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说课稿.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42082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课《马说》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3课《马说》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3课《马说》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3课《马说》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3课《马说》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第23课《马说》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3课《马说》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马说》说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23课马说说课稿马说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是语文组称科员,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马说。我将从教材,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来说我的基本思路。学习文言文,积累字词和重要的文言现象极为重要,这是传承优秀文化的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方法。这篇文章写得形象而又含蓄曲折,把要说明的道理始终通过马的遭遇进行表述,抒情既淋漓尽致,又没有把所持的观点正面说穿,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读者。因此,学习本文,重在读的教学,在读中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经典的魅力。接下来,我将开始我的说课。一:说教材马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2、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硬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这篇文章写得形象而又含蓄曲折,把要说明的道理始终通过马的遭遇进行表述,抒情既淋漓尽致,又没有把所持的观点正面说穿,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读者。因此,学习本文,重在读和理解的教学,在读中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经典的魅力。二: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

3、文,而且做练习和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比如:之,者,也,其等字的用法,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初二的学生,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在把握托物言志手法方面可能还有所欠缺,基于此种情况本课以朗读,解释文章大意,抓准字注音字形字义以及感悟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主旨为主,让学生能够理清文章大意,感悟作者思想情感,理解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方面,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从体会韩愈的内心情感,深入引入到个人人生难题的面对。三:教学目标基于

4、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把目标设置为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完成字音字词读和理解的目标,基于以前的学习,再次理解“说”这种文体。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我们以前所讲的文言文翻译一字对应一字,结合注释独立翻译和讨论理解疏通文章大意,并且结合句子理清一词多义,特殊句式,通假字的运用等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理解韩愈借马所要表达的内心想法,同时积极感悟,结合自身,领悟文章的用意。通过这三个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成为坚毅、执着、博学、谦逊的人才”的育人目标。

5、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在句中理解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通假字,和作者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方法。2.教学难点:文言文中常见的之,也,其等字的意义和用法多样,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要领悟本文中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方法,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五:说教学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和培养学生根据注释和积累解决实词虚词等重点字

6、词的能力和习惯,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文以载道,语文课程是人文和科学性的统一,所以在本节课上,我引导学生树立的情感和正确的人才观,以便在以后的成长路上如何去把握自己施展自己。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1、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通过故事感知人才的意义及重要性、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练笔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2、诵读品味法: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书声朗朗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3、创造性学习法: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

7、胆创新,勇于讨论营造出“议论纷纷”的课堂气氛。4、情感激励法:通过教师寄语,勉励学生树立人生观成才观。六、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伯乐相马: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点明:一匹千里马也需要遇见赏识自己的伯乐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力,人与马的互相理解和关怀

8、能够成就更好地彼此。提问:那如果千里马遇不见伯乐怎么办?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文章中看看韩愈是怎么写的。2 .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韩愈(768年一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二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

9、,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10、。文体“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性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相当于杂文。3:进入课文,朗读课文,解读文本(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当今语文教学要溯本求源,探其精髓,勿忘“读”这个本。所以,这个环节就是“边探究文本边朗读,解读到一定的深度,朗读也到位了。”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A.第一步:根据注音试读。接着老师泛读,范读是为了体现教师的示范和楷模作用。B.第二步:全体朗读。这样是为了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朗读时注意重点字音及停顿。C.第三步:细读课文、疏通文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着重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将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全班进行交流。基

11、本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D.第四步:个别学生朗读,学生集体评议,并说明理由。这样学生的诵读必须建立在对文章的理解上。学生的评议可能回涉及到这么几点:(1)5个“也”字句的语气。(2)整篇文章所出现的之,而,者,其的用法意义归纳。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激疑”和帮助“解疑”。E.第五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正

12、确语感、语气进行朗读。4、精品细读A.首段:教师此时应提出提纲挈领的问题。首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首段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首段文字说明了什么?B.第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千里马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是什么?C第三段: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食马者的无知致使千里马被埋没,本段哪句话高度概括这些内容?揭示段落大意和关系: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讽刺。5.梳理文章结构。“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至此,学生已较透彻地把握了文章。接下来该呈现出文章最实

13、质的内核了,”文章是说马,但作者真的只想说马吗?学生就很容易找出“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了。6、情感延伸A.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和控诉。B.所以本文采用的是哪一种写作手法?文章表面上是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实际上是对封建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种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中的写法叫“托物寓意C.从全篇来看,作者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绝不仅仅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愤懑之情,其写作用意如何呢?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D.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你能讲出几个含有“马”字的四字成语或是诗词名句吗?结语: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努力使自己更完美;学会推销自己。七: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