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装缘饰风格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女装缘饰风格探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清代饰师誓施摘要:清代女装缘饰经历了山简到繁、由窄到宽的风格演变。乾隆末期是清代女装衣缘装饰风格发生变化的个重要时期,因此本文以乾隆时期的结束为界点,以清代女装缘饰的审美风格为基准,将清代大致划分为清前期(1644年一1795年)和清后期(1796年19世纪末)。通过对清前期与清后期满汉女装缘饰风格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清前期女装缘饰风格为古朴典雅,清后期女装缘饰风格为繁缗奢华。清代女装缘饰风格的变迁见证了一个时代审美的变迁,并极大地推动了服装款式的丰富与发展。关键词:清代;女装缘饰;风格;满汉女装清代女装艺术风格深受满汉两种主流文化的影响。从满汉各异、分途并存的局面到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
2、了独具特色的清代女性服饰文化。在清代女性服饰文化的背景下,女装缘饰显现出历代所不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复杂的结构、精湛的工艺、多重的花样达到了服装线条装饰艺术的颇峰。它既是传统服饰审美风尚的传承,又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体现,并见证着一个时代审美的变迁。本文以实物图像资料为线索,结合文献图片资料,梳理出相对清晰准确的清代女装缘饰发展脉络,更好地把握缘饰艺术发展的规律。1以古朴典雅为主体风格的清前期女装缘饰分析1.1 清前期满族女装缘饰风格分析入关时期满族女装简朴无华,基本款式袍服的外轮廓呈长方形,圆领口、右大襟、窄袖,还有紧身、箭袖、扣裨等特点。这个时期的满族服饰以满足地域霜求为主,具有实用性。
3、即使有衣缘装饰,也只是体现在简单的镶边上,颜色单素淡,服饰风格以朴素为主。清军入关以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受到影响,中原地区生产的丝棉等原材料流入关内,丰富了满族服饰材质,这时绸缎等出现在了制作满族服饰的材质中。这个时期的服饰不再仅仅以实用为主,开始逐渐注入美感与礼仪的色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女装缘饰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满族女装缘饰在乾隆年间的变化较为显著。随着纺织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制作缘饰的手段也不断增多,其色彩搭配、图案纹样、使用材料等也越来越丰富,而且缘饰的宽度也有所增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乾隆“湖绿缎绣五彩博古花卉纹女袍,此袍以湖绿色缎为面料,领、衽、接袖、马蹄袖皆用石青色绣
4、串枝牡丹绦镶边,为了使牡丹花纹更具物象性,其花芨部分采用打籽绣,花叶部分采用鸡毛针,花纹生动形象,富有生气,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和装饰效果,如图1所示。与康熙和雍正年间相比,乾隆年间的服饰层次感强,纹饰更加精致,刺绣工艺更加考究。可见清乾隆年间更加注重对装饰美的追求。1.2 清前期汉族女装缘饰风格分析清初的汉族女装承袭了宋明以来上衣下裳的传统形制,上身着衫、袄,下身束裙,或是在衫裙之外加罩背心,其服饰本身从形式到色彩都突显出传统文化下的女性特征。目前所见清初传世瓷器上所绘人物形象多为汉装仕女,所绘仕女均身着明代服饰,这不仅反映出明代以来的汉服女装之美为清初满汉社会所共同接受,而且对整个满族的审美取
5、向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些瓷器彩绘纹饰上也可以看到汉族女服的缘饰有着内敛、含蓄、古朴大方的特点,其在衣襟和袖口处用单色的窄布边装饰,这也与当时复苏的经济水平和仕女的社会地位有关。到了康熙中前期,中上层社会妇女服装要考究一些,其材质、纹样、色彩搭配、工艺手法等都要多姿多彩一些。服饰面料多以花纹雅丽、色调清新为主,纹样在继承明代纹样的基础上,更为精致细腻。如图2所示,此大襟窄袖彩绣女袄多在衣襟和袖边镶绣纹饰,其衣襟镶绣的如意云头装饰特点和变化敕少,风格趋于端庄优雅、简洁大方,与服装的整体风格十分和谐,更是融合了吉祥寓意,突显了汉族文化的中席之美。乾隆时,由于大兴经学,儡家传统文化广为传播,这
