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怀襄败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怀襄败楚.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iew三三楚怀王和楚顷襄王父子是对楚国损害最严重的两个楚王。楚怀王时与秦国的丹阳、蓝田之战等战役、与魏韩齐的垂沙之役都以失败告终,导致楚国大量损兵折将,多座城邑被割让,大片国土被攻占;楚怀王被秦昭王欺骗、扣留并最终客死秦国对楚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造成很大损害;楚怀王对秦关关的失误导致楚国陷入永劫不复的境地。楚顷襄王时楚国与秦国的战争一败再败,别都鄢、都城郢先后陷落,大片国土被秦夺占,楚国本土丧失殆尽。楚怀王;楚顷襄王;败楚在楚国八百年中,败楚最厉害的莫过于楚怀王(公元前328年一公元前299年)和楚顷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公元前263年)父子。楚怀王中后期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连横合纵交替进行,纷繁
2、复杂,秦国不断强大,实力逐渐超越楚国,并且把楚国作为主要进攻目标之一,因而楚国在与秦魏韩齐等国争战中一再失败,许多将士被杀或被俘,多座城邑和大片国土被割让,国力遭到巨大削弱,导致楚国大幅度断崖式败落;楚怀王客死秦国对楚国形象和声誉造成很大损害;楚怀王对秦关系的失误导致楚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楚顷襄王在位期间楚国溃败,别都鄢、都城郢先后陷落,大片国土被秦夺占,楚国本土丧失殆尽。一、楚怀王败楚楚怀王败楚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楚怀王在位期间楚国多次战败。楚怀王在位中后期昏招迭出,楚国接连被秦、齐、韩、魏等国打败,丧失大片国土,众多楚军将士被杀或被俘,国力大为削弱,形成断崖式衰落的局面。丹阳、蓝田之役楚国大
3、败。为了破坏楚齐联盟,也为了报以前在楚国受辱的私仇,公元前313年,时任秦相的张仪主动向秦惠文王请缨出使楚国。张仪到楚国后鼓动如簧之舌,楚怀王轻易上当受骗,在没有得到张仪许诺的秦国商於六百里地的情况下两次派使者去与齐国绝交。等楚齐绝交、秦齐建立外交关系后,张仪却说是商於六里地。楚怀王被骗,大怒,于公元前312年分北路和西路举兵攻秦及其盟国韩,楚秦大战全面展开。北线,楚景翠帅兵攻韩,削弱韩国援助秦国的兵力,是次要战场;西线是主要战场,楚出动两路大军击秦,一路由屈自率主力,兵出丹阳,在商於前线与秦军对峙。另一路由昭鼠率十万机动大军驻汉中。开战后,秦将术视进攻,被昭睢率领的楚国部队打败。秦国派人稳住
4、昭鼠后于同年命魏章、樗里疾、甘茂领军攻楚,秦、楚两国军队在丹阳发生大战,秦大胜,虏楚大将屈句及裨将逢侯丑等七十余人,斩首八万。秦又攻楚之汉中,取地六百里,设置秦国的汉中郡。西线胜利后,秦出兵助韩攻楚,反围楚景翠,楚损失惨重。楚怀王见西、北两线都大败,十分恼怒,立即调动全国军队举行反攻,楚秦双方在蓝田大战,结果楚军又被打败。韩、魏乘楚受困出兵南下袭击,一直攻到楚国的邓。楚军只得撤退,楚国被迫割去两城,向秦请和。垂沙之役楚国大败。公元前301年,秦遣庶长奂会同韩、魏、齐共同攻楚。楚国一方面派昭睢率军抗拒秦国,另一方面又派唐蔑率军抗击齐、韩、魏三国军队。抗秦一路,双方陈兵对峙,并未发生激烈的争战,而
5、抗击齐、韩、魏一路则是关键。三国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双方夹讹水列阵,相持达六个月之久。齐将匡章派“练卒”在夜间从楚军派重兵守卫的地方进攻,在垂沙大败楚军,楚将唐蔑被杀,韩、魏攻取了宛、叶以北地区。秦国继续攻占楚国众多城邑。公元前311年,秦国攻取楚国召陵,楚国无力还击;公元前300年,楚攻韩之庸氏,秦即遣华阳君攻楚,大破楚军,斩首三万,杀其将景缺,攻占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襄城;公元前299年,秦昭王命庶长奂率军攻楚,占领了楚国八座城邑。以上楚怀王时期楚国多次战败是楚怀王对楚国的严重损害。首先,楚怀王时期楚国多次战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毫无疑问,楚怀王的素质和能力低下、冲动不理智等应该是主要原因。
