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两篇.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124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两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两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两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两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两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关于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两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关于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两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关于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两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两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两篇篇一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石。当前,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大量聚集,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凸显,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社会治理的难度。为此,转变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思路,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提高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笔者所在的街道工作实践,在前期充分调研、认真思索和交流探讨的基础上,现就做好新形势下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当前现状XX街道辖区面积3.24平方公里,占整个XX区所辖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是XX区地域最大、人口较多、社会资源较丰富

2、的街道。街道常住人口71080人、户籍人口67670万人,下辖8个社区居委会,88个居民小组,建有街道、社区、居民楼栋三级96个网格,拥有社区群防队员83人、红袖标治安积极分子400人,各类网格员700余人,社会组织99家。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街道立足于“品质品位之街、和谐活力之街、共建共享之街、宜居宜业之街”总体定位,坚持源头治理,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核心,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健全平台、完善机制、社会治理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科学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二、存在问题(一)社会治理机制不

3、够健全,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受长期单向管理模式影响,街道对强化社会治理和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自身的公共管理职能定位不清,缺乏多元化工作协调机制。同时,群众参与辖区社会治理的过程尚缺乏制度规范,许多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不多,参与社会治理的程度十分有限,其意见对决策的影响还比较小,这些都导致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不高。在七牌坊、大正街等人员流动比较频繁的社区,由于流动人口和城市暂住人口的意愿比较复杂,利益诉求多样且很难达成共识,所以他们对所在社区公共空间的参与意识更加淡薄。(二)社会资源整合不够,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街道和部门,以及街道和辖区职能站所之间存在条块分割现

4、象,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执法联动上面还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辖区医院、学校、设计院、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优质资源未被激活,在转化为公共服务上面还缺乏有效衔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还处于探索阶段,只是初步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和人员架构,尚未实现常态化的运行。社区党组织活动对青年党员缺乏吸引力,活动参与者多以老年党员为主;非公企业党员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少数非公企业党员不愿亮明身份的现象。(三)社区机关化倾向严重,常态工作经费保障不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街道各项工作最终得靠社区干部执行,社区工作的“行政化”倾向日趋严重,自治功能难以发挥,加之社区工作者工作责任大、压力大、待遇低,导致队

5、伍不够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同时,社区干部承担着网格化服务管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大量社会管理类工作事务,财政安排的经费只能满足基本办公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社情民意走访排查工作缺少专门经费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社区工作的开展。三、对策建议(一)拓宽社会治理工作思路,突出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不仅仅是社会建设领域的理念创新,更是国家治理模式从“人治”到“法治”的划时代变革。一是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社会治理依靠人民的正确导向,在社会治理方式、手段、效果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二是深入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突破过去的街道单

6、向管理模式,形成街道主导、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多方参与的发展格局。三是突出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科学化、法治化,实现“人治”向“法治”的转化,发挥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能力。(二)完善党建引领工作机制,提高社会治理工作成效。一是对于涉及面宽、难度大的社会治理问题街道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协调辖区各党组织和非公党组织参与研究讨论,共商对策。二是要结合社区实际,建设服务交流平台,为群众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反映利益诉求的矛盾纠纷化解渠道。三是及时调整社区党组织工作重心,突出以善治为导向的组织运作模式,通过非行政性、非命令性的方式让更多自治组织自愿接受党组织领导。四是围绕

7、解决社区公共问题开展活动,在参与并主导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党转变。五是充分利用新媒体作用,及时提供丰富的党建信息和公共文化产品,满足社区群众文化需求,拓展社区文化治理空间,进一步增强城市社区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思想认同和情感归属。(三)整合辖区各类公共资源,搭建共建共享工作平台。一是深入推进办事处购买公共服务建设,引入“专业化+社会化”的志愿服务组织,鼓励开展公益类、慈善类、服务类民生服务项目。社区引导居民发挥自治作用,由群众确定服务的范围、内容和服务提供者。二是建立街道与部门、街道与辖区职能站所以及街道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调联系机制,定期了解各方需求,把政府职能和社会组织

8、的功能转化到为居民群众服务的中心上来。三是完善群众满意度考评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群众满意度考评,将城市管理、居民服务、安全隐患、矛盾化解等作为重点考评内容,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四)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紧紧围绕居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推动依法治理、持续整顿。一是切实维护政治安全。严厉打击“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二是切实维护社会安全。扎实开展安全稳定风险评估,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认真开展预案演练。三是切实维护公共安全。集中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和

9、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加强对重要目标、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的安全防范,以网格化、信息化、社会化为指向,进一步织牢街面、社区、居民楼栋三级安全稳定防控网。四是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网络安全监管,引导群众明辨是非、站稳立场,从而全面提升平安渝中建设法治化水平。篇二1.城中村治理现状1.1.A县城中村空间分布概况A县城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城中村分布比较零散,未形成大型聚集区。城中村治理以“党政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提高效能”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实行城市社区网格化创新社会管理。调研小组选取了点进行了问卷调查。2.城中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2.

