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4诺曼底号遇难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诺曼底号”事件的背景和凶险程度,感受人性的温暖和伟大。2 .学习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感情和思想,提高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感受人性的温暖和伟大,理解人道主义精神和爱国精神。3 .提高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三、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全文,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4 .以小组合作和情景模拟为主要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和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展示和班级评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
2、参与度。5 .多元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和成长自信。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包括“诺曼底号”事件的图片、视频、音频等,以及针对课文内容的图表等,并提前测试多媒体设备是否正常运转。2 .教师准备问题清单,以及小组合作与班级展示的评分表和评价标准,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参与互动提供充分指导。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安定幸福的环境中,可是当灾难突然降临到我们身边时,你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谁都会感到惊慌、害怕。1870年3月17日,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照常行驶的“诺曼底号”轮船被全速前进的“玛丽
3、号”剖开了一个大窟窿。那是一种怎样的场景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出示课件1)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维克多雨果一起走进1870年3月17日的那个夜晚。3 .作者简介。(出示课件2)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1841年当选为法兰西语文学院院士。1862年出版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代表作有克伦威尔国王寻乐巴黎圣母院笑面人等。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尤其是难读的外国人名和地名。山脉葬身剖开赤裸裸哭泣维持酣睡机械岗位主宰英
4、伦鱼腹窟窿混乱嘶嘶地惊慌失措践行(1)认读词语。(出示课件3)弥漫汹涌调遣秩序注意读准平舌音“宰、措”,翘舌音“秩”。(2)指导书写。(出示课件4)伦腹剖窟窿混嘶维秩岗宰措遣践“遣”:半包围结构。内部最后五笔的笔顺依次是竖、横折、横、横折、横。4 .找到“剖开、灌、蓦地、须臾”这些字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5 .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自己认为难写的生字生词。6 .读读难读的外国人名、地名、船名。外国人名:哈尔威船长、奥克勒福大副、洛克机械师、克莱芒见习水手。外国地名:南安普敦、根西岛、英伦海峡、埃居依山脉、敖德萨。外国船名:“诺曼底号”“玛丽号”7 .教师检查学习情况,相机
5、指导。(出示课件5)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混乱:没条理,没秩序。维持:使继续存在下去,保持。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岗位:泛指职位。主宰:支配,统治,掌握。惊慌失措:惊慌害怕,不知所措。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三整体感知,弄清情节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说,比一比,看谁说得好。提示: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要说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即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8 .小组交流,展示。(出示课件6)这篇课文讲述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
6、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之际,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随着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的感人故事。9 .熟读课文,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设计意图: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生词,并跟随雨果先生一起目睹了一场灾难的发生。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设计注重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过程,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了人文关怀和爱国精神的教育功能。同时,也需要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健全思维逻辑能力;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小组协作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效提高个人成长的综合素质。总之,本次课程设计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