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的赤壁情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人的赤壁情结.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人的赤壁情结刘磊来源:寻根2014年第04期情结与赤壁情结在苏轼以后的中国文学史上,传统文人不断追慕苏轼、崇拜苏轼,成为一种有趣味且有意味的文化现象,而其中,“黄州赤壁”成为崇拜苏轼现象中一个绕不过的节点。清雍正湖广通志卷一一八记载:“江汉间言赤壁者五,汉阳、汉川、黄州、嘉鱼、江夏。”也就是说,长江流域湖北段称赤壁的地方至少有五处,黄州赤壁因苏轼被贬黄州而闻名天下,后人为了与赤壁之战的发生地“武赤壁”蒲圻赤壁即湖广通志中的“嘉鱼赤壁”区分,亦称之为“文赤壁”“东坡赤壁”。有研究者认为,从宋代到近代,吟咏赤壁的诗词共计一千余首,苏轼以后吟咏赤壁的作品,一般都是吟咏黄州赤壁的。吟咏黄州赤
2、壁的作品创作数量之多,思想内容之丰,持续时间之久,都充分表达出苏轼对后代文人的深远影响。根据中西学者对,情结”的表述,我们认为,后苏轼时代中国古代文人的“赤壁情结”又可以细化为赤壁风景礼赞、三国英雄崇拜、坡仙景仰三个具体情结,这些情结容纳了寄情山水、建功立业、适时归隐、全身而退、哀叹英雄等儒道交织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人在封建制度条件下不断受到前代文化影响与思想因袭而生成的“集体无意识”结晶。黄州赤壁,因其景色奇丽,被苏轼及其后时代的许多文人咏叹。关于黄州赤壁景色的奇丽,联系历代诗作,我们认为黄州赤壁之奇,在其色、其高、其变。赤壁之奇,奇在其色。黄州赤壁本来叫“赤鼻矶”,这座小山的山崖是红色的,
3、就像一只红色的鼻子伸到江里,所以当地人叫它“赤鼻矶二黄州方言中“鼻”“壁”不分,都是阳平,就把“赤鼻”念成哧壁”了。黄州赤壁的这种颜色也是诗人们关注的对象,如南宋辛弃疾词作霜天晓角赤壁中“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明代王世贞过赤壁二首其一中“战血至今高壁色,词源终古大江声”等。赤壁之奇,奇在其高。黄州赤壁,突兀高耸,宛假设石脚插水,又似一拳伸云。故而黄州赤壁“乱石穿空”之高境亦成为后人咏叹的一个方面。清代汪引芝赤壁八景中二赋堂诗首联即言:“赤壁山横万仞堂,为披云汉绘天章。,盛赞了黄州赤壁之高。赤壁之奇,奇在其变。高耸赤壁,与大江相表里,与云雾相映衬,使得此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南宋戴复古黄
4、州栖霞楼即景写出了气象恢宏、变化多端的赤壁景色。三国英雄崇拜苏轼涉及黄州赤壁的“二赋一词”中所言的赤壁并非三国糜战的赤壁,但诗人们似乎并不在意糜战的赤壁其所在地的真伪,而是借赤壁之战这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大战中“赤壁”的大名来抒发一下自己的英雄崇拜和壮志而已。说到英雄崇拜,赤壁廖战中的周瑜当仁不让地成为诗人们英雄崇拜的主角。苏轼被贬黄州,登临赤鼻矶,泛舟大江,由赤鼻黄州赤壁而联想到赤壁廛战,故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想象周瑜风姿:“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寥寥数语即表现出自己对英雄周瑜的崇拜。英雄崇拜在南宋时较为突出,呈现了一个高潮,如辛弃疾、陆游、
5、曾用孙、刘辰翁等人都有涉及周瑜崇拜的作品传世,这种创作现状应该与南宋“山河破碎风飘絮”的统治幅员和政治角力有一定的关系。如抗金英雄、著名词人辛弃疾登临黄州月波楼,由赤壁之景而联想到赤壁麋战的少年周郎,不禁自伤老大,无限愤怒填充胸臆:“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薮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宋代以后,英雄崇拜仍旧经久不息。如金代元好问,元代赵孟)惧,明代朱桢、方孝孺、解缙,清代袁枚、赵翼,近代秋瑾、张天翔等,都有涉及周瑜崇拜的文艺作品的诗歌、绘画等传世。苏轼及其以后的诗人在歌颂英雄的同时也感慨了历史、英雄的一去不