6、楚国和当时各诸侯国一样也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是楚怀王,其他人最多就是建议,因此,失败原因肯定主要归于楚怀王。另外,楚怀王被张仪欺骗后如果理智一点,忍一忍,寻找适合的机会以后报仇是最佳选择,也不会酿出后面的大错。当然,报仇也是人之常情,何况是堂堂楚国国君,故楚怀王如果在做好准备、胜算较大后开打也还说得过去。但事实却是楚怀王在没做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仓促开战,结果一败涂地,损兵折将、丢城割地。因此,即便有再多的其他理由和原因都是次要的,楚怀王的素质和能力低下、冲动不理智是楚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楚国对外政策的失误及楚怀王的昏瞧无能,是造成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Tl(P282)其次,楚
7、怀王期间的战败是在楚国宣威盛世之后。楚国宣威盛世时的“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以及昭阳、景翠等楚威王培养的将领和辅佐的老臣都留给了楚怀王。故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为迫使魏向楚臣服,楚怀王以送立公子高为魏国太子的名义派柱国(大司马)昭阳率军攻魏获大胜,破襄陵,取八邑。接着,昭阳移兵攻齐,齐王派陈轸前去游说成功,昭阳才没继续攻打齐国,充分显示了楚国的军事实力,在诸国中仍举足轻重,为秦和东方各国所重视。公元前318年魏相公孙衍合纵成功,魏、韩、赵、楚、齐五国共约攻秦,楚怀王被推为纵长。尽管推举楚怀王为纵长有各国的目的,但楚国当时确实是关东诸国实力最强大的则是毫无疑问的。由此可见,
8、楚怀王前期楚国还是强大的。因此,楚怀王中后期的一败再败就是楚国后期(晚期)由盛到衰再到灭亡的转折点。有些学者认识到这个转折。公元前312年丹阳、蓝田之役以后,楚国“国势已明显衰弱了”、“楚国只能穷于应付,完全丧失了主动进攻的能力。”1(P282)“怀王十七年,楚贪商於之地轻率攻秦,结果兵败于丹阳、兰田,损兵折将,失去汉中,秦的本土与巴蜀连成一片,陷楚于不利地位。可以说,楚的败亡,在此已见端倪。”2另外,此次战败导致楚国衰落幅度很大,是断崖式的垂直跌落,因而损害很大。再次,楚怀王期间楚国的失败是楚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楚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失败有两次。第一次是楚昭王前期的公元前506年吴师入郢,第二次就
9、是这次。两次比较,楚怀王中后期的这次失败对楚国的损害更严重。公元前506年那次吴国军队只是在郢都住了半年,并未占领楚国土地和城邑;更主要的是,楚昭王中后期,楚国又恢复、强大起来。而此次失败是在战国时期最强盛的宣威鼎盛之后,楚国突然地、大幅度地、垂直地败落;而且再也没有恢复过来,直到灭亡。因此,楚怀王的这次败落对楚国的损害是楚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楚怀王败楚的表现之二就是他本人最后客死秦国。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秦昭王写信邀请楚怀王到武关会盟,继续维持秦、楚友好关系。楚怀王见信后很犹豫,去害怕被欺骗;不去又害怕秦国发怒导致关系恶化。昭睢警告说,秦是虎狼之国,有吞灭各国的野心,应发兵自守,不能
10、去。而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则认为不能违背秦的好意,要楚怀王去。楚怀王听从子兰的意见,去武关与秦昭王会盟。结果楚怀王一到武关就被埋伏的秦兵劫持到了秦都咸阳,秦昭王在章台用接待“蕃臣”的礼节接待楚怀王。楚怀王这时才后悔不听昭睢的忠告,但为时已晚。秦昭王要挟楚怀王先割巫郡、黔中郡,后结盟,楚怀王怎么也不肯答应秦的无理要求,秦昭王于是把楚怀王扣留在秦国。公元前297年,楚怀王乘韩、魏在齐相孟尝君策动下攻秦至函谷关之机潜逃回国,被秦人发觉,秦国关闭通往楚国的道路,并派兵追赶。楚怀王从小道奔赵以求回国,但赵惠王年幼懦弱,惧怕秦国,不敢收留楚怀王。楚怀王又想逃到魏国,这时秦追兵赶到,再次把他劫持到秦国。第二年
11、,楚怀王病死于秦,秦将其灵柩送回楚国。楚怀王以大国之君,被秦昭王欺骗和扣留,逃跑后又被抓回,最终客死秦国。尽管这种遭遇令人同情,且楚国没有丢失领土和城邑,但对楚国的损害丝毫不亚于此前的损兵折将、国土丧失。楚怀王的被骗、被扣和客死秦国是对楚国国际形象和声誉的损害。一者,楚国当时是一个和秦并列的强国,不是一般小国;二者楚怀王是楚国国君,不是大臣或将军,更不是一般的使者,因而他的被骗、被扣留、最终客死秦国就是极大地丢了楚国的脸,使楚国在国际上被耻笑,对楚国的损害也是很严重的。楚怀王败楚的表现之三就是楚怀王对秦关系失误导致楚国陷入永劫不复的境地。自楚、秦建国以来,两国作为被中原各国瞧不起的“南蛮”和“
