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思维、想象与教学.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6389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教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教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教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教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教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思维、想象与教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五章思维、想象与教学【课前思考】1 .民间天气谚语中有“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说法,你知道这些谚语能够体现人类思维的什么特征吗?2 .您知道为什么聋哑人在思考问题时用仪器能测得他们的手指会有明显的电位变化,而常人却不会有这种变化吗?3 .为什么人们会说“心急吃不了热汤圆”?【学习指导】1 .概念识记:思维;创造性思维;思维定势;想象;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幻想;创造想象。2 .分析理解:思维的特征;思维种类;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创造思维的阶段;想象的功能;想象与思维的关系。3 .实际运用:思考并讨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述

2、生命是如何产生的?社会为什么能发展?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在感知觉的水平上是不能实现的,只有运用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论,才能揭示这些事物的内部特征和规律。也就是说,必须运用更高级的心理活动一一思维。一、思维的概念与特征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主要表现在人们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思维不同于感知觉,但又离不开感知觉所提供的感性材料。人们只有在获取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种种推论,做出种种假设,并检验这些假设,进而揭露感知觉所不能揭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同时,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经常伴有感性

3、的直观形象,这些直观形象便是思维活动的感性支柱。(一)概括性思维是在大量感性的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它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能找出一类事物所特有的共性并把他们归结在一起,从而认识该类事物的性质及其与它类事物的关系。例如,人们把植物中具有繁殖功能的部位叫“种子把两个氧和一个氢的化合物叫“水种子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水也有不同的形态,人的思维不是反映它们的具体形态,而是反映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二,能从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中找到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的现象中去。例如,船浮在水上,通过知觉,人只能反映船和水的空间关系,是一种

4、自然现象,而船为什么能浮在水上,则借助于思维,才能获得反映,并把这种反映推广到类似的事物中去。概括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人们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和对事物的直接依赖关系,这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认识范围,也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所以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二)间接性思维活动不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这是思维的间接性。世界上有许多的事物,如果单凭人的感官或仅仅停留在感知觉上,则是认识不到或无法认识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由于人类感官的结构与机能的限制。对于人的视觉器官来说,可见光谱只是

5、波长为400亳微米至760亳微米之间的电磁波,低于或超过这一区间的光,如紫外线、X射线、红外线等一般是看不见的。人的听觉为16赫兹至20000赫兹的震动波,低于和超过都不能听到。第二,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们不能直接感知猿人的生活情景,但是考古学家通过化石可以思考古老的过去,复现出猿人的形象和当时的生活情景。第三,由于事物本身带有蕴含或内隐的特点。例如,根据地心引力和事物运动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预测卫星的发射是否成功;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可以预见美好的社会前景;地震工作者可以根据动物的反常现象或其它仪表的数据来分析与预报震情;教师可以根据心理学的知识去推断学生的内心状态。所有这些都是间接的认识

6、,是通过人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活动来实现的。概括反映与间接反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人们首先在感知觉提供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性和规律性联系;接着就可以依据它们,通过推断,对不在眼前的或感知觉无法直接把握的事物进行间接的、更为深入的认识。二.思维的种类思维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一)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语词逻辑思维这种分类主要根据思维任务、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的。1 .直观动作思维思维的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动作。3岁前的儿童的思维常常是伴随着动作进行的,他们不能在动作之外默默思考,更不能计划自己

7、的动作,预见动作的结果。例如儿童骑在椅子上时.,会说“开汽车了!”“骑马了!”等。当离开椅子时,“开汽车”、“骑马”的思维活动也就让位于其它的思维活动。成人也有动作思维。例如电灯突然不亮了,首先是看看灯泡的鸨丝是否断掉,保险丝是否烧掉,线路是否短路等,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最后找出停电的原因,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都是伴随着实际的感知动作来实现的,叫感知动作思维。但成人的动作思维与没有完全掌握语言之前的儿童的动作思维不同,不能混为一谈。2 .具体形象思维这是指人利用头脑中的具体的形象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在幼儿期(37岁)有明显的表现。这时期儿童的言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主要用具体形象来思考,

8、思维活动受具体知觉情景的影响。例如,当着他们的面把两瓶同体积的水,分别倒进一只试管和一个广口瓶,一般的孩子认为试管内的水多些。他们的判断直接受到水面高低的影响。成人的思维,虽然主要借助于概念来进行,但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形象思维。当人们用已有的直观形象来解决问题时,形象思维就表现出来了,特别是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鲜明、生动的客观形象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例如画家所创造的鲜明而富于表现力的形象和音乐家所创造的音乐形象,都是“物质化了”的概念,是概括的形象思维。因此,成人的形象思维并不低于科学中的抽象思维。而幼儿期所运用的表象,仅仅是在他们笼统地感知个别对象后留存的略图式、不充分的形象,是具体的形

