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尚贤》与《人物志-材能》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墨子-尚贤》与《人物志-材能》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墨子尚贤与人物志材能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个。日: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阂天、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士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
2、,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兢劝而尚意。(节选自墨子尚贤)材料二:凡偏材之人,皆一味之美。故长于办一官,而短于为一国。何者?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又国有俗化,民有剧易,而人材则迁。辨护之政宜于治 则无奇。矫抗之政宜于 则虚。公刻之政宜于纠 则暴。伎俩之政宜于治不同,故政有得失。是以王化之政宜于统大,以之治小,烦,以之治易,则无易。策术之政宜于治难,以之治平,治侈,以之治弊,则残。谐F日之政宜于治新,以之治旧,奸,以之治边,则失众。威猛之政宜于讨乱,以之治善,富,以之治贫,则劳而下BL故量能授官,不可不审也。凡此之能,皆偏材之人也。故或能言而不能行,或能行而
3、不能言。至于国体之人,能言能行,故为众材之隽也。人君之能,异于此。故臣以自任为能,君以能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能不同,故能君众材也。(节选自人物志材能)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故官无A常B贵C而民D无终E贱F有G能H则举之I无J能K则下之。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指任用,与过秦论中“南取汉中,西举巴蜀”的“举”意思不同.B.俗,指风俗,习俗,与成语“未能免俗”“伤风败俗”中的“俗”
4、意思相同。C.劳,指劳累,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劳其筋骨”中“劳”意思不同。D.阳,文中指服泽之北,与登泰山记中“泰山之阳”的“阳”意思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任用人才应该不拘一格,只要有能力,就应该给予爵位、俸禄和权力,这样他们就能获得民众的敬重、信任和畏惧。B.材料二认为,偏材只有一种特长,只能在具体位置上发挥长处,若用他来治理国家则会因能力不足而难以调动百官的积极性。C.材料一列举尧选拔舜、禹选用益、汤选用伊尹等均能成就大业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君主任用人才要出以公心,抛开私怨的观点。D.材料二认为,君主的能力要求与臣子不同,
5、臣子要能恪尽职守,能言善辩,建功立业;而君主要善于用人、善于兼听、能赏罚分明。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译文:(2)至于国体之人,能言能行,故为众材之隽也。译文:14.同是谈人才话题,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答案解析】10. CFI(“官无常贵”与“民无终贱”句式一致,“有能则举之”与“无能则下之”句式一致。句意:因此,官员并不永远富贵,平民也并不一直贫贱。有能力就提拔他,没有能力就罢免他。原句标点为: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11. D(A项,“南取汉中,西
6、举巴蜀”的“举”是攻占的意思。与文中的“举”意思不同。C项,原文中的“劳”是耗费的意思,“劳其筋骨”中“劳”是使动用法,使劳累,二者意思不同。D项,文中的“阳”指服泽的北岸,“泰山之阳”的“阳”是山之南,二者意思不同。)12. C(“是为了证明君主任用人才要出以公心,抛开私怨的观点”错误,是为了证明君主为政要列德而尚贤,授之以政的观点。)13. (1)所以,在这个时候,即使处在厚禄尊位的臣子也没有不带着敬畏之心来做事。(“虽”“敬惧”各1分,句意2分)(2)至于兼备多种才能的国家栋梁之才,能说能做,所以是众多人才中的杰出人物。(“国体之人”“隽”各1分,句意2分)14. 材料一侧重论述君主要依
7、照德行任用人才,并能授之高官、厚禄和权力。材料二侧重论述人才之间有区别,君主要善于分清人才各自不同的优势并据此任用他们。(每点2分,答满两点给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所以古代圣王处理政事,依照德行给予位次,崇尚贤人。即使是农民或工匠这类人,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封他很高的爵位,给他很丰厚的俸禄,任用他来做事情,给他决断的权力。说:如果爵位不高,那么人民就不敬重他;如果俸禄不丰厚,那么人民就不会信任他;如果在理事时没有决断权,那么人民就不会畏惧他。把这三种东西授予贤人,并不是要赏赐贤人,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所以在那个时候,依德行来排列位次,按官职来处理政
8、事,按照劳绩来决定赏赐,衡量功勋分给俸禄。因此,官员并不永远富贵,平民也并不一直贫贱。有能力就提拔他,没有能力就罢免他。出以公心,抛开私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代尧在肥泽(地名)的北边选拔舜,把政权交给他,天下安定;禹在阴方(地名)之中选用益,把政权交给他,九州平定;汤选用在厨房工作的伊尹,把政权交给他,谋略成功;文王推举从事渔猎工作的闲天、泰颠,把政权交给他们,西方的各个部落臣服。所以,在这个时候,即使处在厚禄尊位的臣子也没有不带着敬畏之心来做事;即使是农民和工匠这类人,也没有不兢兢业业努力做事而富有善心的。材料二:大凡偏才的人,全都是只有一种特长。所以偏才在一个具体职位上能够发挥其长处
9、,而放在治理国家的重任上则会显出其短处。为什么这样说呢?偏才在一个具体职位上,会和其他的人合力获得治国的成就。而治理国家,则要求用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调动百官的能动性。再有,一个国家有习俗和教化的不同,百姓有激烈和平和的不同,而人才的各种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用他们执政就会有得有失。所以采用王道教化的方式来执政的人适合统理国家大政,用他们治理小事,就是不合时宜,不切实际。采用区别与保护的方式来执政的人适合治理纷乱的局面,让他们治理安定局面,则会失去安定。采用权术谋略的方式来执政的人适合治理危难局面,让他们治理常态局面,则不会出现奇迹。采用矫枉抗厉的方式执政的人适合治理奢侈的民风,让他们治理疲惫的百
10、姓,则会使百姓受到摧残。采用和谐和和缓的方式执政的人适合治理新创立的局面,让他们治理旧局面,则会不见实效。采用公正严苛的方式执政的人适合治理纠正奸佞狡诈.让他们治理边境地区,就会造成百姓逃亡。实行威摄刚猛政治的人适合讨伐叛乱,让他们治理善良的百姓,就会对百姓残暴不仁。利用权变、构思巧妙的方法执政的人适合治理富足的地区,让他们治理贫瘠的地区,则会徒劳无功使百姓困苦不堪。所以应当根据才能授官,对此不可不谨慎行事。具有以上种种才能的人,都是偏才。所以有的人能说不能做,有的人能做不能说。至于兼备多种才能的国家栋梁之才,能说能做,所以是众多人才中的杰出人物。君主的才能与人臣的才能不同,所以为臣者以恪尽职守的才能为能力,君主以善于用人为能力。为臣者以能言善辩为能力,为君者以听取不同的意见(兼听)为能力。为臣者以实际建功立业为能力,为君者以能赏罚公正为能力。君主的能力与众臣不同,所以能驾驭各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