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5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UDC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TXXX-202#备案号JXXX-202#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Technicalstandardforapplicationofmanufacturedsandconcrete202#XX-XX发布202#XX-XX实施前言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度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渝建发(2021)2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对预拌机制砂混凝土技术规程DBJT50-099-2010混凝土机制砂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DBJ50T-150-2012、混合砂混凝土应用
2、技术规程口8乃0-169-2013和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DBJ50/T-179-2014四部规程合并修订,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3原材料;4人工砂混凝土性能;5配合比;6生产与运输;7施工;8质量检验与验收;附录A人工砂粒形的检测方法。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明确了人工砂、混合砂和机制砂的定义。2将人工砂MB值和石粉含量的控制范围进行了细化,完善了MB值测试方法。3在人工砂质量控制中增加了粒形控制参数,规定了人工砂圆形度和片状颗粒含量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4完善了人工砂配合比设计,增加了人工砂混凝土中总石粉含量的限值和石灰石粉
3、掺合料的影响系数。5完善了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检验的主要控制项目和检验批组。6协调了原标准中引用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的相关规定。1总则42术语53原材料73.1 细骨料73.2 水泥123.3 矿物掺合料133.4 其他原材料144人工砂混凝土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4.1 拌合物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4.2 力学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4.3 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5配合比205.1 一般规定205.2 配合比计算与确定245.3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266生产与运输286.1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6.2 原材料计量错误!未定义书签。6.3 混凝土搅拌错误!未定义书签。6
4、.4 拌合物运输错误!未定义书签。7施工367.1 一般规定367.2 混凝土浇筑377.3 养护与拆模418质量检验及验收458.1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验458.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498.3 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508.4 混凝土工程验收51附录A人工砂粒形的检测方法1总则1.0.1为规范重庆市人工砂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条文说明】近年来人工砂在重庆市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据统计,截止2021年止,在重庆市预拌混凝土企业采用单一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占50%以上,采用混合砂配制混凝土占40%以上,且生产机制砂的设备种类多、生产方
5、式也有所不同,各区域的母岩差异也较大,因此,人工砂的技术性能与天然砂有较大差异。制定本规程的目的是,规范人工砂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的工程应用,保证工程质量。1.0.2本标准适用于人工砂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性能、配合比设计、生产与运输、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条文说明】本条主要是明确人工砂混凝土应用中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1.0.3人工砂混凝土的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本标准与其它标准、规范的关系。重庆市与此相关的主要标准有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DBJ50/T-283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预拌混凝土和砂浆企业试验室管理标准DBJ50/T
6、-435等。2术语2.0.1机制砂manufacturedsand以岩石、卵石、矿山废石和尾矿等(不包括软质岩和风化岩)为原料,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整形、筛分、粉控等工艺制成的,级配、粒形和石粉含量满足要求且粒径小于4.75mm的颗粒。2.0.2混合砂mixedsand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砂。2.0.3人工砂artificialsand机制砂和混合砂统称为人工砂。【条文说明】2.0.12.0.3与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协调,并明确了人工砂的定义。2.0.4人工砂石粉含量artificialsandfinecontent人工砂中粒径小于75m的颗粒含量。2.0
7、.5亚甲蓝(MB)值methylenebluevalue用于判定人工砂吸附性能的指标。2.0.6混凝土总石粉含量包括人工砂石粉含量和石灰石粉掺合料。2.0.7胶凝材料cementitiousmaterials,orbinders混凝土中水泥、膨胀剂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条文说明】与国家现行标准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和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协调。2.0.8人工砂混凝土manufacturedsandconcrete以人工砂为细骨料配制的水泥混凝土。2.0.9圆形度circularity人工砂颗粒投影面积等效圆直径与投影周长等效圆直径之比。【条文说明】一般而言
