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91631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呜呼!上失之,下杀之,若可乎?不教其民,而听其狱,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斩也;讼狱不决,不可刑也,是罪不在民故也。慢令谨诛,贼也;今生也有时,敛也无时,暴也;不教而才成功,虐也。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书曰:“义刑义杀,勿庸以即,予维曰未有顺事。”言先教也。故先王既陈之以道,上先服之。不可,尚觉必道之犹不可废不熊必惮之道三年而百姓丛风矣。邪民不从,然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诗曰:“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此之谓也

2、。今之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其民迷惑而堕焉,则从而制之,是以刑弥繁,而邪不胜O(节选自春秋战国异辞卷四,有删改)材料二:夫人之知,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为易见而礼之所为难知也。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等,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岂顾不用哉?所谓礼者,贵绝恶于未发,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孔子日:“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毋讼乎!”为人主计者,英如先申取舍。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弗失;秦王御天下十余岁而大败,此亡他由也。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矣。夫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诸

3、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今或言礼义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六,有删改)【注】毗:辅佐。10 .材料一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尚贤A以道之B犹不C可D废不E以惮之F道G三年而百姓从H风矣。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表示反诘,与师说“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不同。B.

4、责,文中指要求,与现代汉语“求全责备”中的“责”意思相同。C.恶,罪恶,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中的“恶”意思相同。D.审,慎重、谨慎,与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中的“审意思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圣先贤向百姓宣布治国原则后,会自己身体力行,会采用种种措施教化百姓,最终才会惩罚仍然不服从的人。B.礼义教化混乱,那么即使设置了很多刑法,百姓也会失去正确方向,社会也会因出现的种种恶行而陷入混乱。C.受人的认知特点的影响,礼义的教化效果不如刑法的约束效果易见,因为礼义只能在不良行为发生前进行制止。D.商周把国家安置在仁义礼乐之上,传承六

5、七百年;秦国把天下安置在法令、刑罚之上,很快就覆灭。二者形成鲜明对比。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讼狱不决,不可刑也,是罪不在民故也。译文:(2)秦王御天下十余岁而大败,此亡他由也。译文:14 .结合材料,说一说在治理国家时应如何处理礼与刑的关系。(3分)【答案解析】10 .BDF【解析】句意:就重用贤明的人教导民众;还不能做到,就应该罢免没有才能的人来威慑他们。这样教导三年百姓就顺从教化了。句法分析:“以道之”是“尚贤”的目的,A处不能断开,B处断开;“不可”是一个整体,表示行不通,C处不能断开,D处断开;“以惮之”是“废不能”的目的,E处不能断开,F处断开;“

6、三年”作“道”的补语,构成动补结构,G处不能断开;“从风”是一个整体,H处不能断开。11 .C【解析】二者意思不相同,C项“羞恶之心”中“恶”是“憎恶”的意思。12 .C【解析】“因为礼义只能在不良行为发生前进行制止13 .【答案】(1)诉讼案件没有判决,不可以施加刑罚,这是罪责并不在民众的缘故啊。(“决”,判决、裁决,1分;“刑”,施加刑罚、惩罚,1分;“是”,这,1分。句意1分)(2)秦始皇统治天下只有十多年就完全覆灭了,这里没有别的原因。(“御”,统治,1分;“亡”,没有,1分;“由”,原因,1分。句意1分)14 .【答案】先用礼义教导百姓向善向好;这样之后如有奸邪之人再施以刑罚;礼义与

7、刑法并用,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由原文“不教其民,而听其狱,杀不辜也”“不教而责成功,虐也”“若夫庆赏以劝善”等可知,应先用礼义教导百姓向善向好;由原文“邪民不从,然后俟之以刑”“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等可知,教化之后,仍有奸邪罪恶发生,则施以刑罚;由原文“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可知,治理国家应礼义与刑法并用。【参考译文】材料一:呜呼!君主犯了过失,臣下把他杀掉,难道可以吗?不去教育自己的民众,而只是判决他们的诉讼,这是在屠杀无罪的人啊。军队打了败仗,是不能把他们全部杀掉的;诉讼案件没有判决,不可以施加刑罚,这是罪责并不在民

8、众的缘故啊。法令松弛而严加惩处,这是残害;作物生长有一定的季节,而征收赋税却不受时节的限制,这是暴政;不进行教育却要求成功,这是暴虐。这三种行为得到了制止,刑罚才可以施加给人们。尚书上说:“即使按照合宜的原则用刑、按照合宜的原则杀人,也不要立即执行,我们只能说自己还没有把事情处理得当。”这就是说要先加以教导啊。所以古代的圣王向民众宣布了治国的原则后,主上先身体力行。不能实行,就重用贤明的人教导民众;还不能做到,就应该罢免没有才能的人来威慑他们。这样教导三年百姓就顺从教化了。奸邪的人还不依从,就用刑罚等待他们,人们就会知道他们的罪过了。诗经上说:“太师尹氏,你是周朝的基石。掌握国家的大权,整个天

9、下靠你来维持。你要辅佐天子,使民众不迷失方向。”因此刑罚虽然有厉害的威势却可以不用,设置了刑罚却可以不必实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在的社会却不是这样:教化混乱,刑罚繁多,民众迷乱糊涂而堕落,就立刻进行制裁,因此虽然刑罚更加繁多,邪恶却不能处罚完。材料二:人的智力,能认识已经发生的事,不能认识将要发生的事。礼在某一行为即将发生之前制止它,法律则是对已发生的行为进行惩罚,所以法律的作用易见,而礼的作用难知。用奖赏来勉励善行,用刑罚来惩治罪恶,先王推行这样的政治,坚定如金石;实施这样的法令,准确无误如春夏秋冬四季;有了这一公正的原则,政治才能像地载天覆一样无偏无私,怎能认为先王不使用奖赏和刑罚呢?人

10、们所说的礼,可贵之处在于能杜绝罪恶于尚未形成之前,从细微之处推行教化,使天下百姓在不知不觉中日益趋向善良,远离罪恶。孔子说:“审理讼案,我与别人一样;然而我一定要使讼案不再发生!”为君主出谋划策,都不如先清楚选择什么,抛弃什么。商汤、周武王广泛推行德政,他们建立的国家得以延续六七百年;秦始皇统治天下只有十多年就完全覆灭了,这里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商汤、周武王决定取舍很慎重,而秦始皇决定取舍不慎重。国家政权,是一个大器物;现在人来安置器物,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就安全,放在危险的地方就危险。商汤、周武王把天下安置在仁、义、礼、乐之上,子孙相传数十代,这是天下人所共知的;秦始皇把国家安置于法令、刑罚之上,几乎祸及自身,子孙被灭绝,这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如今有人说礼义不如法令,教化不如刑罚,君主为什么不拿商朝、周朝、秦朝盛衰兴亡的事实去观察、分析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材料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