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动方式.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6320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动方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动方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动方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动方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动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动方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动方式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程标准】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问题导引】1.简述农业工具、手工业工具的变化历程2.简述劳作方式的发展【基础必备】一、农业工具的变化1、耕作工具变化历程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青铜时代: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但青铜铸造农具数量有限)铁器时代:公元前15-14世纪,小亚细亚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中国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2、灌溉工具的变化历程原始社会末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奴隶社会后期:在古

2、埃及和中国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东汉末:翻车,三国马钧革新翻车(人力)后在民间广泛使用唐代:筒车3、驯化工具:圈厩、马槽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1、纺织工具的进步(1)3万年前,山顶洞人用骨针缝制兽皮(2)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的工具(3)汉朝使用纺车纺纱,提花机织布(4)元朝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2、陶瓷业工具的进步:主要工具包括坯车、匣钵、支钉3、冶金工具的进步(1)锻打的方式:工具包括土炉、锤、锂等(2)铸造的方式:工具包括生锅和范(商周时期发现青铜器作坊中大量打碎的范,战国以后出现了大量铁农具的范)三、劳作方式的变化1、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时间:在工业时

3、代来临之前,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在各区域文明中很普遍。原因:铁犁牛耕推广;统治者的鼓励。代表:中国战国时期;古希腊罗马2、农业庄园式劳作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代表:罗马的大型奴隶制庄园;中古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中国魏晋南北朝时的坞堡。3、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4、作坊式劳作: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手工业家庭与作坊劳作的特点: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合作探究】1.(2018天津高考1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右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

4、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机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示意图市斤亩)Ooooooooo05050505 43322113463671334309338346Ijii1.llll一一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材料二在中国,小农经济锄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产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一一横向发展。一一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中国传统农业是

5、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一一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I)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5分)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2分)(3)概括材

6、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2分)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5分)(I)概况: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因素: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蔗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2)原因: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表现: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3)两面性: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对农业的重压,使农民缺乏剩余和积累;对工商业的抑制,使农业资源难以进入工商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学 > 劳动法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