8、,机制砂颗粒形状不规则,棱角明显,且针片状含量较高,在混凝土拌合时需要更多的水和浆体包裹,混凝土和易性较差,容易产生离析泌水,给混凝土泵送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控制人工砂颗粒形状,提高其圆形度,对改善人工砂混凝土工作性能至关重要,同时还可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本标准引入圆形度参数来表征人工砂的外形特征,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工砂颗粒的外形特征是圆润还是棱角尖锐,偏细长状还是偏方圆状,也间接反映了人工砂颗粒的生产母材的性质和机械加工水平的高低。该参数是多个颗粒(数万至数百万)测试的统计结果,能够准确反映颗粒的粒形。3原材料3.1 细骨料3.1.1 人工砂按其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三种规格,其
9、细度模数分别为: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条文说明】人工砂按细度模数分级与国家现行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基本一致;考虑生产效率和生产能耗,人工砂不宜包括特细砂。3.1.2 人工砂按颗粒级配、石粉含量、亚甲蓝(MB)值、泥块含量、有害物质含量、压碎指标、坚固性、片状颗粒含量分为I、II、In三个类别。【条文说明】与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协调。3.1.3 配制人工砂混凝土时宜采用不同规格的机制砂互相搭配或机制砂与天然砂搭配使用。【条文说明】不同规格机制砂搭配使用或机制砂与天然砂搭配使用,可以更好的调整搭配后细骨料的颗粒级配,使其颗粒级配更为合理
10、,从而在保障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减少胶凝材料用量,改善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3.1.4 不同种类、规格的砂应分别储存,且不得出现混仓现象。【条文说明】不同种类、规格的砂混仓会导致材料性能波动大,从而影响混凝土性能。3.1.5 I类人工砂颗粒级配应符合表3.1.5中2区的规定,II类和山类人工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3.1.5中1区、2区或3区的规定。人工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3.1.5的要求相比,除粒径为4.75mm和0.600m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粒径的累计筛余可超出表3.1.5中限定范围,但超出量不宜大于5%o当人工砂粒径的累计筛余与表3.1.5中限定范围差值超出5%时,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
11、验证明能保证混凝土质量后方可使用。表3.1.5人工砂颗粒级配方孔筛尺寸mm累计筛余/%1区2区3区4.750505052.365-350-250-151.1835-6510-500250.6071-8541-7016-400.308035709255-850.1585-9780-9475-943.1.6 人工砂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3.1.6的规定。表3.1.6人工砂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类别亚甲蓝值(MB)石粉含量/%泥块含量/%I类MB0.515.00.20.5MB1.010.01.01.4或快速法试验不合格1.0a11类MBl.0I5.O1.0l.01.4或快速法试验不合格3.0a11I
12、类1.01.4或快速法试验不合格5.0a经试验验证,I类砂石粉含量可放宽至不大于3.0%,11类砂石粉含量可放宽至不大于5.0%,HI类砂石粉含量可放宽至不大于7.0%。3.1.7 人工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沥青等杂物;其云母、轻物质、有机物、氯化物、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有害物质限值应符合表3.1.7的规定:表3.1.7人工砂中的有害物质限值项目指标I类11类In类云母含量(按质量计)/%1.02.02.0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1.01.01.0有机物(用比色法试验)合格合格合格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以SO3质量计)/%0.50.50.5氯化物(以Cr质量计)/%0.0
13、10.020.063.1.8人工砂的压碎指标和坚固性应符合表3.1.8的规定。表3.1.8人工砂压碎指标和坚固性项目指标I类11类HI类单级最大压碎指标/%202530坚固性(硫酸钠浸泡法质量损失率)/%8.08.010.0【条文说明】3.1.53.L8与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协调。3.1.9 人工砂的其他性能应符合以下规定:1 I类人工砂的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于10%。2吸水率不应大于2.0%。3表观密度应大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400kgm3,空隙率不大于44%。4碱骨料反应试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和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
14、准JGJ52的规定。5圆形度不宜小于0.80。【条文说明】与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m4684协调,机制砂颗粒形状是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标准采用圆形度评价机制砂颗粒形状,本条规定了机制砂圆形度。3.1.10 生产机制砂的母岩饱水抗压强度不宜小于45MPao【条文说明】鉴于母岩的强度和质量直接影响骨料的性能,进而影响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本规程规定了生产机制砂的母岩种类和强度。交通运输部“材料节约与循环利用专项行动计划”推广项目系列指南之四人工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南规定用于制备机制砂的母岩抗压强度不宜低于60MPa,但该指南发布较早,并未涵盖洞渣等固废用于制备机制砂的情况。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碎石、卵石GB“14685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819规定母岩强度不宜低于30MPa。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C30及以上,以母岩强度不低于混凝土强度等级1.5倍考虑,结合重庆市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标准规定母岩强度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