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34037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为认真落实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按照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产业基础,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坚持市域统筹推动和县域主体推进并行、优化存量和扩大增量并重、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并举,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产业生态,加强载体建设,强化示范引领,优化发展环境,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二)发展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将创新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强化企业创新

2、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融合发展。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高效融合,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业生态。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支持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加快建设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和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三)发展目标。到2022年,制造业总量规模、产业结构、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初步形成以智能制造为引领、高端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

3、均下降5%o到2025年,培育形成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二、主要任务(一)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工程。1.加快创新主体能力提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每年培育5家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家以上。2、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对接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和国家工业强基方向,每年选取3个重点领域,开展揭榜挂帅攻关活动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到2025年,制造业

4、企业累计实施科技创新项目超过100项、获发明专利授权超过100件。3、加强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加快培育建设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吸引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知名院校合作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在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到2025年,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0个以上,工程研究中心50个,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00个。(二)保持制造业平稳较快增长工程1.加强对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建立制造业龙头企业一对一包抓服务机制;加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监测预警,按月研判分析,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技术创新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鼓励中小企业加快成长。建立小升规工业企业培育库

5、,对每年小升规企业按净增加量给予每户20万元奖励;对年度增速快、贡献大的制造业企业给予奖励。3、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密切监测煤炭、钢铁等大宗原材料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加强原材料供需上下游协作,建立钢铁、水泥等大宗商品产销对接长效机制,推动原材料生产企业与客户企业签署中长期供销协议,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4、大力促进工业品销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举办优势工业品、消费品线上线下促销活动,免费为企业提供展销服务。采取平台让利、企业让价、政府补贴的方式,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开展联合促销。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行动。5、强化运行保障。指导能

6、源企业与用户对接,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工作,保障重点用户用能需求。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要素跟着优质企业走原则,推动生产要素和能耗指标向好项目、好企业集中,实现资源高效优化配置。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中评为A级和引领性的企业在重大活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等时期可自主采取减排措施。(三)加快企业培育激发市场活力工程建立健全企业培育机制,务实推进专员派驻工作,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做精做优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小微企业上规模,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实施企业家培训提升工程,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引进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机构,选树一批质量标杆企业

7、。加强注册商标培育和保护,建设商标品牌示范基地,培育品牌产业集群。(四)实施企业转型升级工程加快企业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力争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建成一批智能化园区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和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到2025年,力争建成10个国家级绿色工o分行业制定智能化改造指南、选树标杆企业,每年培育10个智能工厂。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到2025年,上云企业达到2000家。(五)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支持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应用,促进创新成果转

8、化。强化企业主体培育,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0家。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力争通过5年建成1家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技术创新合作,到2025年,建成50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推进产业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和基础设施共建。到2025年,融合企业新增5家。(六)提升数字赋能,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5G产业布局,做大5G产业规模,以龙头企业为抓手,重点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相关产业;形成一批产业优势明显、创新能力突出的5G产业集聚区;注重产业间的协调和带动发展,实现引一个项目,聚一批人才,兴一方产业,强一市经济的发展目标。引进5G

9、智能终端配套产业,做强基于5G标准的无线政务专网智能终端设备,持续引进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备、可穿戴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或重点项目。积极支持软件学院双创基地发挥作用,导入相关产业生态资源,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5G产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集5G研发创新、应用体验、产业发展等多领域于一体的5G综合智能科技示范园区。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入融合,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培育12家智能化示范园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新型制造模式,培育12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七)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县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重点产业带建设,做好产学研对接,

10、打造以项目为中心、骨干企业为主体、工业园区为载体、集群化发展为目标的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各县区立足自身禀赋优势,定准3个特色主导产业,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建立重大制造业项目优先落地保障机制,加快产业及配套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落实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开展县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推动县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要素保障(一)强化财政引导。建立健全财政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制造业的奖励和补助力度。充分发挥国家、省级、市级各类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支持企业实施智能、绿色、技术改造和智能制造生态构建、创新平台建设、首台(套)产品应用、工业互联发展应用。(二)保障制造业用地。建立工业项目优先落地保

11、障机制,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推广混合用地、标准地出让等模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统筹用好工业配套用地,统筹布局公共服务和生活设施,研究制定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三)强化金融支持。鼓励银行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稳步扩大和提升制造业贷款规模和比重。开展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行动,推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办银行机制。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企业白名单和重大项目库,鼓励金融机构对入单(库)企业优先给予融资支持。支持企业上市(挂牌),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四)加强人才支撑。大力实施英才计划,加大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发挥重点产业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实施新工科建设计

12、划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推进产教融合,推行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优先推荐制造业领域人才申报国家、省级各类表彰奖励,并在市级表彰奖励中给予适当倾斜。(五)强化数据应用。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建设一批数据应用示范场景,加大制造业数据归集和开放力度。(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落实减轻企业负担各项措施。建立环保监管正面清单制度,实施差异化管控,避免一刀切。强化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大国工匠精神和新时代汴商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四.组织实施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建立市级领导分包重点企业和重大制造业项目工作机制,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工作台账,组织观摩点评,督导工作落实。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各县(区)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强化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督导考核,完善统计监测机制,将制造业发展相关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对排名靠前的地方给予土地指标、环境容量、政策资金等方面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