10、1 空间布局凌乱,缺乏统一规划;规划管理上由于城乡二元性使城中村的发展未纳入或滞后于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村自身的发展又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城中村的建设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缺乏统一的规划,空间布局凌乱。由于城中村内土地权属和使用混乱,利益的驱动导致建设无序扩张。用地功能紊乱,违章违规建设多,不同类型地基建筑物混杂在一起,建筑呈现无序的分布状态,建筑密度极大,建筑通风和采光达不到要求,甚至有的建筑还是危房,使居住者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存在建筑挤占道路和公共空间的现象。住宅、工业、仓储用地混杂,防护距离远远达不到规范要求,给住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内部建筑过密,建筑设计陈旧落后

11、,大部分区域公共绿地极少或没有,景观环境差,严重影响城市景观。2. 2居住环境质量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城中村开发强度普遍过大,公共活动空间(包括绿地)缺乏,环境质量低下;公共配套设施不足,城中村的道路曲折不通,消防安全隐患重大。而由于道路狭窄,无主次干道之分,道路坐标、标高和城市道路网无法对接,商贩私营业主等又不规范经营,私占道路,路边也经常莫名地堆放建筑材料和杂物,无人管理,经常只能车辆单行通过,交通堵塞严重,交通压力大,这不仅使城市村庄火灾隐患增大,一旦出现失火严重的情况,消防官兵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援。房屋高度无序,排水雨污不分,电力、电讯线路杂乱,给水、排水、煤气等设施严重不足,存

12、在严重的质量隐患。同时,由于村内的垃圾处理设施缺乏,环境卫生管理不善,致使村中污水遍地、垃圾乱倒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城市整体服务功能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也影响了城市的现代化形象。2.3流动人口多、社会管理薄弱疏漏;城中村的房租比较低廉,在土地制度、稽查制度和行政管理上具有城乡二元的特点,所以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员短期或长期地居住在城中村内,使得城中村的人口结构变得较为复杂,人口密度也越来越大。外来人口的增多,加上城乡二元管理的特点,人口流动又比较频发,所以社会治安问题比较突出,治安管理起来比较困难。某些城中村甚至已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制作基地,社会治安的乱源,严重影

13、响社会和谐。3.城中村治理思考由于城中村问题的存在,在新时期对于外部环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必须要对城中村进行改造,但是城中村的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从长远规划地的角度加强改造和建设管理。在改造中其基本思路包括两点,一方面要明确产权,也就是使土地使用权股份化、集体化和市场化,使得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分离,从而既协调了各方的利益,又能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城市区划控制,也就是明确划分城中村区域,使土地使用用途进行法定化,将对于城中村的管理纳入到城市一体化规划管理中,这样可实现包括道路、供电供水供气以及环卫、治安等在内的统一有序的管理。3. 1变革产权制度农村土地

14、产权制度应该具有清晰的排他性和可转让性,想要解决城中村问题就要变革模糊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尤其是在城市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土地产权的激励作用,发挥市场机制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作用。3. 2解决外来人口居住问题针对外来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一方面可以参考国外为外来人口建造房屋的成功案例,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为外来人口提供廉价的出租房屋。另一方面如果政府财力压力较大,没有多余的资金建造廉租房,就需要从完善租赁市场,挖掘存量住房资源以及启动二手房市场等方面来解决外来人口的住房问题。3.3健全失地村民的社会保障失地村民是城中村中的弱势群体,也是城市的弱势群体,政府应该为村民未来的生活问题提供社会保障。针对目前城中村村民普遍面临的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方面可完善城乡统筹就业制度,将对于村民的就业管理纳入到城市就业管理中,加强对村民知识和技能上的培训;另一方面鼓励村民创业同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当然前提是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将村民纳入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内,并将这部分群体纳入到城镇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的体系中。4结语综上,城中村的规划管理关系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立,所以必须要全面认识到当前城中村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层的原因,然后可以从产权制度变革、管理体制变革和对已有问题解决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