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革命文化的渗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革命文化的渗透.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一一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革命文化的渗透革命文化,又称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推翻三座大山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凝聚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革命思想、革命精神和革命风貌的文化。革命文化传承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成为党和国家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优质基因,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在开展革命文化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丰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将革命文化教育自然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促使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党和国家的合格建
2、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思想基础和精神基础。一、让课堂充满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学生有了理想信念和崇高信仰,才能为学习增添动力、为前进明确方向、为成才提供保障。我们必须让学生树立起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然而当今社会,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理想危机”,没有远大志向,没有信念信仰。原因虽多,但教育欠缺、课堂乏力是重要原因之一。不少学校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于简单化、形式化,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在内的德育课程教学和德育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在新时代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们补上这重要一课,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例如:“插上理想的翅膀”一课,我布置学生们课前搜集“革命伟人的故事”,课堂上通过讲一讲
3、“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立志出乡关”“我要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等故事,启示学生明白: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总会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理想与梦想是成功的种子。接着从反面再探讨:“如果人人无梦想,人人无志向,得过且过,碌碌无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明白了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最后,在正反对比中,引领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教育学生为实现理想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并愿意为其付出辛劳,奋斗一生,无愧于人生,无愧于祖国。这样,梦想的种子就会在学生的心田悄然生根发芽。二、让课堂铸就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对于
4、成就事业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教师如果把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结合本课程教学挪移到课堂上,用到教育学生上,培养学生以大无畏的乐观态度正视困难,勇于面对困难,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战胜困难的信心,无疑是极其利好的事情。学科德育教师应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加强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例如:在教学“遇到困难怎么办”一课时,我让学生充分交流生活中、学习中自己遇到的困难,然后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共同来探讨怎样解决这些困难。然后可以通过播放张海迪的故事进行榜样引领:“一个身体残疾的人都不放弃有尊严地生活,都能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战胜种种磨难与
5、考验,创造出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就,何况是我们这些正常人呢?有什么理由面对困难就轻言放弃呢?”在这样的讨论、对比和榜样引领下,学生明白T:困难并不可怕,只要自信乐观、勇敢坚强,就一定能战胜它,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最后再通过“面对挫折我不怕”的量化评价表,延续课堂教学内容,强化夯实生活中的知行合一,真正培养起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理素质和抵御挫折的能力,形成健全人格。三、让课堂飞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是在斗争中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战斗,忘我工作的品德。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战争年代需要,和平时期也同样需要培养这种品质。作为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的
6、学校教育,作为教书育人主渠道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应在课堂上结合教学主题充分挖掘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并形成序列化和常态化,不断加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例如:一年级“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新中国是无数革命英雄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继承革命英雄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为祖国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三年级“家乡的名人”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家乡的抗日英雄、战斗英雄人物事迹,感受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为追求光明自由的新生活而大无畏的英勇精神和公而忘私、舍生忘死的革命情怀。五年级“说桥论车看发展”一课,可以引导学生感悟我国历代航天英雄,牢记使命、为
7、国争光、团结协作、勇于奉献的航天精神。“祖国江山保卫者”“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课例,可以引领学生学习“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担当意识和“精忠报国”情怀以及我军不怕艰难困苦、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坚持到底的长征精神。四、让课堂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新形势下,我们要继续教育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要结合本课程教学进行吃苦耐劳、奋发图强教育。反对骄奢淫逸、奢侈浪费,倡导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即使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对于学生来说,尤其
8、要树立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要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培养勤俭节约的好品质,杜绝不良的消费习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二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底蕴。我们要很好地挖掘,把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五、把课堂的革命传统教育引向社会、走向实践活动性、实践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特征。教育只有通过活动或实践,才能让学生“内化”而“入脑”,获得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与和谐发展。革命文化既包括国家层面的革命文化,也包括地方性的革命文化,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外,还应该充分
9、挖掘地方性革命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红色革命文化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中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例如:清明节,我们组织学生走进家乡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或者历史博物馆考察学习,了解革命英雄人物,学习革命精神。烟台牟平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杨子荣革命纪念馆”进行课外实践,了解杨子荣的成长历程和他大智大勇、智取座山雕的故事,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深入虎穴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烟台莱州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郑耀南故居”考察学习,了解他组织地方党、发展地下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革命事迹;烟台龙口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抗日战斗英雄任常伦的故乡和烈士纪念碑去悼念烈士,学习他在
10、战场上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烟台海阳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地雷战博物馆考察,了解战斗英雄于化虎等英勇机智杀敌的故事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红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听、看、摸、做、唱、写等可操作的情境中,直观生动地体验事实,感知领悟红色文化,取得震撼心灵、启迪思想、感悟道理、传承精神、促进成长的教育实效。总之,红色革命文化在学科德育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多渠道地将红色革命文化运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真正让红色革命文化进课堂,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先烈的缅怀,珍惜今日的生活,坚定理想信念,继承革命传统,做党和国家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