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整合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整合教学实录.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整合教学实录第一部分背默诗歌巧拟题师:今天我们继续进行群诗学习。请三位同学默写古诗登幽州台歌望岳和登飞来峰,看谁默写的既准确又美观。(生默写)师:下面是男女同学Pk朗读诗歌。请男同学推荐你们心目中的优秀朗读者与陈家欣Pko男生一致推荐黄稚淇朗读。两位学生朗读。师:现在大家都来做公正的评委,评一评吧。【屏显】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幽州台】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望岳唐杜甫岱宗夫
2、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生:陈家欣与黄稚淇朗读都准确,且咬字也十分清晰。但是,我更喜欢陈家欣朗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时那种空茫与悲怆。生:我也喜欢陈家欣对登幽州台歌的朗读处理,特别是“之和而”处的停顿,读得舒缓流畅,“悠悠”叠词的处理,更感觉宇宙的苍茫,个人的渺小与孤独。师:陈家欣朗读字正腔圆,对诗歌的情感把握也巧妙融入到节奏处理和声与气的控制中。但黄稚琪也有优点啊,谁来说说?生:黄稚琪朗读望岳与登飞来峰读出了杜甫和王安石的豪情,这一点,陈家欣做的不够
3、。师:的确,黄稚琪发挥出了男生的优势。如果在朗读第一首时,节奏再舒缓一点,情感再收一点,读出深沉与悲怆,则更完美了。师:我们再齐读三首诗。师: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有“山”生:不对的,登幽州台歌没有。是亭台。生:都是登临诗。师:你背一首试试?生:登鹳雀楼师:那你上来默写。生默写。师:刚才同学们都发现了这几首诗均是登临诗,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登临诗,有登幽州台的,有登泰山的,有登飞来峰的,那么,登临诗主要特点是什么呢?【屏显】登临诗是抒发主人公登临某处(山、亭、楼、阁等)而生发的某种或某些情思。题H主要有“登某处上某处望某处”等。师:登高望远之作最近才学过一首呢?生:曹操的观沧海。师:对,这
4、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登山望海抒发阔大胸襟和远大抱负之作。师:接下来,我们先用学习春之韵的方法,根据这三首诗的内容和情感的相似之处,拟个总题目吧。生:高瞻远瞩。生:傲视群雄。生:登高小天下。师:昨天蒋傅怡预习时拟的题目很好,给同学们看看。生:伫立远眺看人生。师:大家选一个作为本节课的总标题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生:我选,因为符合诗人当时在登高时的环境。生:我选,在高处看,对组诗有了一个概括。生:我选,思考人生的境遇,对人生发出一种由衷的感慨。生:我选,群像山,傲视像作者的心理,符合作者诗的意境。生:我选,身居高处,傲视一切,都是写作者在高的地方俯视.师:我们投票选择吧。(投票ing
5、)师:我认为比要好一点,哪位同学帮老师说一说理由?生:我们学的诗都有登高之意,虽然有身在高处的意思,但是,诗言志,诗人的情思在四首诗中不能用“高瞻远瞩或“傲视群雄”这样积极乐观的词语概括。因为登幽州台歌还有怀才不遇之悲怆。师:你都能联系第一首诗的情感来拟题了。是的,好的诗题有的能直接或间接暗示诗人的心情。反之,不能准确概括几位诗人心情的,最好不能轻易选用。那么,如果我们选其中一个作为题目,你将选择哪一个?生(齐):师:同学们都选择“伫立远眺看人生”,那么,我们再从用词的精当上来斟酌一下题目。生:“看”和“远眺”有重复之嫌,可以结合登临诗的特点改成“悟师:好一个“伫立远眺悟人生”。生:“伫立一词
6、不能很好地体现登临诗登高望远的特点,我要换成“登高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登高远眺悟人生”。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登上什么山,看见什么景,想到什么事,抒发什么情,这些都是登临诗创作的一般步骤。改后的题目很好地概括了登临诗的特点,又能表明诗人或我们的感悟。大家很有才华啊!不过,羊晨同学拟的“登高而小天下,化用孟子的话:“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也是很有内涵的。只是,同样不适合第一首诗的情感,但是如果作为望岳和登飞来峰两首诗的总题目,更恰当。人多力量大,你们的小宇宙开始爆发啦。今天老师也拟了一个题目:万古情怀此登临。拟题角度和大家改后的题目有异曲同工之妙。师:接下来,我们先了解一下登临
7、诗的一般创作思路:【屏显】登临诗一般创作思路是:1.登临何时何处?2 .目见何景何物?3 .生发何感何怀?4 .为何生发这样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学习。刚刚我们在拟题过程中已经初步明白了诗人登临地点。第二部分万古登临望其景师:刚刚我们在拟题过程中已经初步明白了诗人登临地点。那么,三位诗人登临分别望到了怎样的景?哪首诗的景物打动你心?【屏显】登临望到了怎样的景?哪首诗的景物打动你心?生:杜甫笔下的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非常打动我心。“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用得极好,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一样,切断了阳光,分出了山南向阳明亮
8、,山北背阴晦暗的两个世界,有力地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师:这是近望之景。近望,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泰山凝结聚绕,那泰山仿佛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将山北山南切割成一边暗一边明。周老师没去过泰山,但是,好向往泰山。五岳之首的泰山啊,远远望去,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无比壮观。去过泰山的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眼中的泰山。生:我去过。泰山太高了,从红门到南天门爬上去,累得只感觉就是难攀的的数也数不完石阶。师:你侧重于描述自己的心情了。你们想想形容泰山的成语。生:顶天立地。生:高耸入云。生:直插云霄。师:泰山既神奇秀丽,又高耸巍峨,令无数人神往。继续说。生:“荡胸生层云,决眦入
9、归鸟”,是在日暮时分看到鸟飞入林子里。师:你们看老师这样描述对不对?当杜甫登山半山腰已经接近傍晚了,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波涛汹涌,睁大双眼凝望并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不禁豪情满怀: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渺小啊。生:不对。“会当”是终当,一定要。诗人想象登上一定要登上泰山之顶峰之后,感受到的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多么渺小。师:最后两句想象的画面十分美,放眼望去,一片连绵不断的峰峦,十分雄伟辽阔,想象一下诗人登上泰山之巅,看见云朵层层叠叠,不禁思绪万千,不禁想起圣贤孔子的话: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吟诵出口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生:王安石登上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用夸张的手法,写