12、西戎”,因同病相怜和地缘因素而关系一直很好,是长期的姻亲之国。尤其是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入郢都后,秦国派出500乘战车的军队帮助楚国赶走吴国军队,可以说秦国对楚国有大恩。尽管到楚怀王时此事已经近200年,但仍旧不能忘恩。因此,楚国对秦国政策和行为就要谨慎,除非万不得已尽量不要发生冲突,不要轻易伤害秦楚感情。否则,楚国对秦国就是恩将仇报,既会导致秦国对楚国的仇恨,也会让其他国家鄙视。但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国力大增,到楚怀王时期,秦国已显现出吞并其他诸侯国的意图。不过,从公元前318年楚怀王担任五国纵长伐秦前的实际情况看,秦国攻伐、吞并的主要是中原的魏韩赵等三晋国家,还没对楚国动武。这一方
13、面是楚国很大,灭掉比较难,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秦楚关系一直较好,秦国没找到很好地借口对楚国动武,还没到与楚国决裂或翻脸、把楚国作为主要敌人的时候。因此,秦国在公元前318年楚怀王被推举为纵长率领五国伐秦之前一直没把楚国作为攻伐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楚国除了做好应对秦国攻伐的准备外,就不要先做对不起秦国、伤害秦国感情、激怒秦国的事,不要让秦国抓住把柄,同时给世人留下楚国忘恩负义的口实。即便到了非要要发生冲突不可进而导致秦楚决裂的话,应该由秦国先对楚国不义,理亏在秦国,楚国被迫自卫才行。但实际情况却是,楚怀王采取了一种极不合适的时机和方式,一经他人怂恿,在没想任何后果、没有做好任何应对准备的情况下,楚
14、怀王就轻率地担任了公元前318年公孙衍发动的魏、赵、韩、燕、楚五国共同伐秦的纵长,其结果却是五国伐秦的军队一接触秦军就四散了,秦国并没有什么损失。但使得秦国认为楚怀王这个行为是恩将仇报,严重伤害了秦楚几个世纪的亲密关系,是楚国与秦的决裂。秦国便抓住这个楚怀王送上门的把柄,表示对这一行为极其愤怒,可从秦国的诅楚文中得知。并以此为借口,与楚决裂、翻脸,秦国从此把楚怀王和楚国当作忘恩负义的敌人,最为痛恨和深恶痛绝,就像秦晋骰之战后秦国刻骨仇恨晋国一样,不念任何老感情,只想消灭而后快。此后张仪诈楚、秦昭王欺骗、扣留楚怀王直至楚怀王客死秦国就是这种心理支配下的报复行为。同时,秦国提前把楚国当作攻伐对象,
15、一有机会就攻打楚国,而且全力以赴。既然与秦国关系已经破裂,那就干脆与秦彻底决裂也行。可楚怀王偏偏又与秦和好。当时国际局势尽管错综复杂,但稍微明智一点的人都看得出来,楚国和秦国是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两个国家。“天下未尝无事也,非从(纵)即横也。横成,则秦帝;从成,即楚王。”(战国策秦策四)也就是说,楚国和秦国是最终的敌人,不是楚国灭掉秦国,就是秦国灭掉楚国。现在楚国既然因楚怀王担任五国纵长伐秦已经得罪了秦国,秦国刻骨仇恨楚怀王和楚国,并多次痛打楚国,楚秦关系不可能恢复到以前的盟友关系;而且从长远看,楚国若要统一中国,秦国也是最大的敌人,即便楚怀王不担任五国伐秦纵长,秦楚迟早必定也会决裂,楚秦之间最
16、终必有生死决战。那么,楚怀王就应该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彻底与秦决裂。但一者楚怀王昏陨,他不知道秦国已经把他和楚国视为敌人,楚秦关系己经发生了质的改变,即便仍然和亲,也不可能再变成盟友,恢复到以前的那种亲密关系;二者楚怀王是虚骄之人,一旦担任五国伐秦纵长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尤其是丹阳、蓝田两战楚国大败、知道秦国的强大和厉害后就被吓破了胆,不敢碰硬,对强大的秦国很害怕;三者楚国国内亲秦势力很强大;四者楚怀王未必清醒、坚定地认识到当时的国际大势、未必认识到秦楚迟早要决裂和必有生死大战等,因而在楚国遭到一系列失败后楚怀王又马上与秦求和,对秦卑躬屈膝,极力讨好秦国。这显然是一个更大的失误。这给此后的楚王和楚国权臣一误导和一个坏的榜样,导致此后的楚王和权臣都对秦国奉行投降主义,从没想到要坚决与秦决裂并积极自强以抵抗秦国,楚国从此陷入永劫不复的境地,直到灭亡。二、楚顷襄王败楚楚顷襄王在位的三十六年是楚国更加关键的时期。在国际形势日益对楚国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在楚怀王的失误已经导致楚国由与秦并列或者至少是不