6、返,顺带夹杂着自己的立志功勋或壮志难酬的情感。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传达了自己因被贬黄州而产生的老大无成的感伤以及因“乌台诗案遭遇仕途失意而产生的“人生如梦”般无可奈何的幻灭。这种理想上既欲有所作为而现实中却又无可奈何的“人世”与“出世”的矛盾,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后代的诗人们。如南宋诗人曾用孙赤壁绝句:“白浪高于屋,风回熨帖平。周郎呼不醒,久立听江声。”诗人通过伫立赤壁江面、久呼周郎而英雄不再,只见长江白浪逐天的情景,形象地表达出对“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无可奈何。英雄崇拜中的英雄,有时候也指向赤壁糜战中的孙权,或者孙刘联军中的刘备一方,甚至孙刘联军的对立面曹操偶尔也会成为崇拜的对象。如元好问
7、赤壁图中就贬曹操赞孙权:“曹瞒老去不解事,误认孙郎作阿琮。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也有对曹操表示赞赏的,如方孝孺赤壁歌的结句就感慨:“噫嘘唏,曹公气势,苏子文章,人物销锦,尘迹荒凉,惟有江水千古万古空流长。”坡仙景仰无论是周瑜、孙权,还是曹操、刘备,诗人们诗歌的主旨或歌颂,或感慨,折射出来的是充当创作主体的后苏轼时代的诗人们理想上既欲有所作为而现实却又无可奈何的“入世”与“出世”的复杂矛盾情感。苏轼少年得志,进入仕途后锐意进取,意气风发,乌台诗案后贬至黄州,落魄无奈,对当时的朝廷是心有余悸、腹有牢骚,但却欲言又止、欲罢不能,因诗文而得罪当道的他只能缄口不言朝政,寄情山水外物、寓意诗文
8、书画。黄州时期,苏轼创作了一大批反映自己思考“出”与“处”、“仕与“隐之间矛盾的文学作品,这类复杂的矛盾心态对于后苏轼时代的诗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苏轼具有崇高的文坛地位和人格魅力,所以对苏轼的崇拜在当时苏轼文学集团文人之中以及后世的文坛中都颇有市场和规模。并且,苏轼的思想融会儒、道、释三家,尤其是乌台诗案后苏轼更是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得自身更具仁心禅意、仙风道骨,为后世文人树立了一个难以企及的文学、人格、文化高标,以至于后世追随者常常称之为“坡仙“,阅读后苏轼时代的赤壁诗文,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涉及黄州赤壁的诗词都涉及苏轼,我们把后世对苏轼的这种崇拜,称为“坡仙景仰”情结。通过阅读,我们发现,
9、涉及黄州赤壁的后世诗词中“坡仙景仰”情结大大超越了赤壁风景礼赞和三国英雄崇拜两类情结。苏轼关于黄州赤壁的诗文作品,最典型的莫过于“二赋一词二这三篇作品尤其是二赋,以高度的文学韵味、庄玄色彩、禅学精神、文化风神,被后世中国文人推为经典,被他们顶礼膜拜,后世文人的黄州赤壁创作均萌窠于此,并且这些作品在思想上也大都未能超越这三篇作品思想内涵的范畴。在北宋,苏轼的词赋就开始有影响,如苏轼的挚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的东坡先生像赞中就以赤壁二赋中的酒、笛生发,说“东坡之酒,黄州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南宋时,像刘克庄、王炎、文天祥等一大批名人,都有推崇赤壁二赋的作品。如刘克庄赤壁图由画作而联系后赤壁