9、象思维。3 .语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的。如数学定理的证明,科学假设的提出,文章中思想的概括,人物道德品质的分析等。逻辑思维可分为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思维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我国心理工作者在全国二十三个省市四万多名中学生中随机抽样调查表明,中国在校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已经开始占优势,到高中二年级时已日臻完善。辩证逻辑思维在初一阶段已经出现,到高中二年级开始上优势。总的来说,在思维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的三个发展阶段,其过程大致是:3岁以前是感知动作思维时期;37岁是具体形象思维时期;7岁以后进入抽象逻辑思维时期

10、。从这一意义上说,思维水平有高低之分,然而,后一种思维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前一种思维的消失,在成年期这三种思维都可以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因此,在成年人身上体现出来的三种思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并无高下之分,只是根据不同的任务而采取相应的思维方式。(二)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人的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经验思维。例如,学前儿童根据他们的经验,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鱼生活在水里”,这都属于经验思维。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这种思维易产生片面性,甚至得出错误或曲解的结论。理论思维则是依据科学的概念和推理,判断某一个事物,解决某个问题。例如,我们用辨证观点分析心理的实质;用“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

11、观印象”的论断,来分析、认识各种心理现象。这种思维活动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关键,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二)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思维根据它得出结论是否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和对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可以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前者如医生听到病人的简要自述,迅速做出疾病的诊断,或人们对某些不解的现象突然出现一种未经证实的看法,猜想或假说等;后者如学生解几何题的多步推理与论证,或军事指挥员按一定程序分步剖析情势,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行动的条件与后果而作出决策的过程等。(三)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

12、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例如甲丙,甲乙,乙丙,乙丁,其结果必然是丙丁.发散思维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众多的信息,或者说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维。例如,刑侦人员在侦破复杂的案件过程中,往往根据案情分析,提出多种多样的假设。又如,学生在列举砖头用途、写出包含三角形的物品、完成1=?的等式时,都需要朝着好多个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此外,还可以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成分,把思维分为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总之,思维的分类方法是多样的。对思维进行多角度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与研究人类的思维活动,更好的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三、思维与语言思维与语言

13、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区别。(一)思维与语言的联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的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总是借助于语言进行的。所以说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什么语言能成为思维的工具呢?这是由语言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语言是按照一定的语法结构而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中的每一个词代表着一定的事物,概括着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如果离开了语言,就不可能把事物的本质特征标志出来,那么人们就不可能离开具体事物而进行抽象思维。当然,语言并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因为有的思维是借助于实际动作或表象进行的。如动物的思维和婴儿在掌握语言之前的思维。不过这种思维是比较低级的。2 .语言的存在离不开思维。语言中的每一个成分都是由音形和意义

14、两个方面结合而成的,只有音形而没有意义就不能成为语言。鹦鹉尽管把人的话模仿得维妙维肖,但因为它的不懂其中的意义,因此它所发出的音不是语言。而语言的意义正是思维的内容。人们无论是说话,还是领会别人的话,都离不开思维。(二)语言与思维的区别1.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而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标志和被标志的关系,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同一词可以代表不同的事物,也可用不同的词代表同一事物。3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思维本身并不具有这一功能。4 .语言的语法结构不同于思维的规律。不同民族的思维规律是相同的,而不同民族的语言的语法结构却不完全相同。第二节

15、思维过程与思维形式一、思维过程思维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由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等多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来实现的。(一)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指头脑中把事物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各个特征。如把一篇文章分解为段落、句子和词;把一棵树分解为根、茎、叶、花等。人们对事物的了解,往往是从事物的特征和属性开始的。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综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形成一个整体。如我们把文章的各个段意综合起来,就能把握全文的思想;把一个人的各种性格特点结合起来,就能了解一个人的个性。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不紧密相联的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分

16、割的两个方面。分析是把部分作为整体的部分,从它们的相互关系上来进行分析,只有这样,分析才有意义,才有方向。综合是通过各部分、各特征的分析来实现的,所以分析又是综合的基础。任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也需要综合。分析一般有两种形式,过滤式分析和综合的有方向的分析。过滤式分析是对问题的条件与要求进行粗浅的分析和试探性解决,逐步排除各种无效的尝试。综合性分析是把问题的条件与要求综合起来进行深入的分析,揭露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如让被试用六根火柴作出四个等边三角形,要求三角形的各边都由一根火柴构成。对于这样一个问题,许多被试开始时只在平面上进行尝试,但没有成功。以后他们将问题的条件与要求联系起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三角形有三条边,四个三角形要有十二条边,但火柴只有六根,这就要求把每一根火柴变成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J经过这种分析、被试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