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社会风气对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艺术的影响.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53199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社会风气对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艺术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清代社会风气对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艺术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清代社会风气对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艺术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代社会风气对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艺术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社会风气对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艺术的影响.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清僧会风气a釉上彩谈仕女瓷画艺术的影响引言仕女瓷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不过从唐代直至元代,其数量都是很少的,属于人物瓷画中不引人关注的一类。不过到了明代,这一情况有所改变,受文人审美意趣的影响,仕女瓷画开始兴起,而到了清代,仕女瓷画更达到发展高峰,与高土、婴戏、佛道等题材并列为主要人物瓷画类型。清代釉上彩瓷艺术达到技艺的巅峰,类型丰富,盛行工笔技法,形成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发展的巅峰时代。清代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主要类型为粉彩、法琅彩、浅绛彩等,画面中的仕女形象与清代社会风气密切相关,真实地反映着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要求和现实状况。一、清代封建礼教与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女性美的淡化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

2、个皇朝的清代,在其中前期仍然保持着经济繁荣,封建理学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因而,在清代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中的仕女形象是不可能尽情地展示女性之美的,必然受到封建礼教的严苛限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矛盾的状态:一方面,经济的繁荣使帝王、文人直至民间都产生欣赏女性美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封建礼教却要求将女性之美尽可以压抑。于是,便出现了似乎是折衷的方法: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以近乎写实的技法表现女性之美,而这种美必须符合于封建礼教。这样,在遵循封建礼教制度的原则下,清代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中的仕女女性美的一面被大大淡化,表现出平和、矜持和低眉顺目的姿态。画面中极少出现男性形象,而主要为儿童形象,于是,清代釉上彩

3、工笔仕女瓷画最多的题材即是各种教子图,以及棋、琴、书、画、织绣等场景,深刻地揭示出女性在清代封建社会中地位的卑微。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清代瓷画艺人们却仍然尽可能地将女性之美展示出来。清代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中的仕女形象描绘十分精致细腻,色彩丰富柔丽,女性面部秀美,这都倾注了艺人们对美的追求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声色犬马的上层贵族的审美追求。清代后期,随着经济的衰退,封建束缚却更加明显,清代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中的女性之美被进一步弱化。瓷画中的仕女形象更加柔弱,色彩亦转向清淡,在风格上追随着改琦、费丹旭的画风。这类仕女形象往往被形容为病态美,折射出封建社会已渐入膏肓的事实。清末出现的浅绛彩工笔仕女瓷画即

4、是这种淡化趋势发展的极致。这类仕女瓷画线条十分柔细,施色亦很淡,女性形象毫无神采可言,女性之美几乎被完全含蓄化和隐藏化。在封建礼教下,清代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本应展现的女性之美却因封建统治阶级的虚伪而被刻意掩盖和弱化,从而使观者既能保持审美观照,同时又不致产生感官刺激,达到类似于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目的,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统治者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的矛盾心理。二、清代文人处境与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女性美的变异清代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兴盛的核心推动因素并非来自普通民众,而是来自于清代文人审美风尚的变化。文人阶层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最易识破封建礼教的虚伪性,因此,他们成为清代封建统治阶级强压的对象,并激起文

5、人群体的强烈不满,在这种重压下,对仕女画的审美要求既成为一种反制措施,也成为一种心灵的寄托,这在晚清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汉文人集团中充满着反清情绪,清代统治阶级对文化领域进行残酷钳制,大兴文字狱,如乾隆时期即有文字狱多达74案,对文人的残酷迫害使得晚明时期兴起的人文思潮灰飞烟灭,文人每日谨小慎微,唯恐稍有不慎即招来杀身之祸,此处境竟与陪侍统治阶级的仕女相似,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清代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中的仕女形象是柔弱而病态的,这完全可以看作是清代文人的一种顾影自怜。清代文人处境的艰难使其普遍产生低迷而颓废情绪,审美也发生明显变异,表现出日益柔化的趋势,在这清乾隆盛世结束以后表现更加

6、清晰,使清后期的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中的仕女形象不断趋向于柔弱、哀怨。清代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多为瓷中精品,因而非普通民众所能消费,清代文人群体是主要消费群体,因而才使得清代文人对女性审美的要求真实地反映到瓷画当中,并逐渐脱离大众,成为一种概念化和程式化的表现,呈现出一种千人一面的不良倾向。瓷画中的仕女,无论是何种题材,一律呈现出修颈、削肩、柳腰的体貌特征,五官则呈现长脸、细目、樱唇的特征,神情上则多表现为黯然神伤的小家碧玉风韵。于是,在清代文人群体审美的推动下,一方面,清代瓷画中出现大量精工细作的工笔仕女形象,显现出工笔仕女瓷画空前的繁盛局面,而另一方面,不断趋于柔弱的形象特征却表现出文人以及女

7、性本身不断下滑的社会地位。于是,清代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作品也就不再是文人士大夫茶余饭后的玩赏之物,而是借此来抒发自身情感,在观赏纤细柔弱的病态美的仕女形象中慨叹人生失意、咀嚼人情世态、嗟叹个人命运。三、清代女性地位与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女性美的真实性清代封建社会中,女性完全处在被压迫的地位,男性占据着社会主导话语权,女性的言行举止无不服从于男性的制约与控制,因此,女性也必须依从于男性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是没有自身的审美喜好的。当以宫廷贵族和文人士大夫阶层为主体的男性对女性美提出审美要求时,无论是何种形态美,女性都必须无条件地使自身形象倾向于这一审美趣味,只有这样,其美的价值才能得到认可。因此,在

8、清代封建礼教、宫廷趣味、文人处境的共同影响下而形成的对女性的扭曲之美被女性完全被动地加以遵循。这样,清代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中女性的柔弱的病态美便不再是清代文人的幻想,而是真实的存在。在现实中,清代女性不断地对自身形体的要求向男性审美标准靠拢,以迎合男权社会的需求,呈现出阴柔、瘦弱、清丽的外貌特征和卑微、依附、顺从的精神特征。也正是这种真实的存在使得创作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的画匠们在模袭宫廷或文人画家的仕女画时有意识地选择契合于当时女性形象的画作,因此,尽管大部分作品中的仕女着汉装,但其瘦弱清丽的形象却是清代标准美女,并没有脱离现实。而清代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中还有一部分清装仕女,则更是现实的反映。

9、清代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状态也成为清代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的创作素材,如教子、梳妆、赏花、棋琴书画等等。清代社会要求女性呈现出柔弱之美的重要原因是为了反衬男性的阳刚之气,借以加强男权社会,满足男权社会的虚荣心,这样,我们便看到,在清代后期国力不断衰退之时,清代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中的女性形象愈发柔淡瘦弱,表明当时男性对国家日趋衰弱充满内心恐慌,借更加柔弱的女性形象自欺欺人地体现男性的力量,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清晰地反映出清代社会由盛转衰中,女性地位的不断下降和压迫的不断加重。四、结语一个时代的瓷画作品能够反映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文化形态和审美标准,清代釉上彩工笔仕女瓷画亦如此,画匠们遵从于封建礼教的要求和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并依据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女性形象,创作出符合时代美学品格和精神意识的作品,形成独具时代特色的形式、内容、内涵、意蕴,并对民国及至当代的工笔仕女瓷画产生深远影响。1萱草园主人.浅谈明清官窑瓷中的仕女画J.收藏界,2007(12)2马聘.桃花与美女:中国近代彩瓷的民间绝唱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梁基永.中国浅绛彩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书画美术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