10、赋内容,写道:”共餐站一著,各饮酒三升。客去主人睡.明朝醉未醒。”我们读刘克庄的这首题画诗,可以由诗句而想象出他所看到的这幅题名为赤壁图的画卷的画面。王炎在另一首题画诗题徐参议赤壁图中也说乌林赤壁事已陈,黄州赤壁天下闻C东坡居士妙言语,赋到此翁无古人。“金、元文人对苏轼的尊崇,大多数与以赤壁图为中心的画作有关,可见在当时以东坡游黄州赤壁为题材的画作已成为山水人物画中的一种时尚和潮流。如元代理学家刘因后赋赤壁图先生平生两赋尔,江山华发心悠哉。至今画里风月笛,尚有老骥西风哀,”诗中推崇东坡的两赋,并联系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和“早生华发”的主旨,表达对壮志难酬但仍壮心不已的感慨。到了明代,诗人
11、们对二赋一词的景仰和金元时代的情形相似,创作了大量诗篇。如李东阳题赤壁图、何景明赤壁歌、王世贞游赤壁、袁宏道赤壁怀子瞻、廖道南赤壁图、刘节赤壁仙舟图等。在上述诗人中,值得注意的是蒲圻人唐道南,众所周知,蒲圻赤壁是赤壁屡战所在地,而廖道南的诗作赤壁图咏的却是黄州赤壁:“洞庭春水碧连天,赤壁仙人也扣船。何处乘槎入牛斗?直从银汉泛洪泉。”本诗由前赤壁赋的内容生发,表现出“古来胜迹原无限,不遇才人亦杳然清朱日溶赤壁怀古的心理,足见当时苏轼及其二赋一词的强劲影响力。东坡风流的无尽追慕宋孝宗在为苏诗文集刊行而作的赞序中说苏轼“负其豪气,自在行其所学,放浪岭海,文不少衰,力干造化,元气淋漓,穷理尽性,贯穿天
12、人,山川风雨,草木华实,千汇万状,可喜可愕,有感于中,一寓于文,雄视百代,自作一家”。皇帝作赞,足见苏轼被推崇的地位之高。而任黄州团练副使的四年多时间,正是其人生的低谷时期,在此期间苏轼的内心经历了孤寂、淡泊、旷达的历程,这种穷且益坚、宠辱皆忘的坚毅与旷达,为他在后世赢得的无限追慕奠定了坚实的根底。于是,东坡风流,成了后苏轼时代文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追慕东坡风流者,最初是苏轼文人集团中的弟子门人及和苏轼有过接触或交往的人,如黄庭坚、张耒、韩驹、何颉之等。从南宋开始,这种追慕之风,有增无减。戴复古、文天祥、王炎、刘辰翁等人都在相关作品中表达了对坡仙的景仰与追慕。金元时代,随着隐逸思想的盛行,
13、急流勇退、追慕坡仙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元好问、赵孟顺、刘因、丁鹤年、戴元表等人也在作品中向坡仙致敬。这些仰慕诗中不仅有对,千载英雄,已逝,唯余茫茫江面的感慨,更有对“苏家赤壁”的玄想与追慕,表现了他们在三国英雄崇拜与坡仙追慕之中更倾向于后者的态度C明代初期,方孝孺抑武扬文,推崇苏轼,在其赤壁图赞中,鄙夷三国群雄是“群儿戏兵,污此赤壁”,而称赞苏轼为“伟人”,说他“酹酒大江,以涤其污。挥斥元化,与造物伍最后感慨“明月在水,独鹤在山,勿谓公亡,公在世间“,言语之中充满了对坡仙的缅怀与敬意。自方孝孺以后,推崇坡仙在明代文人中成为一种势不可遏的风气,李东阳题赤壁图赤壁图、何景明苏子游赤壁图赤壁歌、杨慎
14、赤壁图、王世贞游赤壁二首、袁宏道赤壁怀子瞻、刘节赤壁仙舟图、石昆玉赤壁、罗洪先夜泊赤壁等都表达了敬慕坡仙的文字。赤壁情结是儒道互补思想的表征赤壁情结中江山之兴、英雄崇拜、坡仙追慕三种具体情结在后苏轼时代的不断高涨,其实是中国传统文人、传统文化儒道互补思想的具体表达C在中国文化史上,道家的宇宙哲学和儒家的伦理哲学的双重作用对中国文人的影响根深蒂固,具体到后苏轼时代中国传统文人的赤壁情结而言,英雄崇拜更多地表达出中国传统文人对儒家宗法制的负责任的态度,江山之兴和坡仙追慕那么更多地表达出中国传统文人寄情山水、纵身大化、及时脱身的思想。赤壁情结正是儒道互补思想的表征,其三种具体的情结表现那么又归属于两大思想类型,这三种情结互为补充、彼此相济,共同融会于传统文人的内心,使得他们“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善天下”,居庙堂高而不自矜,处江湖远而不自哀,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既现实又飘逸,既稳重又洒脱,具备了宠辱皆忘、圆融自足的人格魅力。他们就这样一代代地传递着无穷的美好,推动着中国文化的悠悠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