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53455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父母爱子,则为之t三远(关键词)史记;教育启示;家庭教育最近正在读史记中的赵世家。合上书,书中有两个镜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其一是一代改革家、开疆拓土的赵武灵王在沙丘宫中饿了三个月,被活活饿死。其二是赵太后同意以长安君为人质,含泪送儿离开赵国的情景。两种不同的悲哀,前者是强者饿死的凄凉,后者是慈母为了国家利益忍痛母子分别的感动。这两个画面初看起来,没有什么联系,细想,后者包含前面悲剧的答案: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代改革家,赵国中兴的灵魂人物赵武灵王为什么饿死宫中,生命力强大的他在没有储粮的宫殿里靠掏鸟窝中乳鸟为生,维持了三个月的生命,居然还是没有人去救他?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就是高中课文廉颇蔺

2、相如列传中让蔺相如“奉璧往使秦国”的赵惠文王的父亲。饿死赵武灵王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个赵惠文王!赵武灵王加强了外交策略,联合周边的国家,孤立了秦国。他又采取“胡服骑射”,改革了军事,提高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他开疆拓土,灭了中山国,设立了雁门、云中二郡。可以说在赵武灵王时期,赵国的实力空前强大。赵武灵王的生卒年份为前340年和前295年,也就是说,他死的时候,才45岁,这正是人一生中最为年富力强的时候。他15岁登基,41岁时,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小儿子赵何,也就是赵惠文王,赵武灵王是以太上王的身份饿死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赵武灵王娶韩国女为夫人,生了儿子赵章。原本立赵章为太子。后来赵武灵王做了个梦,

3、梦见一个美女在弹琴唱诗,对这个梦中情人,赵武灵王念念不忘。后来在各种宴会上,赵武灵王多次给人讲自己的这个梦,描述梦中美女的长相。这话被吴王听说了,吴王觉得自己的女儿孟姚很像赵王梦中的情人,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赵武灵王。赵武灵王非常宠爱这个吴地的女儿,叫她吴娃。吴娃被尊为夫人,而且生了一个儿子叫赵何。赵武灵王因为喜欢吴娃就更立了吴娃之子赵何为太子。吴娃不久就去世了。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自称主父,也就是太上皇,让儿子赵何登基为赵王主持国内事务,自己主要是管理军务。封前太子赵章为代安阳君,并让大臣田不礼去辅佐赵章。赵章有不服弟弟称帝的想法,赵武灵王知道也不加以制止。相反,有一天他看到儿子赵章给

4、赵何行君臣之礼,顿时心里有怜惜之意,于是想封赵章为代王,两王并立,也许会不错。这个想法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和儿子们游沙丘,赵章和田不礼造反,大臣李兑等起兵平定叛乱。赵章逃到主父的宫中,主父开门接纳了赵章。李兑等人围住了主父宫,赵章死了(书中未提怎么死的),李兑等人叫人继续围住主父宫,怕赵主父出来后报复。宫中只剩下赵主父一人,可惜一世英豪,在沙场上所向披靡,有去了一趟秦国边境考察了一番居然都被秦军没有发觉的本事,居然在沙丘宫中被活活饿死!饿死的原因很复杂,历来众说纷纭。我认为,在对待继承人的问题上他目光短浅,没有深远的考虑;废太子过于草率,更立太子后立场不坚定;不够冷静理智

5、,有些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赵武灵王在废太子的问题上太武断专行,赵章无故被废,自然心里不痛快。而后因为吴娃早早去世,又重新喜欢赵章,想让赵章当代王,把赵国一分为二,这些都是目光短浅的想法。再有,既然为了避免临终时再选继承人的被动局面,提出提前让位,自己在壮年时当太上皇,就应该真正退位,却又想借两个儿子争夺王位之机来重新夺权。这就是过于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不已,让两个儿子对自己这个父亲都没有好感。在挨饿的长达三个月时间里,赵惠文王没有来救自己的父亲,大臣也没有人来救,我们想那时己经有廉颇、赵奢等大将,这些人都是以忠义著称的。这样看来,沙丘饿死赵武灵王似乎是一场君臣统一的一场心照不

6、宣的维护祖国统一的义举。有意思的是,史记赵世家中也很坚定地维护赵惠文王的利益,撇开他的过错。“是时王少,成、兑专政,畏诛,故围主父”。很明确地表示,赵惠文王年纪小,没管事,饿死父亲和他没有关系!为什么史家持这样的态度?可谓“君不君,则臣不臣。”“吴娃死,爱弛,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以致父子俱死,为天下笑,岂不痛乎?”赵武灵王的“怜”就是没有替孩子做长远的考虑,当初无故而废太子时,为什么不“怜之”?那时却只顾自己的一时喜好,只顾讨吴娃的欢欣,而忘了赵章的委屈。等到赵惠文王已经登基当了国君,哥哥赵章给弟弟赵何行君臣之礼,这不是很正常吗?赵武灵王却“见其长子章保然也,反北面为臣,讪于

7、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章欲代,计未决而辍。”这一“怜”就是短视的行为,就是这一“怜”其实就要了赵武灵王父子的命。此时的赵武灵王全然没有了他坚持胡服骑射时的决断和坚定了,他当初说:“夫有高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有独智之虑者,任鹫民之怨。”意思是建立极高功勋的人,一定会受到世俗人的指责,智慧独到的人,一定会受到普通人的怨恨。作为改革家,和作为父亲的赵武灵王仿佛已然不是同一人。于是我想到了其后的赵太后,她能做到忍痛送子去当人质,爱子,则为其计深远。赵王刚刚登基,赵太后管事,秦国要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人要求必须以长安君做人质才肯出兵。赵太后坚决不同意送长安君做人质。触龙就游说她:“父母

8、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今君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盲腴之地,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其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情深意远,你不能只想着给长安君封好的地方,多赐给他宝贝,而不让他为赵国立功,一旦您去世了,他靠什么在赵国立足啊?在触龙如此至情至切至理的劝说下,赵太后终于同意送幼子去做人质。当然,在历史功绩上,赵太后无法和赵武灵王相提并论,但在对待儿子的态度上,赵武灵王确实不如后来的赵太后,爱其子,却并不为其计深远。我们试着设想一下,如果从深远来考虑,从赵国的长远利益出发,赵武灵王该立谁为嗣?在立了赵何为太子且已经登基后,自己还要不要支持赵章的夺权行动?还该不该有分赵国为二子的想法?正当壮年

9、,自己要不要当太上皇?当了太上皇,如何做才是有利于儿子治理江山社稷?如此做了长远考虑之后,再做出决策,赵武灵王饿死的悲剧或许就会避免?后代汉高祖刘邦喜欢戚夫人所生的如意,想废吕雉的儿子孝惠帝,最终斟酌再三还是做罢,相比赵武灵王废立太子之事要明智多了。常然,立嗣问题是非常大的难题,并不见得赵武灵王不改立太子就能确保他避免被饿死的结局。但这个问题却能引发我们的深思,我们爱孩子,爱得够理性吗?爱得够长远吗?爱他就要放手让他自己去面对风雨,去感受成长。本篇教育箴言: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译文:愚蠢的人对人家已经做成了的事还看不明白,智慧的人在事情还没有成形已经看清楚了。提示:教育要有智慧,要有预见性:在事情未成形时看到其结果,是恶果要尽量避免,是好的结果要尽量促成。注:此文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即将出版的孩子还是富养的好一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婚嫁育儿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