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 7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7课敬业与乐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 .在反复朗读、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2 .分析文章运用的论据,体会多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难点)3 .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她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为之感动。敬业与乐业虽是梁启超在七十多年前所写的,但在帮助我们如何做到“敬业奉献”上,仍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设计意图
2、:有针对性地由学生实际生活导入,便于学生很快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二、自主学习一:回顾知识,预习检测议论文知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2 .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有在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名著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道理论据:主要是古人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3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4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1)引论-一开宗明义,明确论点。(2)本论-运用论据,分析论证。(3)结论-总结全文,得出结论。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2 .理解词语意思。设计意图:从字、词、文学常识、课文内容等多方面入手检查预习情况,为上好本
3、节课做准备。三、自主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朗读课文,并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1.本文主要论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独学)敬业、乐业3 .本文哪句话揭示了全文论述的中心?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独学)“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生的不二法门。4 .本文结尾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殷切希望?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5 .理清结构:(对学)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层次清晰。文章的题目给大家亮出了作者的观点,敬业与乐业。文章开头给提出了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分别谈论三个方面“有业之必须要”“要敬业(什么是敬,为什么要敬,怎
4、样做到敬)”“要乐业(批驳做工好苦呀,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观点,最后,总结全文勉励大家要敬业乐业,敬业是责任心,乐业是趣味。学法提示:1 .独学:跳读全文并圈点勾画。2 .对学:同桌讨论、交流,互相补充。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设置独学、对学环节,做到既独立思考,又培养合作精神。四、自主学习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落实了教学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合作探究1:要有业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明合作探究2:要敬业作者在论述“敬业”的必要性时,依次提出了哪些问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
5、法及其作用?1.什么叫敬业?引用朱子的话做道理论据。(道理论证)2 .为什么要敬业?列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做事实论据。(举例论证)3 .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和法国学者的论述做道理论证。(道理论证)作探究3:要乐业1.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四点原因)(1)在工作中寻找快乐。(2)在奋斗中感受快乐。(3)在竞争中体味快乐。(4)在投入中享受快乐。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对学中讨论交流,掌握判断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从而明确论证思路。五、自主
6、学习四:三读课文,拓展提升1 .关于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这两种职业的人,结合本文敬业与乐业的精神,谈谈自己的看法。学法提示:先独立思考,然后4人小组合作探究,最后推荐一位代表发言,其余同学可作补充、点评等。2 .作者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J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设计意图:通过独学、群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结合实际发挥集体智慧。六、堂清检测1 .填空:本文首先提出的中心论点是,然后深入地论述了和的重要性。最后用和总结精神旨意,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2 .指出下列句子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2)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找中心论点,梳理文章结构,并且能够判断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推荐作业:请从文中摘出一句你最信服的有关敬业的观点,制成读书文摘卡片,并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