。网架平面、立面图见图2-1。加油房加油房图2-1*收费大棚新建网架平面、立面图2.2 构件尺寸检测根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中规定对节点以及与节点相连构件尺寸进行检测。1对受检杆件的直径
7、采用游标卡尺进行量测,杆件壁厚采用超声波厚度仪进行量测,杆图2-2球节点杆件编号受检杆件与节点球详细检测结果见附表o经检测受检杆件及节点球尺寸均满足设计要求。杆件长细比满足相关规范规定,能够确保在正常使用荷载下不发生失稳。2.3 支座中心偏移及高差检测利用光电挠度仪对网架支座进行中心偏差及高程进行观测。支座编号见网架布置图。支座中心偏差观测结果见表2-10表2-1网架支座中心偏移值编号测试方向偏移方向偏移量(mm)Al纵向外侧LO横向内侧0.5A2纵向外侧0.5横向外侧0.5A3纵向内侧2.5横向外侧1.5A4纵向外侧2.5横向内侧1.5A5纵向外侧2.0横向内侧1.5A6纵向外侧2.5横向外
8、侧2.5支座高程差观测结果见表2-2。表2-2网架支座高差测量值(mm)测量次数支座编号最大差值A2A3A6A716936694369336933102694669436933693313369366943693369396测量次数支座编号最大差值AlA4A5A817720772977347731142772077157715772693772077267713772013经检测该网架支座中心偏移值和邻近支座高程差值满足规范要求。2.4 挠度变形检测节点挠度变形检测,利用立倒尺的方法,测点布置见网架布置图中的B。表2-3测试结果统计表测点三次测试挠度值mm挠度值mmBl25.022.325.0
9、24.1B225.125.925.225.4经检测该网架挠度值均能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3钢结构承载能力检验3.1 测点布置通过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找出内力较大的杆件和变形较大的点,以此为依据进行布点。采用有限元分析设计软件midascivil进行计算。网架的计算模型图,应力分布图和挠度变形图如图31图34所示:图31网架计算模型图图32网架结构杆件应力图tM7C0l 4 744031X1EO 3335C001rwnu* 1JOW1*O 142NSC01 9RQ)*400 7KlOo ocowooo图33网架结构变形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又由以上有限元分析结果为指导,试验测点布置如图3
10、-4所示。NqNqN以N以N以N以N以N勿N以N以NNNN以N以N以N以N以N以NqNqNNONN以N以NNqN以N以NN以N以NNNR/N以N以NHN以N以NN町N二NqNNqNqN以N勿NN以NHN以N勿N以N勿N勿NqNqNN?N勿NHNHNNN勿N)N以N7N二NqNNqNqN以N以N以N以N以N町N以N以N以N取NNNqNqN以N以NNN以N以N以N以NHNNN图3-4测点布置不意图实圆点表示需要测量竖向位移的节点,竖向位移测点共四个,均位于下旋节点。黑方框表示需要测量应力的杆件,共6个测点。其中测点1、2、3测点均为腹杆,测点6、7为下旋杆。3.2 检验荷载试验荷载按恒荷载与活荷载
11、的基本组合进行设计加载,恒荷载取0.30kNm2,活荷载取0.5OkN/nA基本风压0.55kNn?,基本雪压0.3OkN/m?。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试验荷载q=1.84kNm2o试验加载时采用分级加载的方式,共分六级,分别是空载、20%、40%、60%、80%、100%o全部测点在正式加载试验前均应进行零荷载读数,以后每次加载或卸载后即读数一次,并在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后,进入下一级荷载之前再读数一次。对结构变位较大的测点,每隔5分钟观测一次,以观测结构变位是否达到相对稳定。3.3 检验结果通过对现场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选取有代表性的杆件的应变和节点的竖向位移进行分析,由于网架在行车方
12、向具有对称性,选择的应力测点共四个,均为应力较大点。竖向位移测点共三个,得到如下结果。3.3.1 应力应变选择的测点分别为测点一、测点二、测点三、测点六。分别对应下列分析的测点I、测点H、测点III、测点IV。各测点应力实测值如下表:表31各测点最大实测应力值及理论值汇总表测点实测应变值()弹性模量(MPa)实测应力值(MPa)理论应力值(MPa)测点I752.110515.7120.9测点-942.1105-19.7-25.1测点In1032.110521.629.7测点IV-872.1105-18.3-23.8四个测点的应力-荷载变化曲线见图3-5图3-8o图35测点I的应力.荷载变化曲线
13、图36测点11的应力荷载变化曲线图37测点In的应力.荷载变化曲线I喜IH图38测点IV的应力-荷载变化曲线表表32钢结构构件承载力评定表杆件种类作用组合S结构抗力RR/(S)(MPa)(MPa)r承载力等级测点I17.28120.91.21测点II-21.67-25.11.16au测点In23.7629.71.25au测点IV-20.13-23.81.18au由图3-5图3-8可知,各测点应力实验值均小于理论分析值,且应力-荷载曲线近似直线,这说明结构内力在线弹性内,且富余量较大,强度储备较高,满足使用安全要求。332竖向位移本次竖向位移检测采用钢丝将网架上测点位移引致地面上的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为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在加载时尽量避免了网架的振动对数据的影响,每次采集时等到数据稳定以后进行采集的。经计算分析结果如下:表33各测点竖向位移实测值及理论值汇总表测点编号实测值(mm)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