10、出了峰上古塔之高,听说鸡叫就可以见到太阳升起,很令人神往。师:高高的宝塔、红红的太阳、郁郁苍苍的山峦,视野辽阔,灿烂明亮,真令人向往。生:幽州台是燕昭王招纳贤士的地方,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从时间上,想到过去、现在和未来,感受到历史的悠久。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诗人从时间上生发的感慨。从空间上,“念天地之悠悠”把个人置放到广袤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一方面感受到空间的辽阔,一方面又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齐读:【屏显】陈子昂登幽州台,幽州台历史悠久又苍茫开阔,深深打动我心;杜甫登泰山,泰山神奇秀丽又雄伟壮观,深深打动我心;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峰而耸入云又灿烂明亮,深深打动我心.第三部分万古登临感其心
11、师:白居易初授拾遗: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杜甫自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请结合关键词句走进诗人内心。【屏显】景因情生,情因景动。哪一联诗让你在登临中触摸到诗人的内心?生:我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我感受到陈子昂不被理解赏识的孤独。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达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伤。生:我在“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感受到诗人在无垠的时间与空间面前的孤独、寂寞、悲凉。一个独字还将自己生不逢时,知难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表达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生:我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感受到杜甫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傲视群雄
12、的雄心和气概。生:我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浮云”既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我从两句诗中看出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屏显小结】陈子昂他登上幽州台,发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这是一种大孤独。杜甫眼中的泰山神奇秀丽、雄伟高大。他想要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看出他不怕困难的决心,这是一种大气魄。王安石登上飞来峰,宝塔高耸入云,眼前灿烂明亮,他再也不怕保守势力阻挠,一心想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
13、而勇往直前,这是一种大抱负。第四部分万古登临识其人师:登临望景,读诗识人。猜猜此时的诗人处在一种怎样的境遇之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屏显】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关心国事。24岁时举进士,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直言敢谏,但建议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挤和打击,壮志难酬的陈子昂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被奸人陷害,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一生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深的认识。这首诗写于第二次从军,即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他抱病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东北讨伐契丹,以右拾遗任武攸宜帐下参谋。契丹李尽忠
14、、孙万荣等人攻陷营州。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迎击契丹,武不允。几天后,陈子昂亲眼目睹了武攸宜的指挥能力,看着唐军以优势的兵力却一败再败,他忍无可忍了,又一次慷慨激昂地请战,却激怒了武攸宜这个公子哥,将他贬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土藏用七首等诗篇。【屏显】杜甫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离开长安,开始过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去洛阳参加进士考试落第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落第的杜甫根本没觉得是
15、打击,他在洛阳住不久便开始了他第二次漫游。他后来用壮游诗来形容他第一次漫游的情形: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屏显】王安石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胤Yi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30岁,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生:我读到了一个满腹才华却又屡遭打击的、壮志难酬的陈子昂。生:我读到了一个热爱祖国山河的杜甫。生:我读到了一个勇往直前的杜甫。生:我读到了一个满腔抱负的王安石。生:我读到了一个豪情满怀,不怕恶势力的王安石。齐读小结:【屏显】陈子昂虽有满腹才华,虽怀揣报国宏愿,但是,未能遇上明君,依然难觅知音,难得重用,难以施展才华。我读到了一个忠心报国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诗人。杜甫虽考场失意,但对未来仍充满无限期待。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雄伟高大激起了他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也看出他是一位不怕困难、勇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