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面部敷色中的“三白”.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23587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仕女面部敷色中的“三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仕女面部敷色中的“三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仕女面部敷色中的“三白”.docx(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fl*三部!但的三白”在国内琳琅的美展中,人物画十分跳眼,油画、水彩、色粉、综合材料及至现代装置不同类别,数量丰富。但相对来说,国画类占比并不太多,入展题材不是侗乡就是苗寨,人物多“写生”而非“写真”,至于传统仕女画几乎绝迹。于是,仕女面部敷色的“三白”法就成了绝响。然而在数十年前,无论是张大千,还是徐操、胡也佛,是工笔重彩,还是隽逸写意,仕女画都是人物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题材,“三白”法也常见于仕女面部敷色中。何为“三白”?即仕女的额头、下颌、鼻子三处被敷为白色。如此,观感上能使额头看上去更为宽广明亮,下巴更为饱满,鼻梁也更高挺,这与现代时尚打造的面部立体感方式颇为相近。一般研究者认为,唐代宫

2、廷画家张萱、周昉,通过面部“三白”法,创造出唐代贵妇人所崇尚的浓妆艳抹、富有强烈装饰性的“盛妆”效果。事实上,“三白”法在仕女画起源的南北朝就有了雏形,如北齐杨子华的校书图里,仕女面部额头、鼻子的“二白”就十分醒目,唯下颌之敷白稍淡。“三白”法于唐代卷轴画、壁画中施用达到高峰,并在唐、五代、宋出现两种不同的画法,种是用粉由眉毛一直向额上染去,染到发际为止;一种是由额头发际处往下染,染到眉毛为止。仕女画崛起的另一个高潮是清中晚期。此前,从六朝的秀骨清像、面短而艳,到唐代的秋丽丰肥,再到宋代的端庄秀丽,明朝的艳丽精细、羸弱倾向诸多因素影响,铸成每一时期的不同特色。清末海派的任伯年、钱慧安,画仕女三白”法偶尔施用,而前海派仕女画大家费丹旭、改琦,却从来不用这当是时代环境、风尚流变、市场趣味影响所致,特别是跟费、改开创“病态美人”风靡一时而强化个性风格有关。两人所画仕女,皆婀娜多姿、体态娇柔;鹅蛋脸、樱桃嘴等构成的面部,不再追寻“三白”后产生的华贵盛妆效果,而更求得一分秀润素淡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美容塑身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