6、个时期汉族传统女装另一较为显著特征是衣袖偏向宽大,更加突出汉族传统服饰特征,这也对袖口缘饰的表现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李斗在扬州画肪录中有相关记载:“女衫以二尺八寸为长,袖广尺二,外护袖以锦绣镶之,冬则用貂狐之类。”反映了乾隆时女装袖11变得相对宽阔,更加注重袖饰,缘饰的形态和种类也更加丰富多样。显然清代汉族女性对于衣装镶滚花边的装饰价值胜过于实用价值,如图3所示。2以繁缗害华为主体风格的清后期女装缘饰风格分析2.1 清后期满族女装缘饰风格分析乾嘉年间汉学的发展极为兴盛,也带动了汉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在这一氛围下,满族女性仿效汉装服饰的现象时有发生。参阅清人所作清宣宗声溢秋庭图等绘画作品,可以发
7、现经过清初满汉女性服饰文化的碰撞交流,至道光时满妇旗袍的窄袖和袖端的马蹄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袖口平直宽阔的形式。这一改变正好满足了当时女性追求宽袖时尚的心理需求。衣袖宽度的增加也为袖口缘饰提供了足够的装饰空间。清后期,满族上层女性中最为常见的礼服形式是袍褂,受汉族女服流行风尚的熬陶浸染,更加讲究衣缘的花边镶滚,其华美精致与汉装已经不相上下。如图4所示,此礼服即所谓不必套褂的“领袖袍”,其领、袖、衣襟、衣裾以直线形宽镶边设计,服装的轮廓线进一步被强调刻画,凸显华美。缘饰的组合方式也从单一组合变成了多条镶滚的组合,样式更加多样,趋于复杂的堆叠,使服装层次更加丰富,节奏更富于变化。在清后期的女
8、装缘饰中如意云纹是一种流行的装饰手法。特别是咸丰时期,由于对如意云纹的大肆镶嵌和修饰,使这种纹饰形式受到满族女性的喜爱和推崇,达到了那时服饰文化领域中的新高度。如图5所示,在前后开裾处用各种彩织、绣缎带镶出如意云头的造型,这种曲线变化呈现出的造型较清前期是饱满、流畅的,多姿多彩的。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缘饰色彩的绚丽,缘饰图案纹样的多样化,缘饰材料类型的丰富等元素变化都反映了清后期女装缘饰设计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和复杂性,风格转向繁缗奢华。2.2 清后期汉族女装缘饰风格分析清后期,汉族女装形制发生了巨大改变,明朝服饰风格已很难见到,这时汉族服装常见形制为宽博袄褂。这一时期女装袖阔尺二,为缘饰提供了更
9、大的空间。绣、镶、绵工艺的广泛运用不单是在袖口,而且在衣襟、衣领、下摆等处都出现了宽窄不一、纹样复杂的花边,镶滚条数目从三镶三滚、五镶五滚发展到十八镶滚,服装缘饰而积过七成,如图6所示。在训俗条约中记载:妇女衣裙有琵爸襟、大襟、对襟、白桐、满花、印花等形样。镶滚之费更甚,有所谓白旗边、金白鬼子栏杆、牡丹带.盘金间绣等名色。一衫一裙,镶滚之费加倍,衣身居十之六,镶条居十之四,一衣仅有六分绫绸,新时离奇,变色以后很难拆改”可见清后期镶滚花边手工业发达,织染绣技术进步,无止境地追求繁复、精致规矩、细腻,致使镶沿之风久盛不衰。汉族女装中的素色宽边配以云头纹饰在清后期也广为流行,如图7所示。此粉缎地大镶
10、边右衽女袄中的黑缎宽缘和大云头的组合设计,不仅衬托了衣料鲜艳的色彩,还明晰地勾画出服装的外轮廓。这种做工精良、配色考究、图案寓意吉祥的装饰手段使得轮廓线条干脆利落、简洁大气、形式感极强。3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变迁,满汉两种主流文化的碰撞交融,清代女装缘饰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窄到宽的风格演变。清前期,虽然女装缘饰从清入关之初到康乾盛世发生了一些形态风格上的改变,但由于整个社会的保守仿古之风,两族女装的绿饰风格均散发着古朴典雅之美。清后期,满汉服饰风格融合加快,两族女装更加注重装饰,审美作用占据主导地位,本时期的服饰转而追求材质的华丽、纹饰的精美、工艺的细腻,服饰审美取向日趋精细俗艳。复杂繁琐的
11、纹饰堆砌于服装之上,摒弃了简洁大方之美,由简趋繁成为这一时期缘饰发展的潮流。在整个风格变迁中,缘饰不仅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装饰技艺和审美特点,而且还促进和推动了服装款式的丰富与发展。注释: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7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485.参考文献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2孙彦贞.清代女性服饰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6.3宋凤英.中国织绣收藏鉴赏全集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10.4满懿.旗装奕服:满族服饰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2.5王金华,周佳.图说清代女子服饰M.安徽:黄山书社,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