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课堂研讨心得:巧设思维路径引领学生顿悟杨璟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课堂研讨心得:巧设思维路径引领学生顿悟杨璟瑜).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巧设思维路径,引领学生顿悟杨璟瑜自从“思维课堂”这一思想实践以来,对于课堂的构建我逐渐有了清晰的概念。作为完成一堂课程的一部分,教师的身份应该更贴近一个“引领者”。课前教师要创设一个合理的情境,它应该是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而课堂上,课堂的主动权应该属于学生。在教师的课堂预设下,教师与学生共同挖掘情境中的问题,在此时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成为学生的大脑,代替学生思考,而是作为一个“先他半步”的引路人,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通过推理整合梳理解决问题的要点,最后形成思维路径。形成思维路径后,学生首先分享自己形成的结论论述,再由教师运用标准的地理语
2、言提炼完善问题的解决。如何引导学生构建“思维路径”呢?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能力的掌握存在“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会”的现象。在这次活动中,也有很多老师提到了这一点:知识可以教授,但能力不能。于是学生自我的“顿悟”就显得尤为重要0王亦茹老师给出了一个优秀的范本。她以吉林省梨树县黑土为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黑土肥沃、有机质变化的原因以及黑土保护利用的方式。第一步,宏观构建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从梨树县黑土情境出发,王老师土壤相关知识分为“来源”“去向”两个大方向,由学生协助完成有机质变化这一主题的知识点梳理,再进入第二步从微观角度,即落脚到梨树县对该地的土壤具体表现进行描述分析,如该地土壤肥沃
3、,呈现黑色。最后明确设问指向,即有机质如何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和如何保护黑土这三个问题,再运用地理术语解决该问题。以分析梨树县黑土肥力高问题为例,王老师引导学生从两头出发:题目提示从气候、成土母质角度,则学生在思考时可以抓住“气温”、“降水”、“成土母质”。问题设置是有机质高的原因,此时需要学生倒推原因,如从土温、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含水量、矿物养分方面思考。这一步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对思维路径构建第一步教学进行吸收理解,并在此步骤迁移利用或在此前对该类问题有一定积累,通过前面的梳理有更有条理的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正负影响的判断。最后一步,也是在进入复习阶段不可以忽视的专业术语训练。规范的术语可以反过来影响学生对试题的敏感度,由此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形成正向反馈。思维路径就像是房屋的框架,能构建出房屋形状是基础要求,这一点很多同学是可以达到的,例如一道分值为6分的大题,学生常常能迅速从题干中找到符合设问的一两点答案,这就完成了我说的“房屋形状”;但要求学生再完善答案,穷尽题中信息,构建“精美框架”,就是比较困难的事了。而教师在此时就是那个“递材料的人”,启发学生材料的运用方向,最终还是由学生来搭建框架。而将“房屋修整规范美丽”则是需要师生双方进一步的“协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