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粉丝经济收割青少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范粉丝经济收割青少年.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党委信息约稿】防范粉丝经济收割青少年“粉丝经济”由来已久,早期主要以追星族为主,那时候粉丝追星基本限于购买偶像的海报、磁带、演唱会等,多处于理性消费状态。如今追星已经不是喜欢一个明星那么简单,每一个动作都牵扯利益,无底线追星、过度消费、为了流量拉踩引战甚至人肉、网暴等恶性行为,给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价值观的养成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1、警惕粉丝经济影响下青少年盲目消费追星。互联网社交媒体和选秀节目的大发展,流量思维开始大行其道,粉丝经济在非理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一些资本操控下的平台更是“因势利导”,设计出复杂花哨的明星榜单,引导粉丝来打投、集资收割一波,再通过节目、产品等做出榜单排名、热搜热度后
2、,再收割一波。南方日报记者曾在疯狂的假圈中提到:不少粉丝均声称每天耗费四五个小时在偶像身上,每月少则为明星花费数百元,最多的单人单月花费10万元,其中以学生为主。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参加粉丝应援比例达到8%。另有数据显示,近15%的“00后”粉丝每月为追星花费5000元以上。一些青少年为了自己的“爱豆”盗用父母的网络账户,或者借用他人身份证进行网贷为明星集资打榜、送应援礼。今年初媒体曝光了一起案件:一名正在读高三的17岁男生,因为追星欠了90多万元,甚至还在偶像工作地点附近包了半年的五星级酒店。2、警惕资本操弄“粉丝经济二在流量和热度的驱动之下,粉丝
3、经济越来越成熟,打榜、刷票等追星形式五花八门。一些“专业化”的应援组织,通过各种话术操控和利用学生粉丝。这些被洗脑的学生粉丝,不啻于粉丝经济中被割的“韭菜二即便是具有独立价值观的成年人,也很容易在饭圈文化的影响下变得盲从,更别说是青少年了。自“倒奶投票”事件之后,选秀节目被管控。每当主流媒体对饭圈乱象的评点、指责,不少饭圈青少年流露的常常是这样的委屈:对偶像“喜欢”是个人行为,掏的是自己的腰包,别人管不着。看似个人行动的背后,实际上是受人引导而实施的“从众”行为,是资本逐利粉丝经济的“脱缰失控”。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调查对1616名14-35岁青少年开展追星专项调查显示:73.4%的受访青
4、少年指出粉丝团会道德绑架,强迫粉丝“氟金52.8%的受访青少年每月用于追星的花费在100元以上;50.5%的受访青少年坦言,父母并不清楚自己在为追星花钱。3、警惕青少年粉丝群体价值观的引导问题。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娱产业得到很好发展,“粉丝经济”也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遗憾的是,一些所谓的“粉丝经济”走了歪路,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刻意宣扬文娱潮流,其中还涉及广大青少年粉丝群体价值观的引导问题,游走在法律与道德的红线上。更值得警惕的是,饭圈文化正在不断向低龄学生渗透。前不久,一段教师组织三年级小学生为偶像应援的视频,引发广泛争议,这都是追星文化、饭圈文化侵袭青少年的缩影,甚至在潜移默化地助长拜金主义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流行。对当下畸形的“粉丝经济”应该高度警惕。一是要警惕青少年盲目消费追星。监护人要提前干预孩子的追星行为,及时监督他们的一些异常追星举动。学校方面,要加强正面引导,增加关于“粉丝经济”及相关案例的课程内容,帮助青少年提高理性追星的认知。各大互联网平台如微博、知乎、抖音等,提高管理规范要求,对于造成不良影响的官方群、粉丝群给予处罚或封禁,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的环境;二是需要明星艺人从自身做起,对粉丝加以正确良性引导;三是提高对经纪公司的规范和市场行为监督,对发生利用粉丝制造舆论、打投和扰乱公平竞争环境的行为给予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